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保障民生 >> 工作动态 >> 正文
沂水:村村响起“大喇叭”信息直通惠万家

“以前俺什么事都不明白,自从有了这个‘大喇叭’,俺农村妇女说起政策来也头头是道啊!”谈起“村村响”大喇叭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新程社区村民刘彩霞颇有几分自豪。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宣传工作,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沂水县把农村广播喇叭“村村响”工程作为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400万元,安装广播喇叭4021个,实现广播喇叭“村村响”全覆盖,搭建起了为民服务新平台。

该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在对原有传统广播喇叭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结合本乡镇辖区内社区(村居)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及其覆盖状况,多方征求意见、优选安装模式,整合资源、集约节约、一村一策、科学布点。将广播喇叭向村委大院、文化广场、集市等人口密集场所集中,同时逐步向自然村、居住相对分散区域延伸,消除收听死角、扩大覆盖半径。

走进四十里堡镇“村村响”广播室,只见室内干净明亮、井然有序。工作台上的录音设备、编辑电脑和无线移动座机构成了“村村响”工程的核心部件。有了这些先进设备,广播室的声音就可以轻松传遍全镇71个自然村。龙家圈镇投资15万元建成标准化总机室1处,并购置了智能调频调制器、光发射机、终端管理系统等设备,为全镇66个自然村全部安装了智能接收控制器,打造出一个能够全程监控实施应急呼叫的平台。通过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沂水县日益让广播喇叭成为党委、政府的“传声筒”、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库”。

沂水县“村村响”是集政策宣传、知识普及、文艺广播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在曹家坡村民于海霞眼中,“村村响”是一本“活字典”,“它什么事都知道,跟它学了不少知识。”大喇叭通过《惠农政策宣传》《科技知识》《普法宣传》《办事指南》等节目,将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农业科技、健康知识、招工信息等直接送进百姓家中。

为了让村民们听得更明白,听得更舒心,一些广播室全部启用“本土”播音员。这些播音员用家乡方言,把乡村趣闻融入到播报内容当中,让老百姓乐于接受。“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入小品、相声等老百姓喜爱的节目,不仅要让‘村村响’传播知识、宣传政策,还要让‘村村响’变得更加精彩。”许家湖镇宣传委员冯韵颖这样计划着。

“村村响”工程的运用还让“政策落实”免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把信息直接传递给每一位村民。少了“二传手”,村民得到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用手机拨打村广播室的移动无线座机,就可以启动与其相连的扩音机。通过手机就可以直接用村里的大喇叭喊话。”谈起“村村响”工程,杨庄镇罗张村综治办主任、民兵连长张世墩感受非常深刻。现在,每逢镇上有重大活动,工作人员便运用“村村响”进行宣传发动,不仅提高了知晓率,还节约了不少行政成本。出现较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大喇叭又能成为应急广播系统,在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指挥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农村广播喇叭“村村响”,建立是要求,管理是关键。为确保将农村广播喇叭“村村响”工程做成文化惠民的品牌工程,沂水县把这项工作纳入群众文化工作考核,周调度、月汇总、月通报,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正向推动与反面督导、综合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广播喇叭“村村响”建、管、用全程跟踪督查。各乡镇列支专项管护经费,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制定了村广播室管理、安全使用、维护制度,建立“村村响”工程长效管理和维护体系;实行信息稿件来源负责制和播音稿件领导审核把关制,确保节目播出质量;严格播放时间,严格审查播放内容,确保各村广播正常收听,从而让群众的耳朵有听头、走路有劲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真正实现了农村广播喇叭“村村响、天天响、优质响”。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