临沂作为人口地域大市,行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众多,安全生产工作面广量大,防事故、保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去年,全市发生多起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急需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完善体系,构建长效机制
针对“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这一建议,目前我们正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决基层安监力量薄弱短板。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全市调剂编制,集中用于充实加强县乡安全监管力量。在执法机构层面,各县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下设若干中队,每个中队编制3-5名,负责2-3个乡镇。在开发区层面,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均独立设立安监机构;县区为省级以上开发区增加编制,有条件的单独设置安监局。在乡镇层面,所有乡镇设立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为党政工作机构,行政编制3-5名,主任由乡镇(街道)领导副职兼任,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市171个乡镇、县辖经济功能园区落实安监机构编制计划729人,目前,到位553人,到位率75.86%。全市成立执法中队58个,编制计划294人,到位173人,到位率58.84%。
(二)推进执法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以人员、机构、办公条件、执法装备、执法规范五位一体新模式为导向,狠抓文书制作、廉政风险防控、政务公开和制度规范,扎实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执法监察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执法能手推选活动、大培训大练兵活动,2015年以来共评查案卷35宗,纠正不规范问题325个。全市评出50名执法能手、121名执法标兵,建设了执法能手库和执法标兵库,市、县、乡三级执法骨干网络基本形成。推进基层乡镇执法中队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执法根基,目前,已有28个乡镇通过标准化验收。
(三)创新开展实名制管理。开发了实名制管理系统,将全市高危行业、重点领域1.3万余家企事业单位纳入管理。2015年,将市、县、乡分成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初步建立了实名制、网格化管理体系。2016年,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对全市企业开展“全覆盖”式的调查摸底,将监管对象向小微企业、监管领域边缘末端延伸,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排查。截至目前,共摸排生产经营单位22万余家,其中企业6.5万余家,逐一明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做到“一县一册”、“一行业一台帐”。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县区加快推进乡镇一级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提高执法装备水平,确保安监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和执法装备“五到位”。做好县区新进安监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快提高业务能力,把基层监管力量补齐、配强。加大三大领域监管力度。非煤矿山领域。扎实开展非煤矿山整治及采空区治理,对生产开采期间地下矿山的采空区,坚持“科学治理、先急后缓、源头控制、企业主体”原则,5月底前完成调查评价,6月底前完成防治规划编制,8月底前完成防治方案编制,实现“一矿一策”,9月份开始实施治理工程,年底前完成30%的采空区治理任务。危化品领域。提高危化品项目准入门槛,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1亿元和未进入市级化工园区(集中区)的新建、扩建危化品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加快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年底前完成80%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和50%的一般化工生产企业评级,关闭淘汰4家落后企业。强化现场管理,狠抓企业试生产阶段和检维修等环节的安全生产,6月底前完成现有28家试生产企业的安全条件确认工作。开展齐鲁石化协作帮扶活动,组织两批学员进行2个月的现场跟班实习,组织危化品生产企业及在建项目主要负责人赴齐鲁石化现场进行观摩学习,聘请齐鲁石化专家对我市重点企业开展诊断式安全检查。工商贸领域。开展涉氨企业安全综合评估,力争年底前取缔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治理整改一批存有安全隐患的涉氨制冷企业。加强冶金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督促冶金企业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在关闭退出6家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加强后续监管,确保全面、彻底退出生产领域。
二、夯实责任,调动社会力量
针对“调动全社会力量充分参与”这一建议,目前我们正采取以下措施:
(一)落实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要求,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消除职责模糊地带,明确监管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制定了打好翻身仗的意见,出台了18条断然举措。市安委会得到进一步充实,增加市委副书记和组织、宣传、纪检、综治等部门负责同志;安全生产在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中的比重,分值提升到30分;市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由600万元提升到1000万元,县区提高20%以上。市级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实行安全隐患专业化排查。二是强化督导考核。出台《市级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包县区制度》(办字〔2015〕62号),由15位市级领导各自带领1个市直部门分别包15个县区,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健全安全生产考核问责体系,突出事前问责,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安全生产约谈、督导、考核问责和有奖举报等制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一奖五不”。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严格执法监管。正在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切实做到执法检查到位、行政处罚到位、依法关停到位。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正在组织异地执法、县区互查,确保执法客观、公正,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人情执法”和处罚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重点行业领域企业9545家,排查覆盖率96.50%,共排查重大隐患142项,处罚1047.43万元,停产整顿企业419家、关闭77家。二是加强安全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分类实施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好“关键人”、“明白人”和“一线人”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本年度计划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人员45000人,已培训17882人。对全市4000余家安全生产审批许可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关知识的计算机辅助考试。三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督促企业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冶金等工贸企业3408家,达到标准化的1698家,达标率49.82%。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不包括矿产资源、危化品经营、特种设备使用、消防安全)1181家,达到标准化的871家,达标率73.75%。
(三)强化社会参与监督。利用行风热线、“马上就办直通车”等宣传平台拓宽为民服务渠道,调查落实反映问题29个,解答企业、群众咨询21个。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平台,发布安全资讯200余条,处理反馈并跟踪督办网民反映问题12个。市安监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临沂市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鼓励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对于举报谎报、瞒报特别重大事故的最高可奖励20万,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有效制止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快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探索建立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安全科技项目的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以高危行业企业为重点,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机器人作业、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建立评价报告公开制度。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严格落实《临沂市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安全技术服务行为。向社会公布一批具有合法资质、专业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和执业信誉良好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名单。推进安全生产专家库建设,在现有专家基础上,建立或调整充实各行业领域专家库,除聘任本地专家外,逐步向市外、省外聘任专家,以长期聘任与临时聘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建立专业齐全、人数众多的高素质专家队伍。提升应急能力,依托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建设队伍培训机构,加强对全市的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训练、演练以及日常管理,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充分发挥“黑名单”对企业的惩戒和震慑作用,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存在重大隐患拒不整改、抗拒监管执法等存在严重非法违法行为的企业坚决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让那些无视职工生命,眼里只有钱的黑心老板付出最沉重的代价,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三、健全机制,提升信息平台
针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发布体系”这一建议,目前我们正落实下措施:
(一)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按照“边建设、边使用、边扩大、边提高”的原则,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企业风险源管控情况、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实行信息化精准监管,为企业、政府部门履行各自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力争2016年底前初步建成省、市、县安全生产监管“一张网”。
(二)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抓典型带动、抓过程规范、抓信息建设,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和一线遏制事故的发生。一是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按照行业安全生产特点和监管职责分工,全面排查各类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源,按照风险源的危险程度、可控程度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企业实行分级监管。根据评级结果对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评级高的以企业自我管理为主、随机抽查为辅,评级底的一周一查、一季度一查对其重点监管,实现有的放矢的风险管控模式。二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归纳、总结“大快严”行动隐患排查治理的经验做法,将隐患排查治理由集中活动向常态化工作转变,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信息收集、建立台账、隐患督办、督导调度、验收销号等流程,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对县区、部门隐患排查覆盖面、排查数量、整改率等关键指标进行考核通报,打造高效运转、协调有力、闭环管理的隐患排查整治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预防机制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近3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抓好推动落实。严格落实市安委会动员大会和实施方案要求,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推动工作落实。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在监管任务重、风险因素多、危险性大的行业领域选取标杆企业,系统总结杆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做法,整理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以点带面,在同类型企业中进行推广,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防控。将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面向县区、企业开展培训工作,使企业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同时,严格奖惩,对在两个体系建设中承担大量工作的县区、标杆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从安全生产评先树优、科技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进时“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市整体工作推进的,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强化宣传,广造舆论声势
针对“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这一建议,目前我们正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实施安全生产依法治理。认真做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的宣贯工作。通过开展专题、专栏学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短信平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截至目前,临沂市各级各部门已印发法释〔2015〕22号文宣传材料43500份,发送短信50000条,编辑宣传信息26篇,开辟专栏2个,制作播放公益广告5条,发放警示教育光盘200份。二是不断扩大宣传渠道和范围。积极向国家、省级媒体投稿,密切与市级媒体的合作,在临沂日报、临沂电视台、沂蒙晚报、鲁南商报和琅琊网分别开设了安全生产专栏。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发表各类稿件1762篇,临沂电视台新闻频道87条,临沂日报76篇,沂蒙晚报41篇,鲁南商报24篇,琅琊网44篇。与临沂电视台联合制作采空区塌陷专题宣传片,通过对采空区所在地村民以及相关部门人员的采访,揭示采空区的危害以及治理采空区的必要性。严格贯彻临政办发〔2015〕45号文件规定,将临沂三德特钢、莒南华盛化工等2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予以公布并通报相关部门。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安全班组创建活动。共培育全国安全社区4个,省级安全社区5个;培育国家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家,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4家,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56家;评选出市级安全生产优秀班组168个,安全生产“十佳”班组和班组长各20个,评为省级安全生产优秀班组21个,省级安全生产“十佳”班组3个,省级安全生产“十佳”班组长1位。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公益宣传力度,认真筹备以“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主题的第15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法》实施周年宣传等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全面普及安全生产常识。推进优秀安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安全社区创建。会同市总工会深入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健康、促企业发展”活动。严格事故查处,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从严从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深刻分析事故发生深层次的原因,举一反三,严防各类事故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