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4-0000154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4/11/28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讲好互嵌交融的“石榴籽”故事

讲好互嵌交融的“石榴籽”故事

 ——看罗庄区花埠圈村蝶变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行,罗庄区盛庄街道花埠圈村党委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民族村,花埠圈村从曾经的软弱涣散蝶变为班子强、生态美、干群和、治理好、产业兴的省级文明村。

他们做了什么?

抓班子,建队伍

党建引领聚合力

花埠圈村党委从抓班子、建队伍做起,坚持“以服务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的党建理念,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打造“党员+群众”“党建+群团”工作品牌,探索“户户到”群众工作方法,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凝聚团结发展的共识。

“无论哪家有了难事,或者邻里出现了纠纷,村委会都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花埠圈村村民彭咖咖说。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村党委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力量,将全村划分为5个微网格,实行“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创设“红石榴”惠民议事平台,邀请各族群众直接参与村里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同时,与周边红土屯等11个村庄达成共建协议,建立五老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务网格员3支队伍,引导村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法治村庄建设。

现在,沿着宽阔整洁的道路驶入花埠圈村,在两侧绿树的掩映下,“红石榴爱心超市”和“红石榴洗衣中心”招牌惹人注目。这是该村党委建设的公益事业平台,在便民利民的同时带动就业,实现了村民受益和集体增收,书写了村庄美丽蝶变的新答卷。

抓发展,惠民生

美丽乡村齐建设

“花埠圈村帮我们找好了开店的门面、解决了手续和融资难题。”前来创业的魏大勇深有感触,“经营得很舒心!”近几年,来花埠圈投资兴业的群众越来越多,呈现出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的局面。

村党委先后新建改建道路25条,出台就业创业保障措施10项,吸引140余户群众来花埠圈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居共事共乐,共谋村庄发展。村党委还聘请清华大学专家编制村庄规划,明确农文旅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引进食用菇种植等项目,增加1300余个就业岗位,让各族群众在这里乐居乐业。

“我们在兰山建设了厂房用于电力器材‘仓储+门店’,雇用当地40余名群众。”花埠圈村村民马凤海说。村里像马凤海一样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号召,走出去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回族群众有87户,带动当地群众2746人就业。他们不仅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合伙人,还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交往格局。促互嵌,促三交

构建发展共同体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傍晚时分“红石榴剧场”传来悠扬的歌声,这是村文艺宣传队在排练舞蹈。像这样的群众社团,村里有11个,在村党委的指导下,先后举办“锣鼓大赛”“村晚”等文体活动百余次,与周边各族群众同场竞技、合作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感情,营造了各族群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互嵌式环境。

“抗战后方保障兵马宝银、革命思想传播者马淑英,这都是发生在村里的红色故事,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红石榴宣讲员杨文静说。花埠圈村党委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全市开展“红石榴”宣讲200余场,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同时,该村党委还举办民族传统美食及特色手工艺品博览会,以舌尖美味和指尖技艺增进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持续推进各族群众更深层次的交流,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家给我们少数民族很多照顾,现在我们日子过好了,也想多为社会作贡献。”村爱心社社长马成文累计捐款60余万元帮助各族困难学生,获评2022年“中国好人”;河南水灾、甘肃积石山地震,花埠圈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大货车驶向灾区,见证着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民族大爱。

“石榴花开别样红,籽籽同心一家亲”。一段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丽故事,在花埠圈村不断续写……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