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政务访谈 >> 正文
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鞠艳峰访谈:生态沂蒙 大德务农 扎实推进“5+2”提升工程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9E93

 

市政府网站: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鞠艳峰同志做客《政务访谈》。鞠局长,欢迎您!

鞠艳峰: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市农业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市政府网站:鞠局长,“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全市农业工作的总体情况。

鞠艳峰:好的。2017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和“一三四八”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综合效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迎来“十个”新变化。

一是党建工作有了新思路。实施“党建+”统领工程,把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充分融合,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扎实开展了“富民兴临我有责、我为发展解难题”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三个清单,组织查找单位风险、科室风险和岗位风险,并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共查找廉政风险点共52条,问责风险点共57条,外部环境风险点共27条,其他风险点11条,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实现廉政风险防控不留死角。

二是农业提质增效上了新水平。种植结构调整更加合理,全市花生播种面积270万亩,杂粮面积新增2万亩。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项目、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市级超吨粮高产创建等项目为抓手,以粮食高产增收为目标,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把“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中。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27.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3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62万亩(其中设施水果种植面积19.6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10万亩,茶园种植面积发展到11万亩。在沂南县岸堤镇开展谷子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培育出“山峪金谷”品牌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趟出培育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新路子。

三是农业“新六产”迈出新步伐。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2家,市级541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6家,带动农户167.9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56.1%。扎实开展“产自临沂”品牌提升行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临沂草莓大会,建成“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展馆,设立“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运营中心和便民孵化店,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产自临沂”百家农产品对接上海市场系列活动。“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蒙阴蜜桃”以品牌价值44.37亿元排名第11位,获“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英雄”称号,是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唯一获得此称号的桃类品牌。“沂蒙绿茶”2017年品牌价值评估8.95亿,“沂蒙春”、“龙雾”、“春山”、“玉剑”、“春曦”5家茶企品牌进入全国前100强。创建市级现代农业标准园64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0个。2017年10月28日到31日召开了全市2017年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建设取得新进展。2017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家庭农场1700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家庭农场5200家,共有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8795家,登记总数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创造的新型职业农民“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模式和“六统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17年培育400名具有中级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工匠),全市农广校系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229期,累计培训新型农民1.32万人次。在全省首家编写了《临沂市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风采录》,率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十佳教师”评选活动。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有了新成效。全面推行韭菜合格证、销售凭证“双单制”管理工作。认定49处标准化生产基地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与质监部门共同发布了《青贮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等5项临沂市地方标准。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1878个,居全省第一。全省“三品一标”工作暨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会议在我市召开。

六是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上了新台阶。全市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国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兰陵县召开。积极申报大型沼气工程项目3处,获农村沼气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3325万,占全省总投资的1/4。莒南县、临沭县承担了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获省级补助资金520万。郯城县、平邑县、临沭县成功申报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争取中央资金3000万元。蒙阴县、沂水县赛石·沂水花彩小镇、兰陵县压油沟村、蒙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峪村、临沂立晨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木屋花海景观、临沂龙湾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获评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齐鲁美丽田园、山东美丽休闲乡村。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880万元,新增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区15处,示范面积1.12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8.97万亩,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2处,示范面积1.6万亩。截止到目前,全市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104个,推广应用配方肥3.6万余吨,配方肥推广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兰陵县重金属污染修复和沂南县地膜污染防治等两个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稳步实施。全年完成了50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其中小麦320万亩,玉米、水稻、花生150万亩,果蔬30万亩)。打了一场漂亮的小麦条锈病防控“歼灭战”,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昆虫学会昆虫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在莒南召开了“首届全国昆虫产业化大会”,主办了全省花生“一控双增”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中国农机手大赛植保比赛中我市载誉而归,在山东分赛区前十名中,我市占六名,其中含冠亚军;在全国总决赛中,我市选手荣获冠军。

七是农业科技创新有了新突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组织7个单位申报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创新项目,获批立项1个;《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等16项成果获得临沂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项;《临沂市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与推广》等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农林牧渔丰收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全国地市级率先创建了“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指导临沭县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县级区域农技推广联盟——临沭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联盟,积极探索完善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纵(市级创新团队+县级推广联盟)横(团队+农科教院所)交错有序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真正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服务支撑。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临沂分院筹建工作顺利,积极争取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浙江大学(临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努力实现新技术新知识成果运用转化,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八是农业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果。2017年完成了精准扶贫农业培训15000人,农业扶贫累计帮扶32793人,超额完成全年30760人的扶贫任务目标,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在全市组织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助万家贫困户活动,到目前帮扶带动贫困户1.65万户、惠及贫困人口2.06万人。

九是依法行政有了新提升。以“放管服”为中心,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梳理了公共服务事项22项,需证明、盖章类材料事项6项,对外提供的证明、盖章类材料事项2项,随机抽查事项4项,组织了全局执法人员考试,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全市共将60个涉农部门的执法职能及547名人员编制整合到农业部门,内设机构共58个,办公场所总面积3540平方米,配备执法车辆共41台。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结案件580件,罚没金额200余万元。在定期到县区督导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基础上,以案卷评查为重点,找出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质量。今年共调阅农业执法案卷35卷,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案卷评查。

十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了新局面。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31.4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5.4%。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2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综合服务中心1个,乡镇农村流转服务中心157个。举办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员培训班,培训仲裁员220名。12个县区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9个县区设立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11个县区建立一庭三室,10个县区刻印仲裁委员会公章,10个县区将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沂南县承担全国试点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贷款经验做法越来越成熟。目前,沂南县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756宗、4.23亿元,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政府网站:鞠局长,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为新时代条件下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具体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上有哪些工作要做呢?

鞠艳峰:下一步工作,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山东及临沂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认真落实“5+2”新发展理念,即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五个农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提质增效行动,着力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守规矩讲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学习“五个必须”和“七个绝不允许”,主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请示报告制度。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围绕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与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确立“上级部署的专题推进任务必督、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必督、重点工作的启动与开展必督、领导批示的交办事项必督”,“关键动作必查、薄弱环节必查、棘手问题必查、掣肘现象必查”的“四必督、四必查”的工作定位,进一步强化督查力度,注重督查结果与考核有机结合,确保政令畅通及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为支撑,给“五个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根本动力。积极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展翅行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解决我市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适用农业技术不完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强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研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多方引进高端农科教资源“为我所用”,充分发挥20个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专业引领作用。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公益性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畅通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以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保障,为“五个农业”发展释放新潜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抓好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一是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总结运用前期确权颁证工作中的成熟经验,跟上做好指导工作,扎实做好确权颁证收尾工作。抓住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机遇,探索建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抓好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完善交易中介、仲裁调节等配套服务,引导各类产权公开、公平、有序流转交易。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任务目标,加快改革进度,确保改革质量,发挥改革效益,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效实现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大力推广“政银担”、“政银保”等融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证、银行提供贷款的方式,破解融资中的“担保难”问题,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多样化资金需求。四是大力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加大对水稻、苹果、桃、日光温室等地方险种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五是结合三引一促开展工商资本下乡专项行动计划。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发挥工商资本引领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四)努力实现“五个农业”全方位发展

1、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推动品牌农业发展。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我市农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不高,大路货、低端产品多,绿色优质产品供应不足,今后必须牢牢抓住质量安全这个“牛鼻子”,加快推动农产品供给向中高端迈进。一是以标准生产促进质量提升。围绕推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提档升级,加快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套监管服务体系、一批示范园区、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积极引导推行农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革新,使标准化生产成为助推农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二是以严格监管保障质量安全。认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在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农业基地园区、主要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抓紧抓好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确保2018年按期实现与省级平台联网运行。三是以品牌建设带动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品质改进、品种改良,努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档次水平。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抓好“产自临沂”市级公共品牌和县域公共品牌策划宣传,精心筹办沂蒙优质农产品推介会,重点做好“产自临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持续推介文章,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农产品博览交易会,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2、以生态环境优先为重点,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方向。以缓解地少水缺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将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实施系统治理,推进循环发展,提高绿色化水平。一是加快发展高效节水节肥节药农业。坚持节水灌溉与绿色替代“两手抓”,做到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精准施水。扎实做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强化规划引导,加快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节水节肥技术研究和推广,确保全市每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5万亩以上。扎实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坚持“政-技-物”结合的工作思路,围绕精准施肥,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蒙阴县实施的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为重点抓手,提倡有机废弃物+微生物菌剂堆肥还田,将果木枝条、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推广应用新型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肥和高效低风险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大型高效节药植保机械,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严控不合格化肥农药入市进田,促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二是坚决打赢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攻坚战。继续打赢2018年度秸秆禁烧攻坚战,实现农作物秸秆由传统利用向科学高效利用,由单一利用向商品化、系列化、产业化综合利用转变,最终实现秸秆全部生态循环、高附加值有效利用。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部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职能职责,对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等方面认真进行梳理,涉及到的政策文件、规划方案、情况报告、案件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要形成完整的档案材料。注重查找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举一反三,查遗补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3、以标准化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精致农业发展。精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一是打造标准园区。按照“三化十二有”和“六统一”的标准,积极建设粮油果菜茶菌药七类标准园,聚焦推动产业集约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构建产业精深、产出精品、经营精细、科技精湛、服务精准、装备精良、文化精粹的精致农业体系。二是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带。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持续打造南部粮食蔬菜、北部林果畜牧、西部林果药材、东部粮油茶畜四大农业产业板块,突出抓好名、优、新、特等品种的推广种植,将农业特色产业扶贫融入其中,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进一步发展壮大青贮玉米、蔬菜、果品、杂粮、茶叶、花卉苗木、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业,形成品类丰富、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形成“一镇一品、一县多业”的特色产业发展带,力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在河东、莒南、郯城、兰陵、沂南、临沭、沂水7个产粮大县划定不少于320万亩的粮食功能区,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核心,通过发展种粮大户实现规模经营,加大高产创建项目建设,注重农技服务等方式,确保完成省政府每年下达我市粮食产量稳定在412万吨的目标任务,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4、以三产融合为重点,推动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坚持“两化”并举,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市场化理念引领农民。一是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功能。在巩固提升农业的食品功能、生态功能基础上,不断拓展其休闲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大力培育农业“新六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二是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扩面、提档、增效,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合产业实际,整合利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制定出台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措施,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合作经营、扶持重点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增强其对农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带动能力。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算好经济账,在不断扩大设施蔬菜面积的基础上,加快推动设施农业向食用菌、花卉、茶叶、林果、养殖业等产业延伸,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积极推动现有老旧、退化农业设施的改造提升,引导新建农业设施按要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采用物联网、智能控制、无土栽培等新技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设施农业向工厂化的更高层次迈进。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金锣型”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农民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实现由对农产品单一加工向系列加工转变;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果品、蔬菜、茶叶、菌类和中药材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粮油、肉类、果品、蔬菜和菌类、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引导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烘储加工等企业到主产区建原料、仓储、物流基地,实现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有序衔接;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专业化分工合作机制,带动发展一批关联度大的“专精特新”加工企业群体,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良好发展局面。四是健全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整合利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合作经营、扶持重点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增强其对农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带动能力。积极推动现有老旧、退化农业设施的改造提升,引导新建农业设施按要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采用物联网、智能控制、无土栽培等新技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设施农业向工厂化的更高层次迈进。

5、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途径。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根本动力。积极适应农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趋势,深入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展翅行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一是多方引进高端农科教资源为我所用积极推动国内知名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或园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院校分院、专家工作站或教学科研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研发、品种试验及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合作。在推进农科院与农高区融合发展基础上,积极争取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成立“浙江大学(临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切实增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带动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继续发挥农业创新团队专业引领作用。继续发挥20个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专业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持续扩大农业科技的覆盖面和普及率。三是突出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大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面的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撑,打造标准化实训基地和田间课堂。积极探讨与重点涉农企业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模式,重点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联盟,推进“两新”培育融合发展,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开展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行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技能大赛,2018年培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3000人,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基层农技人员1000人。四是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推动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网上农业服务大厅”,整合集成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型农业。

(五)树立底线思维,做好农业产业扶贫

坚持开发式扶贫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发展门槛低、市场稳、风险小、见效快的扶贫项目,让未脱贫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让已脱贫的贫困户降低返贫,并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致富。

1、因地制宜定好位。立足贫困村地域、资源和产业特色,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加”项目,增加生产性收入。一是加大对规模性农业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草莓、食用菌、蔬菜等周期短、收益大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项目,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带动,使贫困户当年实现可观收益,实现脱贫致富。二是科学选择产业项目,强化项目论证、建设和管理。让产业项目不仅仅能够为贫困户摘穷帽,更能够拔穷根。如产出效益回报较长的果业,桃子需要3年,苹果需要4-5年,大樱桃需要5-6年才能达到盛果期,短期内无法给贫困户带来经济效益,摘穷帽,但是却能够在以后较长一个时期为贫困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实施初期要通过低保、孝心养老或其它帮扶措施给贫困户提供帮助,让其短期内脱贫。三是提高农业产业比较效益。我市农产品非常丰富,但是大路货多,精品少。贫困户生产出的农产品往往不适应市场需求,卖不上好的价格,要通过更新品种、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严格标准化生产这一新的“三品一标”来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2、规避风险促增收。一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贫困户尽可能的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二是加快实施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使参保农户不怕价格跳水,有效保障了农户利益。三是转移收益风险。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扶贫资金、项目承接主体,自主经营管理,承担风险,贫困户只享受收益分配权利,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同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3、创新培训方式提素质。依托临沂农民职业学院、农广校教育平台,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地、各有侧重地采取一些实用性广、贫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培训,并对有意向并有基础的贫困户进行长期跟踪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既要扶一把,又要送一程”,从根本上确保教育培训实效。

4、坚持管理促规范。一是在农村改革上用心着力。加快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让资源活起来。针对扶贫资金形成大量项目和集体资产,狠抓农业经营改革,把集体资产经营权推向市场,让有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经营,有愿望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发展。同时建立村级扶贫理事会,参与和监督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确保扶贫经营性资产经营安全、收益稳定、分配公平。二是在扶贫资金资产规范管理上用心着力。配齐队伍,落实待遇,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扶贫资金资产管好、用好、效益好。

市政府网站:鞠局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全市农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鞠艳峰: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农业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实现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