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政务访谈 >> 正文
市科技局局长姚书华访谈: 坚持用创新驱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临沂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姚书华同志,与大家就关心关注的创新驱动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交流。

姚局长,您好!

姚书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荣幸通过《政务访谈》与大家进行沟通。

市政府网站:姚局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请首要介绍一下当前我市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好吗?

姚书华:好的。就如您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创新资源汇集,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到2018年底,全市R&D投入占比达到2.52%,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五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提高21.42%,居全省第1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62%,较2017年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全市共与100多个国内外大院大所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合作,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76个、海外研发中心6个;全年完成技术交易额23.76亿元,同比增长42.27%。

市政府网站:从前期看,我们的科技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为全市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姚书华:是的,但成绩代表过去,我们也决不会拿着过去的“功劳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尤其是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对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面对经济社会建设“主站场”,我们科技工作必须主动冲上前去,充当“主力军”、“先锋队”,在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担当,敢于作出,作出我们科技人应有的贡献。年初,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对接省“四三二一”工程和市“双招双引”工作部署,确立了“1123”科技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重点,从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两个方向实现突破,强化创新政策、科技金融和人才队伍三个保障,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市政府网站:您能详细介绍一下今年科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吗?

姚书华:好的。今年,我们为适应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的需要,加速“十优产业倍增计划”的推进实施,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壮大创新主体。按照“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关注一批”的原则,持续加大培育孵化、改造提升和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增强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目前,全市共有310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361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9家。今年上报第一批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9家,全年预计可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总量达到470家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重点围绕先进制造、医养健康、电子信息、新型肥业、高端木业、新材料新技术等6个工业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实施了“6+1”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计划,不断强化集群在平台打造、人才汇集、综合服务、技术供给、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真正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让新兴产业“根深叶茂结硕果”,使大的变强、小的变优。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1个国家试点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是强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速创新资源汇集整合。积极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引进来”,用足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服务我市创新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市内、国内、国际三个层面的协同:在市内,与临沂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了传统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促进了城校融合,为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内,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0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在国际上,继续深化与印度、以色列、日本等国家的合作,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先后建成6个海外研发中心,4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坚持“人才-技术-平台”一体化发展思路和“柔性引进”原则,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高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今年上半年,共引进13位院士及团队专家共78人;推荐146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参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其中,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1个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正式公示;106人通过创业大赛类审核。加大外国专家引进服务工作,今年共聘请外国专家11人次,推荐申报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1项、省“外专双百”项目8项、省“齐鲁友谊奖”3项、申报“国家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

四是引进与攻关并重,加快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一方面,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瞄准制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发、联合研发、技术交易等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今年,围绕国家1类新药创制、5G网络及人工智能、智慧工厂、节能环保等领域,新征集省重大科技专项指南重大项目17项、国家区域联合基金指南重大项目28项;推荐申报2019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1项,入库53项,共有27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个厅市联合项目、2个军民融合项目已完成现场考察。另一方面,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按照“人才+关键技术”一体化原则,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技术集聚高地,加大了“双招双引”工作力度,今年共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20余项,其中,外国先进技术成果11项,完成技术交易119项、交易额达到5亿元,高强高韧铝合金挤压成形技术、硅铝复合气凝胶常压干燥制备技术、高强耐磨耐蚀型腔板先进制造技术等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功落地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是打造“四位一体”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农村农业领域,加快构建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市级农业科技特色园区为依托和示范,以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农技推广平台为纽带,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服务主体的“四位一体”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个,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3个,“星创天地”6家、农科驿站96家;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和基层服务科技人才2292名,全市1161个扶贫重点村实现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

市政府网站: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创新资源并不是很丰富,我们是如何破除这个制约因素的呢?

姚书华:从全省整体衡量,作为发展中城市,我们自身拥有的创新要素尚不能满足当前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市县联动、校企合作、多方共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创新创业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了市内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汇集。今年,我们拟定了《临沂市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方案》,采取“1+5+N”,即“1个管理中心+5个创新服务中心+N个承接转化载体”的组织架构和“事业单位+公司制度”的运营模式,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真正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出人才集聚、联合研发、推进加速、引进转化的重要功能。立足临沂现代物流优势和商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建成了中国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服务我市高端不锈钢、医药健康、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临沂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新药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临沂工业智能科创中心等平台正加快研究论证。注重加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加速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构建起更加健全完善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国家级3家、省级15家)、众创空间49家(国家级4家、省级18家),孵化总面积达到180余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720家。注重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1家,总量达到43家;有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厅绩效评估,拟升级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已列入拟立项支持名单;组织申报了省级重点实验室19个,推荐申报了首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0个。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65个,其中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47个。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真正破除制约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市政府网站: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临沂科技工作再创新佳绩!

姚书华:感谢对临沂科技事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