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4-0000157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区县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4/11/14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小戏小剧演绎“大爱沂蒙” 河东区创新党性教育沉浸式教学模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
|
连日来,在河东区前河湾村的陈毅旧居里,频频上演的小戏小剧《河湾情》,已成为备受学员游客青睐的“香饽饽”。 在河东区,和《河湾情》一样出彩的红色题材的小戏小剧,还有十多部。说它小,是因为演出时长就十几分钟,演员最多五六个人,演出地点就在革命旧址现场;但2023年一年时间,演出就达189场次,观众9.2万余人,又不得不说它是一场“大剧”。其中前来开展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以及接受红色教育的青年学生占到80%以上,为小戏小剧打上了鲜明的红色印记,不少人看了一遍又一遍。 “吃煎饼,卷大葱,张大嘴,牙一咬,手一拧,吃个煎饼几分钟。”孩子们演绎的舞台情景剧《吃煎饼》在红色小剧场开演了,话剧的蓝本源自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开发的《新四军在沂蒙》系列漫画。除革命旧址现场演绎外,河东区还打造室内标准化小剧场,配套可移动舞台、专业灯光音响、电子屏幕等,突破了天气等因素限制,满足了中小剧目的演出需要。 河东区是一片精神沃土,这里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扎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的诞生地,现有国家级红色研学营地1个、国家级教育基地1个、省市级教育基地5个,有30多处红色遗址遗存。近年来,河东区依托丰厚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资源,不断深挖红色故事、创新教学形式,把革命题材小戏小剧作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沉浸式教学的有益补充。 该区先后创排《河湾情》《老兵》《识字班》等多部革命题材小院情景剧,《叔侄英烈》《河湾往事》《情暖沂蒙》《党旗飘飘》等多部红色主题舞台剧,逐步形成了“一场馆一红歌”“一院落一展演”的教学模式,有效丰富了党性教育的表现手段。多部小剧参与到山东省第六届农民戏剧展演月、 “沂河之夜”临沂市小戏小剧展(巡)演、“红色沂蒙 廉润琅琊”全市廉洁小戏小剧展(巡)演等活动中去,唱红了沂蒙时代新旋律,推动红色文化走进群众内心。 用故事说话,让精神发光,河东区通过“磨戏”,不断创新红色故事输出形式,深挖“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沂蒙精神内涵,让沂蒙精神的“火把”闪耀时代之光。为了让这些“业余演员”体现“专业水准”,聘请市文化馆专业教师指导,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要指导演员“磨”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表现的人物形象“立”起来、“活”起来。 感动观众,先要感动自己,“业余演员”的深度体验,让沂蒙精神闪闪发光。表演剧目中,除了学生演员,还组织发动纪念馆教员、本地文化志愿者、戏剧爱好者等基层骨干参与小戏小剧创演,道具自购自制,低成本、易排演,用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讲好沂蒙故事、红色故事、时代故事,让群众听得进、弄得懂、喜欢听,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小戏小剧里高擎的沂蒙精神“火把”,不仅在临沂闪光,也照亮了国内其他地区的精神高地。河东区的“文艺轻骑兵”除了面向前来学习参观的学员游客,还从沂蒙大地驰骋而出,足迹不停地向外延伸,先后赴陕西延安、贵州遵义、青海海晏等地,足迹到达哪里,就把沂蒙精神带到哪里。 让沂蒙精神“亮”起来,不仅“亮”在当下,更要“亮”到长远。从2021年2月起,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开始探索“基地+国企”运行新模式,通过与市区国有企业签约合作,实现了“项目共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从运行体制上解决了小戏小剧生产的“供血”难题。 三年多来,新模式打破了财政“给多少米就做多少饭”的依赖局面,与国企合作共赢放大运转格局。编排的原创红色柳琴戏《前河湾》获“沂蒙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大爱沂蒙》入选“临沂十四五时期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情景短剧生动诠释沂蒙精神内涵,将借助“三山一坡”平台,通过红色“文艺轻骑兵”巡回展演在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精神高地唱响,四处播撒沂蒙精神的种子。 (临沂日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