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局局长支富增访谈:
大力实施“商文旅引领”战略
推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
2012-11-13
市政府网站:支局长,您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支富增:好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战线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认真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和决策部署,着眼赶超跨越,加快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国家A级景区达到58家,其中4A级17家;旅行社达到97家,其中全国百强旅行社1家;星级酒店58家,其中五星级1家、4星级5家;全市创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家,省级旅游强县6个,省级旅游强乡镇1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19家;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3个、金牌旅游购物店7家。目前,全市直接从业人员8.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0余万人。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6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2.78亿元, 分别居全省第六位和第四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10.6%,高出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被旅游界专家誉为“山东旅游第三极”。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019.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3%和21.55%。从目前的产业规模、综合实力和发展态势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50强”、“全国8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11年,临沂市旅游局被国家人社部和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市政府网站:围绕做大做强临沂旅游产业,市旅游部门近年来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支富增: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这一目标,突出规划策划、产品打造和市场开拓三个重点,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构建旅游规划、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管理四个体系,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策划,提高旅游开发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规划先行,于2008年率先在全省完成了《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临沂市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等一批专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并推动12个县区全部编制了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旅游项目建设规划80余个,形成了层次清晰、较为完善的旅游规划编制体系,为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加强旅游策划创意,先后举办了沭马风景旅游区规划策划专家研讨会、沭马风景旅游区规划开发理念和投资建设运营模式说明会、蒙山旅游发展研讨会、蒙阴“岱崮地貌”旅游开发座谈会等活动,多次邀请郑建平、陈国忠等旅游规划专家来临沂实地考察、作辅导报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旅游开发建设。
二是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构筑六大主题板块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市旅游局职能作用,大力加强旅游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鲁商集团等大企业落户临沂,培育了山东蒙山旅游集团、沂水龙冈旅游集团、山东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孟良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旅游企业主体,引导冠鲁集团、晨始置业、常林集团、金沂蒙集团等多家本地企业广泛参与旅游开发,在全市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旅游开发建设热潮。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先后打造了以蒙山为代表的山岳观光旅游产品,以沂南竹泉村、平邑九间棚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以蒙阴孟良崮战役遗址、沂南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莒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山东省政府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以沂南诸葛亮城、临沂王羲之故居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以沂水地下画廊、地下大峡谷和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地质奇观旅游产品,以河东观唐温泉、沂南智圣汤泉、沂水东方瑞海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以临沂商城为依托的休闲购物旅游产品,等等。同时,精心编制精品旅游线路,先后推出了一日游精品线路16条、二日游精品线路9条、三日游精品线路7条、五日游精品线路3条,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以“绿色风情、红色沂蒙、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水城商都、温泉养生”为主题的休闲与观光并重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组织各级各部门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对临沂旅游主题和宣传口号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讨,先后提出了“沂蒙好风光”、“沂蒙山区好地方”、“灵秀山水、亲情沂蒙”、“山水沂蒙、商城临沂”、“好客山东、亲情沂蒙”、“山水沂蒙、多彩临沂”等多个宣传口号,借助省旅游局的“捆绑营销”,连续三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山东卫视新闻栏目推出了临沂旅游形象广告,逐步叫响了临沂的旅游品牌。积极开拓临沂旅游客源市场,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把京津冀、长三角、苏豫皖交界地区和省内确定为临沂旅游四大客源市场,2008年以来,先后组织相关县区旅游局、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赴四大目标客源市场40余个城市开展了营销宣传活动,先后参加国内外各类旅游交易活动100余次。同时,会同市财政局连续四年出台了《临沂市旅游奖励办法》,对大规模组团来临沂旅游的外地组团社和本地地接社分别给予重奖,有效地调动了旅行社的积极性。随着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我市客源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由最初的省内周边城市300公里客源圈市场逐步扩大至涵盖京津冀、长三角、苏豫皖等市场的800公里客源圈市场。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旅游管理效能。其一,创新旅游规划管理模式。2009年,出台了《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建立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预先初审”制度,规定凡是未编制建设规划的旅游开发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审批,强化了规划对于旅游开发项目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全市旅游资源规范有序开发,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其二,创新旅游执法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实践外地旅行社驻临沂旅游办事处管理、服务工作,在全省旅游系统率先出台了《外地旅行社驻临沂市旅游办事处服务管理办法》,确立了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工作原则,将外地旅行社在临沂设立的旅游办事处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出了一条规范旅游办事处运营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内旅游界、法律界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其三,创新县域旅游发展管理模式。大力实施“以北带中、以中促南、集群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着力促进县域旅游发展,先后创造了“沂水现象”、“沂南速度”、“竹泉模式”等先进经验。到今年上半年,全市9个县中已有沂水、平邑、蒙阴、莒南、沂南、费县6个县成功创建“山东省旅游强县”,数量占全省旅游强县总数的1/4,居全省第一位。6个旅游强县拥有4A级景区14个,占全省旅游强县4A级景区总数的1/2,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强县集群现象。2011年,全市约有1/2左右的县区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10%,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狠抓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一方面,围绕打造规范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加快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旅游企业、部分涉旅企业大力推行《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细微服务等要求,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了《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细微服务标准》、服务礼仪、酒店经营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培训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服务礼仪大赛和职业导游大赛等,提高了全市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指导荣华大酒店等餐饮企业,充分发掘地方饮食文化,推出了沂蒙全宴等系列地方特色美食,打造了临沂旅游餐饮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旅游咨询服务设施,大力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改版提升了临沂旅游政务网,建成了临沂红色旅游网、临沂旅游商品网,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提高了旅游咨询和投诉受理工作水平。
市政府网站:请问下一步在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提升跨越方面,市旅游部门有什么新的打算和举措?
支富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市旅游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的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商文旅引领”战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尽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科学谋划、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现有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园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蒙山旅游资源整合,展现临沂旅游“龙头”新形象。以蒙山管理体制理顺为契机,调整蒙山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和功能定位,重点在主体景区融合发展、整体建设和打造“精品”景点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资源管理有序、高效运转的新模式,创建全市首家国家5A级景区,将蒙山打造成全市旅游的“拳头”产品。二是加快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实现红色旅游发展新突破。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等政治品牌的优势,积极整合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打破县域界限,选准空间载体,打造沂蒙抗日根据地旅游园区和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旅游园区,把红色旅游做成全国精品。三是加快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实现历史文化旅游新提升。全面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以汉代文化为背景、以三国文化为核心的诸葛亮文化旅游园区,以银雀山竹简墓为代表的兵学文化旅游园区,以王羲之故居、书法广场为代表的书法文化景区。四是加快温泉旅游景区整合,实现国际温泉度假旅游新跨越。对河东、沂南、沂水的温泉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形成独特品牌,打造以省级汤泉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温泉康体休闲度假园区。五是加快农业资源整合,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依托沂河、祊河滨河大道,积极规划建设“绿道”,并全面整合河流两岸的生态农业、现代高效农业,打造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滨河旅游长廊;依托遍布全市的乡村生态资源、民风民俗资源,创建一批旅游强镇、特色村、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把乡村生态旅游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农民增收新亮点。六是加快文化、商贸资源整合,培育商文旅融合新硕果。积极推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演艺精品完善旅游功能,融入旅游市场;依托临沂商城,加快旅游购物一条街、特色旅游产品专卖店规划建设,促进旅游客流与商务人流的相互转换;率先在全省打造城市游憩商务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规划建设力度,力争打造一批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综合体。七是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满足游客新需求。适应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大力培育商务、体育、演艺、会展、购物、疗养等新型业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现代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更多的旅游新亮点。一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招商、商务等部门协作,组织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参与我市旅游开发建设;同时,加大协调督促力度,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旅游业立项、供地、融资、税费、排污、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及手续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扶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培植壮大一批旅游投资主体。二是加强对在建旅游项目的督导、服务。认真实施《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严把规划执行关和项目建设质量关,强化跟踪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大蒙山、沭马风景旅游区、天蒙景区、智圣汤泉二期、祊河国际影视基地、临沂商城购物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强景区等级评定工作。重点指导蒙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指导费县中华奇石城、兰山临沂小商品城、临沭苍马山旅游区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工作;积极开展申报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和2A级旅游区工作,争取到年底全市国家A级旅游区总量突破60家。同时,做好国家A级旅游区复核工作,对问题突出的旅游景区,按规定、按程序该降级的降级、该摘牌的摘牌。四是引导景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开发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传统景区开发建设一批高档、新颖的游客参与体验性游乐项目,增强景区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二次消费比例,增加综合收入。
(三)加强宣传营销,进一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一是注重打造品牌。突出我市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进一步驱动消费者认同,提升我市旅游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针对媒体载体的不同形式、客源市场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推广方案,大力推广以“山水沂蒙多彩临沂”为主题的旅游品牌产品。二是创新营销推介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战略,通过制定优惠奖励政策、参加联合促销、主题营销、网络营销、开发旅游产品等形式,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宣传营销网络,积极拓展景区旅游客源市场。依托临沂机场和邻近京沪高铁的优势,大力开拓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客源市场。三是加强区域联合。积极参与区域旅游联盟合作,加快推进我市与鲁南经济带各兄弟城市特别是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战略合作,撬动共同客源地市场,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完善城市旅游宣传功能。加强旅游导识系统建设,依托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重要道路路口、商贸城道路路口、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公共文化设施、大型商超、宾馆酒店等等重点场所,建立旅游形象标识和旅游导识系统。五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坚持政府推介与企业推介相结合,建立市、县、旅游企业联动营销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财政投入,集中旅游企业宣传促销经费统一使用。继续实行旅游促销奖励政策,最大限度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四)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加强旅游服务系统建设。在加快中心城区和各县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的同时,争取在京沪高铁枣庄服务区、曲阜服务区配套建设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强化游客的集散功能,增强我市旅游交通的便捷舒适性。依托集散中心,加快建设临沂旅游信息资源库,完善旅游DMS网络营销系统,积极引导全市旅游系统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全市旅游信息应用水平。二是加强旅游交通基础建设。增加临沂机场至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市场的航线和班次,建设辐射鲁南苏北的重要旅游机场;以京沪高速为主线,加快临枣高速、临沂至日照铁路客运专线、长深高速和城际高速铁路(蒙阴—济南—东平)建设,增发动车组和旅游专列,缩短客源市场时空距离;加快推进临沂环城高速、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增加通达旅游景区的旅游线路和专车,让游客充分享受到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三是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按照“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本着总量控制、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会议型、商务型、度假型、观光型饭店,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酒店管理品牌,提升酒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