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局长朱虹访谈:
立足防灾减灾 情系百姓冷暖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013-08-13
市政府网站: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虹同志,朱局长您好!
朱虹: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
市政府网站:朱局长,现在正值全市防汛的关键时期,今年汛期以来的天气形势大致是什么状况?能不能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朱虹:今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411.5毫米,比常年偏多38.8%,总体降水量属正常范围。但是,与往年比,今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降水特别频繁,降水日数较去年同期和常年同期均偏多。二是雨量分布极为不均,西北部、东南部县区降水较多,中部、东北部县区降水相对较少,特别5次局地暴雨天气,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区域集中。三是局地性雷阵雨天气多发,雷暴日数比常年偏多7天。这几个特点加剧了今年防汛的严峻形势,特别对城市防汛排涝造成较大压力,比如,8月1日,短短两个小时降大暴雨,导致了市区积水、交通拥堵。
市政府网站:在汛期防汛中,气象位于防灾减灾的前沿关口,那么,围绕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朱虹:全市气象部门始终把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从组织、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了防汛工作组织领导。召开了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议;成立了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检查了各县汛前气象服务准备情况;落实了防汛工作责任制、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制度。
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精细化预报能力。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等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加强了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和联合会商,强化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
三是重点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重要天气报告、雨情,提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建议。与通信部门加强合作,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组织研发了3G手机气象服务平台、气象信息直通平台,在汛期投入正式运行。
四是保障汛期装备稳定运行。汛前进行了仪器设备的巡检、维护、维修,储备了配件。对网络通信实行了双线路保障措施。进入汛期后,加强设备运行监控,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
五是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按照气象防灾减灾“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合作。
市政府网站:一提起气象,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天气预报,近年来我们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朱虹:天气预报是整个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围绕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引进了先进的WRF数值预报模式和Pls-MOS客观预报方法,提高了精细化预报能力。加大了地面气象观测网站密度,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升级了移动气象台,提高了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业务人员到上海、武汉等地气象预报新技术,探索本地化借鉴和应用。邀请上海区域中心气象台以及省气象台专家等来临沂举办讲座,提高预报服务人员业务技能。
三是发挥自立课题作用。启动自立课题项目,重点支持面向本地气象事业发展需求,以解决业务工作中难点或问题为重点,直接为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科技支持的实用技术研究。
总体来看,临沂预报准确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晴雨预报准确率、暴雨预报准确率均位列全省第1名。
市政府网站:天气预报不仅要报的准,还要传播到公众手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目前,一般通过哪些途径向社会公众发布?
朱虹:现在天气预报的发布途径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一般通过网络、电视、广播、“12121”声讯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信息。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拓展发布途径,比如在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开通天气微博,以及前面提到的3G手机气象服务平台、气象信息直通平台等。去年还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进行升级改版,新开播了《早间天气》节目。
市政府网站:朱局长,近几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在增雨抗旱、防雹减灾以及森林大火的扑救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您能不能把这项工作向大家作一下介绍?
朱虹:人工影响天气,是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从而实现增雨雪、防雹等目的。这项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全市建成了比较先进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有“37”高炮32门,火箭发射架27部,高山燃烧炉3台,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人员257人。近五年来,累计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200多次,取得了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市政府网站:朱局长,从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看到气象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那么,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哪些?
朱虹: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坚持“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大力实施“一个率先、六项工程”,着力提升“四个能力”,加快建设“四个一流”,稳步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政府化,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优质的气象服务。
一是稳步推进沂蒙革命老区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为解决好城市发展与雷达观测环境保护的矛盾,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天气雷达搬迁到白沙埠镇茶山。我们抓住临沂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在茶山规划建设沂蒙革命老区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力争5年内建成项目比较齐全、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防灾减灾气象保障工程体系。
二是强化气象预警服务与信息发布,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突发性、局地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特别是当前汛期的局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优势,加强与防汛、广电、通信等部门合作,畅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重大灾害实行全网发布、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气象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广3G手机气象服务平台和预警信息直通平台,拓展预警信息快速高效发布途径。继续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三是突出精细化服务,提升城市气象服务水平。在加强预报精细化的同时,探索建立气象服务精细化模式。加强交通、城市内涝气象服务工作,开展雾霾及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城市气象保障服务等应用型项目研究。
四是全面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沂南县双堠镇、鼻子山两个作业点在全市率先完成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广作业点标准化建设。
五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面向需求开展精细化服务,扩大农村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