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政务访谈 >> 正文
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朱海涛访谈: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促全市...


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朱海涛访谈: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促全市地方史志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6-02-02

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做客《政务访谈》栏目的是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朱海涛。朱主任您好,欢迎您!

朱海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来到“临沂政务网”与大家进行交流。

市政府网站:朱主任,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去年以来我市地方史志工作开展情况好吗?

朱海涛:好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高度重视史志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并明确要求史志部门“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做出重要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各级政府都要关心和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郭树清省长先后8次对地方史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市委林峰海书记对我市史志工作提出了在全省“走在前列”的要求,市政府张术平市长、赵爱华副市长也先后对史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促使我们有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与动力,按照市委加快科学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科学谋划、开拓进取,全市地方史志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去年,我们编纂的《沂蒙革命根据地志》获“全省优秀史志成果优秀专门志书奖”和临沂市第2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最高奖项——“重大成果奖”;《临沂年鉴﹒2014》获“第五届全省优秀年鉴综合奖特等奖”; “沂蒙史志”微信获“全省优秀史志成果优秀信息化建设成果奖”。

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加快推进二轮修志这一工作重点,史志工作主业有了较快发展。

一是市志编修工作进度加快。《临沂市志(1995-2010)》分三册出版,第一册设行政区域、自然环境、城建和县区概况等8编,成书规模100余万字,图片1000余幅。经省史志办评审专家组评审,报请省史志办和方志出版社专家进行了审核验收,并经市政府同意,《临沂市志(1995~2010)》第一册已送厂印刷出版。同时,为保证整部市志的统一协调,我们对市志第二册的编辑工作明确了责任分工,压茬进行,力争年内出版发行;第三册的部分编章编辑工作也同时展开。

二是《临沂年鉴(2015)》编纂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借鉴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市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市情,对《临沂年鉴》2015卷的框架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完善,年鉴框架设计的科学性与严谨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突出了临沂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现代文化气息。去年年底,《临沂年鉴》2015卷已出版发行。

三是方志馆建设初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我们着力把方志馆打造成为弘扬沂蒙精神,守望临沂传统文化的阵地与家园,努力实现方志馆建设特色化、管理制度化、馆藏图书多样化、方志利用社会化的工作目标。积极发挥方志馆地情资料展和方志成果展的平台作用,全年共接待省史志办主任刘爱军专题调研参观、原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后人集体参观、北京市史志专家专题参观、菏泽市史志办、日照市史志办专题调研等省市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同行集体参观达30余次,接待社会公众参观达4000多人次,专题查阅资料、咨询近1000人次。

四是网站及信息化建设等成效显著。地情网站运行良好,共上传《临沂地区志》、《临沂年鉴》、《沂蒙史志》杂志近百册,累计发布信息9万余条,点击量达695万余人次。我们在全国地方史志系统率先开通官方微信 “沂蒙史志”微信,“沂蒙史志”微信旨在“关注市情动态、挖掘历史内涵、弘扬沂蒙精神、展示临沂新貌”,设置市情动态、历史上的今天、峥嵘岁月、蒙山沂水、古城旧事等10余个栏目,每天选取其中的四个栏目进行更新,突出实时性、连续性的特点,以订阅号形式接受所有人的关注,受众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沂蒙史志”即可加关注,微信订阅用户数量和栏目信息日访问量持续增长,实现了群众享用史志地情资料“零距离”。开通了“智慧临沂”地情类手机客户端,分苹果版和安卓版两种版本,可以为受众提供新闻、地情、志鉴、政务、便民等资讯,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是便捷的政务手册和民生服务平台。

市政府网站: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广泛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临沂作为著名革命老区,特别在抗战时期是山东重要抗日根据地,我们市史志办是否也组织开展了相关纪念活动呢?请朱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朱海涛:好的。为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和沂蒙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创业激情,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

一是编修系列图书资料。我们在编修出版《沂蒙革命根据地志》搜集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开始编修《沂蒙革命根据地图志》、《沂蒙抗日根据地大事记》,编写《铁军大帐追歌行——新四军军部寻访》、《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沂蒙山区八年抗战纪实》、《沂蒙抗战将军采访记》、《沂蒙革命根据地对日作战实录》、《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沂蒙抗战妇女干部》《沂蒙抗战歌曲选》《亲历沂蒙抗战》《沂蒙百家》和《老城夜话》等图书资料。其中《沂蒙抗日根据地大事记》《铁军大帐追歌行——新四军军部寻访》《沂蒙抗战将军采访记》《沂蒙抗战歌曲选》《亲历沂蒙抗战》等5部已编修完成,被省史志办选入山东抗战研究丛书,由省市领导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共中央委员、中科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王伟光组长亲自作序,省市史志办公室将于近期联合出版发行。《沂蒙百家》和《老城夜话》将于近期正式出版。面向社会征集反映抗日战争历史的各类史料和文物,寻访老红军、抗战老兵、南下干部等抗战亲历者及其后代,整理出版口述史。

二是设立“沂蒙抗日记忆”专版。我们和“临沂在线”网站合作,设立“沂蒙抗日记忆”专版,将市史志办历年来所搜集、掌握的与抗日战争,特别是沂蒙地区抗日战争历史有关的各类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展示,刊登抗战时期发生的著名战事、抗战故事,开辟互动专区并开展“抗日征文”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900余篇(首)。

三是举办了“沂蒙革命根据地抗日图片展”。市史志办联合临沂日报集团等单位,自2015年8月15日开始,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沂蒙革命根据地抗日图片展”,在市政府东会议中心、人民广场、市方志馆、市展览馆、行政审批中心等6个地点同时展出,受众达数万人。同时举办了抗日图片展进校园、工厂、社区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以《沂蒙史志》杂志为平台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刊登专题系列文章《巾帼铁流》,重点介绍抗战八年在开创沂蒙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党的妇女干部。每期刊登至少1篇抗战回忆文章、口述史料、战役战事回顾,抢救发掘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刊登“抗战文物”系列文章,并将文物图片印在杂志封面显著位置,以此来纪念宣传抗战历史、英模人物、英雄事迹。全年共编纂出版《沂蒙史志》六期,累计出版30期。

市政府网站:我们注意到,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省政府也出台了《山东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对下一步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我市在这方面会采取什么举措呢?

朱海涛: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是继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实施以来,再次出台的在地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文化领域的重大制度性安排,是国家对地方志事业的顶层设计,也是地方史志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指导性文献。《规划纲要》的实施,也是在地方史志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地方史志工作法治化的具体行动。学习贯彻好《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有关要求和任务,更好发挥地方史志在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广大地方史志工作者来说,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第一要务”。

为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规划纲要》,我市也结合临沂市地方史志工作实际,制定了《临沂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已报送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将于近期以市政府办公室正式文件印发实施。

近年来,全市地方史志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地方史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坚持以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主业,以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为创新手段,积极拓展地方史志工作领域,以服务谋发展,以有为促有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全市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有序推进,成果丰硕。全市第二轮志书规划编修市级志书1部,县区志书12部。目前,《临沂市志(1995—2010)》(第一册)已交付出版印刷;县级志书已经出版5部。启动了部门志、乡镇村志和专业志书的编纂,不断拓展修志工作新领域。二是年鉴编纂取得新的进展,质量逐步提升。《临沂年鉴》已连续出版19卷,出版县区年鉴57部。三是全市地情网站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开通市级网站1个,开通县区地情网站12个。地情服务形式日益多样,市史志办开通了“沂蒙史志”官方微信,研发了“智慧临沂”手机APP地情软件。四是地方史志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拓展。全市共建立市级方志馆1个,县区级方志馆10个。编纂出版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志》等专业志书,填补了沂蒙革命根据地没有志书的空白。旧志征集整理出版了明《万历·沂州志》、清《康熙•沂州志》、清《乾隆•沂州府志》、民国《临沂县志》等,使地方的“文献历史”更加连贯和系统。五是地方史志文化学会研究蓬勃发展,成立了市地方史志学会和市望族文化研究会,编纂出版了《琅邪王氏文化志》、《琅邪符氏文化志》等志书。六是地方史志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地方史志工作者秉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职业道德,“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的修志人精神逐步形成。

我们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实现志书品类多样化,加强方志理论研究,深入总结第一轮、第二轮修志经验和教训,做好第三轮修志准备工作。实现年鉴编纂优质化,市和县区两级年鉴全面实现一年一鉴、当年出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市、县区方志馆全面建成,加强对社会修志和编修地方史的指导与管理,基本形成修志编鉴、理论研究、质量保障、开发利用、工作保障“五位一体”的史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确保我市地方史志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要求是:

在二轮修志方面:到2018年市、县区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积极组织开展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和街镇村志编纂工作,贯彻实施齐鲁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力争出版一批名镇名村志并纳入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健全完善志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志书质量不断提升,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精品志书。

在年鉴编纂出版方面:到2018年,各县区年鉴编纂全部达到一年一鉴、当年出版,实现市、县区综合年鉴编纂优质化,全覆盖。加强对编纂年鉴的行业、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提升年鉴时效性,缩短出版周期,增强为现实服务能力。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广泛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修志编鉴的数字化、网络化,建成地方史志全文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升级完善地情网站和地情资料库软硬件设施,建设新的载体平台,构建多界面、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沂蒙史志”微信平台的维护和推广,完善并运营好“智慧临沂”地情类手机APP,为公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地情信息服务。

在方志馆建设方面:把方志馆建设纳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方志馆升级改造,开展数字化方志馆建设,实现资料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共享化、使用便捷化。方志馆建设要突出临沂所特有的红色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望族文化等地方特色,强化方志馆服务功能,工作日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地情服务。

在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广泛开展读志用志工作,推动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建立为重大活动修志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对史志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重大课题研究。加快修志成果转化,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方志文化影响。用好《沂蒙史志》期刊平台,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新时期我市地方志工作的新要求,继续以“挖掘历史内涵、展示老区魅力、弘扬沂蒙精神、助推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开拓思路,古今结合,将《沂蒙史志》打造成全方位展现沂蒙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谐的社会发展、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窗口平台。及时将已整理出版的明《万历•沂州志》、清《康熙•沂州志》、清《乾隆•沂州府志》、民国《临沂县志》等旧志整理成果数字化。发挥史志部门优势,深入挖掘和阐发沂蒙红色文化,深入开展抗战研究,再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措施,充实和拓展地方史志成果体系,丰富和挖掘地方史志资源,充分发挥地方史志工作在促进临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依法推进全市地方史志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大美新临沂”提供精神动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市政府网站:非常感谢您参加访谈活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祝愿我市地方史志事业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取得更好成绩!

朱海涛: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春节快到了,也借此机会,代表全市地方史志系统干部职工,给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地方史志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提前拜年,衷心祝福广大网友和各界朋友生活安康、万事如意、猴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