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局长张卫强访谈:
适应新常态 开启新征程
奋力夺取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胜利
2015-03-31
市政府网站:张局长,城乡建设事业是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载体,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
去年以来,全市住建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现代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工程管理和市场监管逐步加强,建筑业发展效益和城乡建设质量大幅提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去年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的成绩。
张卫强: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市政府安排,我们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建投资达到100.6亿元,其中中心城区完成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和65%,中心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200万人、21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按照“三环十五射”骨干路网规划,开工建设了“三环”道路、临工大桥、陶然路沂河桥、南京路沂河桥、西安路祊河桥等139项道路桥梁工程,中心城区骨干道路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临工大桥、沂河路-西外环立交桥建成通车,江泉高架路实现主体结构贯通。
“两排”设施更加完善。按照有效应对30年一遇暴雨的标准,实施了河道拓宽疏浚、明渠方涵、雨水管道、泵站、排水设施提升改造等五大类138个排水工程,新增排水管网157公里,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立足夺取迎淮检查“八连冠”,按照日处理污水50万吨的规模,实施污水厂新扩建工程7个、污水管道工程47个,新增污水管网70公里,完成四大类33个迎淮项目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在线监测系统,城乡治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城市设施维护管理不断规范。认真做好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建成城市防汛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确保了城市安全运行。实施老城区电缆、灯具、箱变等三大类27个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了“泥沱双月”等4处精品景观亮化工程,城市亮化水平实现再提升。雕塑公园、人民公园和广场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加强精细管理,创新服务机制,打造了“优美和谐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效解决城市问题1.6万个,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二)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加大热源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恒源热水锅炉改造项目,协调金锣热电厂提前启动热电机组建设计划,对老旧管网和供热设施进行维护改造,全市新增供热面积1167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新增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0%以上。深入实施“净水工程”,加快推进临沂城8万吨一期引水管道上延工程,及时启动应急供水工作,积极开展城区第二水源地项目论证,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10公里,全市新增日供水能力4万吨;中心城区日供水达到20万吨,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66%,24家水厂出厂水检测指标全部达标。巩固扩大“气化临沂”成果,临朐至沂水天然气高压管线顺利竣工,推动出台阶梯气价政策,全市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10万户,全市新增年供气能力5亿立方米,天然气利用量达到7亿立方米;中心城区新增居民用户8万户,新增通气农村社区44个,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8%。
(三)城镇化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筹备召开了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临沂市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和《临沂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启动了城镇化监测评价工作,完成了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划定和面积测算,沂水县成功申报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为城镇化提质加速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4.3%。
(四)村镇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重点镇引领小城镇协调发展,24个重点镇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0%,镇区人口和建成区分别达到105万人、216平方公里;12个省级示范镇在年度考核中进入全省百强;19个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总数居全省第一;全市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70亿元。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年新开工社区70个、新建农房9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占全省的1/5;圆满完成市委确定的80个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实现“水治污”社区434个、“暖入户”社区133个、“气上楼”农户20万户;12个村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
(五)建筑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27亿元、增加值181亿元,实缴税金22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大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建筑和装饰装修业新增一级企业5家、二级41家,5家企业增项一级资质,2家企业金属门窗工程资质升为二级;勘察设计咨询业新增企业8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1家。
(六)科技教育工作成果丰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创建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示范和创新奖项11个,成功申报“山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获得28个省级施工工法、位居全省第二名,QC成果获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9个,获得市科学技术奖4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材,新上省级建机产品备案22家,新办市级工业产品备案599家,办理市级新型墙材产品认定登记94项,预拌砂浆在中心城区实现全面推广应用。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全市二级建造师总人数达到1.26万人,一级建造师注册人数1213人,评选“沂蒙设计师”8名,培训关键岗位、特种作业、建筑业技师等各类从业人员1.3万人,建设中专在校学生达到889名。
(七)绿色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筑节能深入推进,落实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54个,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4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建成示范项目33个、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48个。北城新区绿色生态城区创建进展顺利,8个项目通过省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审,6个项目被评为“全省绿色建筑行动百项范例示范工程”,1个项目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中德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逐步推广,生产厂家达到9家,年生产能力750万平方米,新增应用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城市节水工作有序推进,我市首家雨水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华能电厂建成我市首个再生水工业利用工程。建筑扬尘治理强力推进,严格落实“6个100% 1个摄像头”和“加严措施”要求,全年下发90多份整改通知书,14家拌合站和40多个项目停工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八)工程建设监管不断加强。着力规范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把好质量源头关。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加强勘察质量监督管理,全年完成勘察、设计合同备案 838项,抗震设防专项审查324项、初步设计审查14项,图纸审查790项;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完成建设工程招标1971项,1331个项目实行电子招投标,电子化交易面积达到3139万平方米;全市共办理施工许可2017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备案690万平方米、监理备案1455万平方米。狠抓工程监管,认真把好质量安全关。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出台《吊篮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建筑起重机械智能保护系统,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更加有力,施工文明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共监督在建工程项目675个,单体工程3587个,建筑面积1980万平方米,下达整改通知单756份。全市共创建“鲁班奖”和国家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各1个,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5项,“泰山杯”和优质结构工程等省级奖项74个。
(九)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诚信考核平台正式运行,对1149家建筑企业、3.7万名从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市外企业进行登记管理,建筑劳务实名制用工和工资支付“一卡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全年约谈企业负责人10次,诚信扣分处罚49次,行政处罚56起,申请省建管局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12家,清退市外企业19家、招标代理机构4家。突出抓好建筑企业排水许可管理,为184家企业办理排水许可证,下达整改督办通知120份,查处违法行为220起,征收污水处理费1378万元,同比增长149%。狠抓建设领域清欠工作,处理农民工拖欠投诉1025起,为8646名农民工讨回工资1.65亿元。收缴劳保金5.3亿元,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的353%,全省劳保金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参照了我市做法。
市政府网站: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建筑扬尘治理方面,市住建局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张卫强:近年以来,市住建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攻坚行动方案》和《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要求,成立了城市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15扬尘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加强建筑工地、市政工地、公用工程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治理,切实将建筑扬尘治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具体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狠抓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以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为抓手,按照“6个100%和1个摄像头”和“加严措施”的要求,狠抓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和公用工程扬尘污染治理。全市896个建筑和市政工地,304个不达标,正在停工整改。
二是大力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制定了预拌砂浆发展专项规划,召开了全市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从去年7月1日起,以城区重点工程为突破口,在城市规划区内逐步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并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目前,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达到5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80多万吨,中心城区已有近40家工地使用了预拌砂浆,有效减少了现场搅拌扬尘污染。
三是强化混凝土搅拌站监管。对中心城区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销号验收制度,中心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必须严格执行扬尘污染治理标准,确保将扬尘污染防治要求落实到物料运输、堆放、存储、装卸等各个施工工序,凡是扬尘治理措施不达标的混凝土搅拌站,一律不进行销号验收,不准开工生产。全市168个混凝土搅拌站,不达标49个,正在停工整改。
四是加大严管重罚力度。严格按照扬尘治理标准要求,依托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诚信考核平台,实现了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监管,对施工工地实行全方位、动态化监督检查,对治理不力的责令限时整改,并依法给予严肃处理,目前已对全市60多家建筑企业进行了扣分处罚,始终保持扬尘治理的高压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铁腕重拳抓好建筑扬尘治理,严格标准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切实抓好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和混凝土搅拌站扬尘防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建筑工地和搅拌站立即停工停产整改,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市政府网站:2015年,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请您谈谈在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中怎样理解和把握新常态?
张卫强:在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时期。2015年是转型发展新时期的起步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做好城乡建设工作必须全面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科学谋划新常态下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一,要全面认识、深刻把握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我们谋划工作的新基点,也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六个新挑战。一是城市建设模式上,由规模扩张向功能提升转变,由地上的“面子”工程向地下的“里子”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项目转变。二是投资方式上,由以政府为主体、依靠财政单一投入为主,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多元投资模式转变。三是城镇化发展模式上,由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的规模速度型,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型转变。四是建筑业发展方式上,由注重速度规模、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型,向关注质量效益、科技支撑的集约增长型转变。五是住房消费需求上,由功能性需求,向个性化、多元化享受性、发展性需求转变。六是管理方式上,由主要采用行政手段、以管为主的传统方式,向运用法治手段、管理服务并重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第三,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八个新机遇。一是“一带一路”“两区一圈一带”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为我市争取上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带来了新的契机。二是国家和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贯彻落实,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为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城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国家和省政府连续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要求,并推出了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四是简政放权持续深入推进,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环境。五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的压力,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建筑业转型升级。六是住房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住宅的设计、房型、设施、科技含量、环境与品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将有力推动提高住房品质行动顺利实施。七是绿色建设、生态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将会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八是我市“三个体系”“三项计划”、新经济增长极开发建设等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将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政府网站:面对严峻的考验和难得发展机遇,请您简要谈谈今年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张卫强:2015年,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力临沂、活力临沂、生态临沂、红色临沂、法治临沂、幸福临沂建设,牢牢把握“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旋律,坚持“四化同步”,着力完善现代城镇体系,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提高住房建设品质、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绿色建筑、新型党组织创建“四大行动”,努力实现城区综合承载功能、城镇化发展质量、工程管理水平、建筑业竞争力、建设内涵、作风建设“六大提升”,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一体布局、转型发展,为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搭建新的载体。
第一,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综合承载功能大提升。着眼于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强化保民生、保发展、保安全的能力。一是强化发展承载能力。围绕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搭建起步区的发展框架。构建“三环十五射”中心城区骨干路网,江泉高架路建成通车,实施内环和中环道路、陶然路沂河桥、南京路沂河桥、西安路祊河桥等工程,建设一批滨河过街通道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综合管廊20公里。建设一批绿色智慧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华润、万达、齐鲁园等龙头项目建设,打造地标性“百年建筑”,促进城市商业业态升级。二是强化保障民生能力。实施西部供热中心,加快华能公司机组改造、金锣热电厂机组改造等热源项目和供热管网建设,不断提高集中供热能力。推进第二水源地及引水管线项目,完成8万吨供水管线上延等供水工程,新建、改造一批供水管线,确保市民用水安全。实施一批燃气管网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全市天然气管网体系,加快天然气“社区通”步伐。三是强化安全运行能力。按照有效应对30年一遇暴雨的标准,完善重要路段排水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河东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切实解决重点区域的积水问题。实施道路照明亮化改造提升工程,确保设施安全运行。四是强化设施管理能力。拓展数字化管理功能,平邑、蒙阴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切实抓好道路桥梁维护,升级改造城区井篦井盖,建设盗损自动报警系统,加快公园和广场提档升级,深化公用事业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设施维护管理水平。
第二,着力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努力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大提升。按照五年“三个100万人”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意见和规划,实施典型示范,加强协调指导,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力争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城镇化配套政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指数,协同各县区、有关部门创新体制机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速进城农民市民化进程。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县域城镇化新途径。指导各县区编制县域城镇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思路、路径和模式,努力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发展”。指导沂水县做好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县域城镇化模式”,力争早出成果,为全省提供经验借鉴。三是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小城镇特色发展。是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共同发展,放大重点镇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24个重点镇(示范镇)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突破42亿元,引领全市小城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旅游强镇、历史文化名镇和特色乡镇。新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11个。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两区同建”,规范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建社区50个,力争将90个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新建农房9万户,改造危房5000户。加快“五项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设施143个,新增供暖社区50个、“气上楼”农户3万户,实现入住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村庄综合整治,启动“沂蒙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努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提高住房建设品质行动,努力实现工程管理水平大提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力争今年建设工程特别是房屋工程的质量整体水平实现明显提升。一是扎实开展提高住房建设品质行动。在狠抓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的基础上,着力从墙体、楼板、门窗、管线、开关、阀门等细节入手,提高住房建设标准,积极创建绿色环保、性能优良、舒适安心的高品质示范住宅,力争“示范工程”面积不少于当年施工许可面积的30%。二是加强基本建设全过程管控。严格落实市场主体质量终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造价、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强化建筑材料和建设工业产品管理,进一步整合市场准入、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造价、网上交易、合同备案、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量,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加大严管重罚力度。坚持“四不、两直”要求,采取日常巡查、差别化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拉网式、无缝隙督导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律重拳出击、严厉查处,强化“两场”联动管理,使各方责任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四,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行动,努力实现建筑业竞争力大提升。牢牢抓住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的新机遇,以创建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着力推动建筑业集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2015年,全市建筑业力争完成产值700亿元,实缴税金24亿元,平均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一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按照“扶强扶优、做专做精”的原则,鼓励支持企业进行资质升级、专业增项,打造建筑业“航母”和专业龙头。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引导总承包企业向防腐保温、建筑智能化、环保、空调等领域拓宽发展,努力抢占产业链制高点。二是培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建筑部品产业,确保年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平方米。鼓励企业大力拓展外埠市场,支持劳务分包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建筑劳务经济。积极发展装饰装修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工程监理等行业。三是构建和谐建筑业。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念,切实抓好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认真执行劳保金收缴规定,确保应收尽收、规范使用。实施“农民工再温暖工程”,认真落实“一书两金一卡”制度,扎实推广用工实名制和工资支付“一卡通”管理,不断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建筑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努力实现住房城乡建设内涵大提升。紧紧围绕生态临沂建设,加大推进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不断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高效、生态、和谐发展。一是加快建设绿色建筑。以北城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新建建筑和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落实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不低于10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不断巩固发展“禁实”“禁现”成果。积极开展减隔震技术应用推广工作,继续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确保应用面积不少于150万平方米。二是强化建筑节能减排。成功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完成示范面积200万平方米,北城新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生态城区。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成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12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充分发挥雨水利用示范项目的作用,积极推进阶梯式水价工作,加大城市节水力度。
第六,全面启动新型党组织创建行动,努力实现作风建设大提升。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三个第一”原则,努力创建群众满意党组织,推动党员干部的作风持续改进。一是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完善党建制度建设,特别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做好岗位廉政风险评估防范,努力创建“学习型”“廉洁型”党组织。二是坚持把作风转变作为党建工作第一任务,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突破点,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绝不能出现“烂尾”工程。强化建章立制,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作风建设实现长效化常态化,建设“创新型”党组织。三是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追求,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继续开展“委领导走进12345热线接听间”、“城事在我身边”和“结亲连心”等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创建“效能型”党组织。进一步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信访和扶危助困工作,做好重点片区项目、民生项目、“第一书记”等重点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
市政府网站:非常感谢您参加《政务访谈》节目,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我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张卫强: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住建局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继续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祝各位网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