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政务访谈 >> 正文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尤元勋访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

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尤元勋。尤局长,您好!

尤元勋: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能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沟通交流。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政府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请问尤局长,2022年以来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尤元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目标,践行弘扬沂蒙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绘就了一幅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五个乡村”幸福画卷。

一是实力的乡村越筑越强。抓实产业发展,《农民日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生态沂蒙山 优质农产品”在央视一套展播。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达到969万亩、418万吨,生猪存栏量(397万头)、家禽出栏量(10亿羽)、饲料产量(936万吨)和肉蛋奶产量(297万吨)稳居全省第一。屠宰加工、粮油加工、蔬菜、蜜桃、食品、饲料和预制菜“6+1”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值跃上千亿级。全市食品产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新增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兰陵县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二是农民的乡村越筑越富。抓好合作社建设,扶持二万五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培育20万名高素质农民,数量全省第一。坚持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不断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全市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8个省级、6个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7.5万个,持续保障14.3万户、23.2万名已脱贫人口不返贫。

三是活力的乡村越筑越新。抓细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房车露营、创意农业、非遗手造等新业态,创新开发“激活蒙山旅游”模式,成功打造“沂蒙乡愁”民宿品牌。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涉农贷款余额3859亿元,有效推动农产品和服务“进城入市”、城市各类要素和消费“上山下乡”。

四是宜居的乡村越筑越靓。抓紧“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推进,以村美、路美、水美、田美、院美和产业好、效益好、机制好、班子好“五美四好”为标准,集中打造100个示范村、提升1000个整治村,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质量完成145个美丽宜居乡村安置区建设任务,新建9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费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莒南县成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

五是奋进的乡村越筑越实。抓牢“四雁工程”落地落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印发《关于深化实施“四雁工程”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40条支持措施,奋力打造“头雁领航、归雁回引、鸿雁丰翼、雁阵齐飞”的临沂“四雁工程”品牌。全年优选“兵支书”、青支书等优秀头雁163名,选树8163名“乡村好青年”,有序引导1800名人才回乡创业任职,培育各类“鸿雁人才”2万名。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清廉村居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内秀外美”全面推进。

市政府网站:尤局长,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面乡村振兴上聚力突破。请您介绍下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进展及下步重点突破方向。

尤元勋:今年以来,围绕“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环经济这五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坚决在落实中深化、在深化中落实,狠抓带有质变的量变,沂蒙乡村内源性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62.8亿元、增长4.4%;争取资金26.5亿元、项目120个。成功承办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林武书记对我市“五个连片”建设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央视《新闻联播》《对话》栏目和《学习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一、坚持突破思维,抓深“四雁工程”。坚持作为农村社会深刻变革的先导性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统领性工程,全力以赴抓政策落实、抓模式创新、抓成效显现。开展全矩阵宣传。持续开展“四雁人讲四雁故事”宣传报道,在临沂电视台、临沂日报等市级主流媒体累计宣传报道四雁人才155人次。在14个县区(开发区)的12345首发平台和农业农村局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四雁工程”宣传专栏,累计宣传报道4600余次。邀请新华网、中新网、农民日报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开展“四雁工程”专访,发表系列报道6篇。在全市结合“主题党日”等组织开展“四讲”进乡村活动(讲四雁工程理论、讲扶持政策、讲典型故事、讲融合项目)。实施精准培训。争取农业农村部、腾讯集团在兰陵新农人培训基地举办5期“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头雁”500人,并遴选100名到深圳开展产业能力提升培训。分行业开展鸿雁人才培训,全年计划培训3000人。抓实金融助力。召开全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创新推出“四雁振兴贷”“美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建立涉农主体融资需求常态化摸排机制和贷款发放周通报制度。截至7月23日,累计摸排涉农主体4613家、贷款需求375.98亿元,完成对接2852家,实际授信1676家、180.64亿元,向5683家“四雁主体”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5862笔、53.81亿元。设立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按照每户贷款总额2%标准贴息。深化模式创新召开深化“四雁工程”现场推进会议。探索“四雁融合创富”路径,临沭“双社联合雁阵共建”、费县“国企助力共建共富”“雁阵联企创富”、蒙阴“双领双全四雁齐飞”、沂南“雁阵型村居”、郯城“四雁孵化器、创富共同体”、沂水“四雁四联”等模式初具雏形。

下一步突破方向:一是全面擦亮品牌。继续在大报大刊宣传推介“四雁工程”;利用“沂蒙发布厅”,评选表扬100名市级优秀四雁人才。开展主题教育“四雁工程”报告会。二是放大金融助力效应。充分发挥5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确保年内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60亿元,新增涉农贷款不低于450亿元。三是提升培训质效。重点针对能工巧匠、宠物服务、直播电商、面点师等乡土人才,分12期再培训2000名鸿雁乡土人才。四是进一步探索四雁融合模式。不断创新“四雁融合创富”路径,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力争年底前70%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40%的村超50万元。

二、坚持工业思维,抓强特色产业坚持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变量,导入片区思维、链式思维打造“一镇一品”。强化全局化、系统化布局。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制定18个特色产业培育方案,梳理出9条标志性产业链,把增量任务具体到70个项目、40家企业,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局面。持续培育供应基地。举办首届中国临沂地产食品博览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组织168家次企业赴深圳、武汉、济南等地参加展会17场次,签约农业项目17个、合同金额55.9亿元。完成173家基地评审,拟优选100家左右继续扶持。多点布局重点市场。依托市农发集团建立“产自临沂”上海、济南运营中心;在深圳建立品牌馆、特产体验中心100家,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全力对上争取项目。争取2个国家级项目(沂南肉鸡特色产业集群、郯城庙山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项目(兰陵现代农业强县,沂水、平邑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落地临沂。配合打造精品线路。串点连线、策划打造10条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其中兰陵县“古村花海乡趣游”入选全国2023年夏季精品景点线路。

下一步突破方向: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联农带农能力。一是壮大产业规模。把握品牌建设的规模化要求,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推动特色产业“接二连三”;推广“国企+基地+农户”模式,重点抓好市农发集团10个自营和合作基地建设,确保年底产值突破1030亿元。二是加强品牌培育。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力争3年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省知名企业品牌25个。建立健全“产自临沂”准入和退出机制,切实维护品牌美誉度。以会展促培育,8月份举办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四季度每月举办走进长三角、粤港澳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三是探索共富模式。发挥国企共富主力军作用,发展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推广订单农业、认养(种)农业和生猪价格“保险+期货”试点,让农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三、坚持融合思维,抓牢精深加工。坚持把食品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动增值赋能。新增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46家、达到556家,完成产值817亿元、增长17.6%。壮大龙头企业。全面起底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优选50家大型(成长型)企业集中扶持,配备企业秘书,突出抓好32个重点项目和84个技改项目。建立要素供需对接机制,每月摸排企业技术、人才、用地等需求,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解决产业用地729亩。攻坚关键技术。组建食品产业研究院,深化校地合作,并组织市农科院专家参与需求企业研发,年初确定的关键技术攻坚目标有了初步成效。郯城县银杏科技谷建成高含量银杏酮酯生产工艺及工业化推广中试生产线;沂南县国泰食品采用无菌冷灌装技术生产的黄瓜青汁,实现黄瓜高值化利用“零突破”。狠抓招商引资。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承办了69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光彩行动。借助这一平台,成立8个招商小组,逐一对接参会企业,共签约精深加工项目78个、总投资201.7亿元,到位市外资金61.9亿元。

下一步突破方向: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紧盯重点培育的50家大型(成长型)企业,开展常态化需求摸排,实行清单管理。二是冲刺科创研发。围绕大蒜素、银杏黄酮、金银花绿原酸等功能性物质高效提取转化技术攻关,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形成工业产能。支持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培育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突破招商引资。创新投行思维,推广青岛安宜美同兰山财金合作共建模式(用项目融资贷款,由国企出资控股并背书、项目方出资并主导经营),尽快落地江苏益客、天津冠芳等行业头部企业项目,力争年内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00亿元。

四、坚持全域思维,抓实“百千工程”坚持作为“三农”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拿出最锋利的“尖刀班”打头阵,建设“百千工程”的齐鲁样板。一期投入资金13.84亿元,实施项目4544个,现已全面铺开。一是抓法持续加码。把片区思维贯穿全过程,将1100个实施村划分成124个片区,一村一个村地抓、一片一片地建。年初,召开市县乡村四级“千人大会”,逐一确定“思路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完成”。3月份,完成实施片区规划。4月份,组织实施村庄负责人赴浙江培训。5月份,举办“百千月赛”。二是联动持续深化。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市直部门打造系统齐鲁样板。联合市委组织部谋划党建同抓工作,促进第六批第一书记与“百千”片区深度融合。联合市林业局、市妇联开展“绿满沂蒙花满村”活动,形成环境提升合力。三是成效持续显现。累计清理“五大堆”11.5万处、残垣断壁7404处,拆除违法建筑2971处,“减”出了农村环境秩序、公平正气;新建农村道路481公里,硬化“户户通”9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41万平方米,实施生态修复项目705个,“加”出了村民幸福指数;盘活闲置住宅919处,建成特色街区643个,创建“美在农家”2万余户,“融”出了乡村新风貌、新活力。四是品牌持续擦亮。在《临沂新闻》开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百千工程’实施村庄展播”专题,目前已播出11期,以示范引领带动片区建设。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先后3次来我市调研采访“百千工程”工作,总结推广我市经验做法。

下一步突破方向:一是坚决树牢片区思维。指导14个县区做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布局图,进一步明确片区打造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节点,确保实现市域片区全覆盖。二是抓好群众参与。深度结合美德信用积分转化工作,构建群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评典型、树标杆,激发群众有效参与的内生动力。三是探索发展“庭院+”模式。采取“庭院+种植”“庭院+租赁”“庭院+农旅”等方式发展庭院经济,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四是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巩固“百千工程”成效。

五、坚持改革思维,抓优循环经济。塑造品牌优势,破解农业农村发展制约。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市工作专班,健全调度、通报和评估等制度,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每半年一评估。全面掌握市情。起底农业废弃物,总计3185万吨。其中,畜禽粪污2115万吨、利用率89.6%;农作物秸秆537万吨、利用率95.6%;尾菜237万吨;板材边角料120万吨、利用率94.5%;林果枝条70万吨;农膜3.6万吨、利用率91.6%;化肥、农药分别为100万吨、1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4%、2.7%。召开全市现场会。组织14个县区、6个市直部门、部分重点企业观摩了费县4个工作现场,跳出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线性思维,吹响全市开启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号角。落地一批项目。川发中恒能在沂南建设的畜禽粪污综合处理项目,总投资1.6亿元,年处理鸭粪30万吨,目前已投产运营,计划5年内在其他养殖大县复制10~12个同类项目。加强总结推介。费县生态循环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典型模式,新华社以《市场机制配置“废物”,绿色低碳端稳“饭碗”》为题作了深度报道。各县区挖掘出一批首创典型,像临沭金盛华秸秆提取利用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蒙阴伟业实现林果枝条特色化利用,费县正宇兔业综合利用下脚料开发出口创汇爆品,价格翻了十倍不止。

下一步突破方向:紧盯“各县区年底前务必找到本区域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目标不动摇:一是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临沂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全市突破方向,逐一确定县区发展目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工作闭环。二是加快培育典型主体。围绕全产业链择优遴选10个典型主体,8月上旬列出问题清单,分类组建专家团队,提供“规划策划、技术指导、品牌营销、发展平台”服务,年底前支持不少于10项技术推动迭代升级。三是积极引育适用人才。联合企业主动对接组织部、编办、人社局等部门,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引进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5名以上。组织30期专题培训班,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精心设计循环经济课程,培育4000名农业循环经济人才,重点培育10名知名专业人才。四是全力推进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引导各县区发展循环经济,整合临沂大学碳中和学院等智力资源,建立循环经济专家库,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助力路径探索,再挖掘一批首创典型。年底组织开展“十佳”经营主体和“五强”县区评比活动,形成“一县一亮点,一域一典型”格局。五是扎实筹备全省现场会。以不低于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会议的标准,高质量筹备全省生态农业现场会,展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成效。

我们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抓住五项重点工作这一核心,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成一件,下真功夫、硬功夫、笨功夫,确保下半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