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局局长吕国明访谈:
求真务实 爱岗敬业
推动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3-03-19
市政府网站:吕局长,你好!地震的破坏性很强,可谓是“群害之首”,防震减灾工作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请您介绍一下临沂市地震地质构造以及历史背景。
吕国明:临沂市处在特殊的地震地质构造区域之内,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地质构造主要以北北东向的沂沭断裂为主线,其东西两侧各分布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北西向、北西西向断裂和北东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共由10条组成。
在历史上,临沂市的地震活动比较频繁。1770年以来,先后发生大于2.0级地震338次,大于3.0级地震41次,大于4.0级地震8次;大于5.0级地震1次,即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全国10余省100万平方公里,极震区烈度达Ⅻ度,破坏极为严重。其次是1995年苍山5.2级地震,这次地震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损害。
市政府网站:近年来,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基本情况。
吕国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一直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积极落实各项防震减灾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防震减灾领导和管理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听取地震部门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地震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各县区政府也都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市12个县区和高新区、经济区、临港区均设有地震工作管理机构,并在人员编制,领导班子配备等方面给予加强。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防震减灾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先后投资一千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对市地震局的交通工具、通讯及办公条件进行了改善;建成了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对6个专业台站的观测环境和仪器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在已建成9个测震台、5个强震台的基础上,“十一五”规划完成了3个测震台、9个强震台的建设任务。各县区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县级地震部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地震监测预报环境条件、地震应急等综合应对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三)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面对地震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建设市县两级群测群防骨干网络,构建以地震信息网络为平台的多层次地震公共安全监测体系。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即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乡(镇)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不断加快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市级地震监测台网,增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在不断加强专业地震监测台站建设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市级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地震监测台网骨干观测点97个。市级骨干观测点由市地震局统一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市财政将市级地震监测台网骨干点的补助经费列入年度计划,每年拨付专项经费予以补助,为市级地震监测台网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骨干观测点的建设,对提高我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防震减灾法》和《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我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完善配套政策,把依法行政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近几年来,先后出台实施了《临沂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贯彻实施〈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的意见》、《临沂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行政执法队伍,规范了地震安全性评价机构,完善了相应的制度,及时梳理确定行政许可事项,并纳入全市行政审批统一管理。我局已作为第一批单位进驻市政府政务大厅。同时,市人大、市政协也非常重视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及时组织对全市贯彻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调研,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
(五)搞好震害防御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市政府大力支持地震部门履行职责。在城市规划论证及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中,都要求地震部门参加,提供可行性意见。严格依法管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认真做好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参数复核等工作,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科学、合理,不断增强全市建设工程特别是重大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共有300多个工程项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工作。认真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各级地震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目前,全市建有省级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2个,另外申报中的有3个,涉及农户近300多个,为加强农村震害防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应急反应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我们及时制订完善了《临沂市地震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区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临沂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市县两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市局及部分县局建成了应急物资储备库。12个县区地震部门配备了卫星电话。全市建立了8支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1万余人的地震青年志愿者队伍,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地震应急演练10余次,以提高应对突发地震的能力。认真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在全市设立了80余处避难场所,占地面积300万平方米,震时可安置50万人,及时疏散200万人。
(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贯彻好《防震减灾法》,宣传教育是基础。我市各级地震部门紧紧围绕落实《防震减灾法》和《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普及。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电影、录像、板报、讲座、组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普及,及时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郯城麦坡国家级典型地震活断层遗址、马陵山地震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利用。认真办好《临沂市防震减灾工作简报》,介绍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地震工作动态、震情简介、有关会议和活动报道、上级领导同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指示等,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利用《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日、“5.12”防灾减灾日、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集中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为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宣传教育,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目前,我市已有39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2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近100所县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并在活动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力求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以有效推动教育普及工作的全面开展。
市政府网站: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吕国明:2013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部署要求,以“爱岗敬业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我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做出新的贡献。
市政府网站:围绕这一总体思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吕国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观测资料,不断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努力争取预测预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一是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及监测手段的优化、改造。对已有的数字化改造项目认真搞好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用。二是加强全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对观测仪器性能和观测手段进一步优化提高,确保观测资料的准确、及时、连续、可靠。完成新增观测点的实地调研工作,增加一批新的市级地震监测台网骨干测报点。三是强化震情跟踪监视工作。在做好日常震情监视、分析预报的同时,及时有效地抓好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宏微观异常的调查落实,对重大异常要做到调查落实不过夜。对重要异常要持续跟踪观测,并作出及时科学的分析判断。对发生在辖区内的有感地震及时进行宏观考察,密切注视震情发展动态,正确分析震情发展趋势。
(二)不断增强抗御震灾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重点抓好《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依法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使各类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以政务大厅窗口服务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对各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已报送申报材料的3个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抓好有关的验收准备工作。进一步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抓好地震应急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不断增强地震应急能力和水平。抓好地震应急预案的落实,加强对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等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的指导。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继续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加强快速高效的反应能力。配备一批地震现场应急装备,逐步改善全市地震应急工作条件。
(三)加强法制建设,搞好依法行政。深入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出台有关加强我市地震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报审、公布和备案工作,强化执法、普法和法制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进行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建设工程,坚决消除隐患。依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继续做好行政审批窗口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注意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树立地震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切实把好建设工程的基建程序关。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5.12防灾减灾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及一些与地震相关的特别时段,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同宣传、教育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带动作用,把防震减灾知识列入地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地震避险常识的教育。大力推进市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完成北城新区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设计工作。不断充实和完善临沂市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内容,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制定政务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加快信息更新速度,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宣传工作,落实好报纸、电视等媒体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