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环境保护 >> 工作动态 >> 正文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文访谈:系统党建引领 减污降碳协同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文同志参加《政务访谈》。刘局长,欢迎您!

刘朝文:主持人您好,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政务访谈》栏目,通过这个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也非常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鼎力帮助。

市政府网站:刘局长,刚刚获悉,近期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对2023年度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进行了公示,我市作为全省3个市之一成功入选,说明我市去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您能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吗?

刘朝文:好的。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锚定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总要求,坚持抓党建促引领、抓治污促改善、抓创新促争先、抓底线促安全,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

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实化主题教育。锚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强化领导带头、系统联动,构建工作闭环推进机制,先后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4期,精准确定调研课题64个、转化制度成果31项,全面推动学习提质、调研深实、整改见效。深化系统党建。推动模范机关“三级联动”,以机关党建带动基层党建联动发展,实现“五星级”党支部全覆盖,荣获省厅模范机关“三级联创”一等奖。细化作风整顿。开展“护航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严守铁规铁律”专项整治,深化内部监督,“四不两直”暗访检查72次,运用执纪监督“第一种形态”24人次,通报典型问题3个。强化政治安全。压实政治责任,全面抓好保密、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等工作,未发生责任事件。

二是坚持以治污减污改善环境。持之以恒抓治气。抓深行业治理,完成11家企业超低排放改造、74家页岩砖企业提升改造,分行业、分层次推进8个行业1275家企业VOCs治理提升,完成180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47家重点加油站在线监测。抓实掐尖削峰,精准溯源排查,周会商、月分析,累计处置高值问题1.2万个。抓牢秸秆禁烧,构建全监控、速核查、严处理闭环管控机制。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7、全省第8,改善幅度全省第4。紧盯不放抓治水。推进“十项措施”,累计排查企业359家、畜禽养殖2.17万家、截污闸排污口710个、坑塘513个、河流860公里,整改问题348个。坚持“一面一策”,完成重点断面“一面一策”升级版治理项37个。强化考核约束,新增市控断面39个,收缴补偿资金6950万元。全年水环境质量指数5.20、全省第8,改善幅度全省第6,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超省定目标17.3个百分点。毫不松懈抓治土。开展危废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清废行动,排查重点企业、场所4384个,整改问题630个;将118家企业、57个地块纳入重点监管,调查评审污染地块241个,土壤安全保持总体稳定。

三是坚持以创先争优服务大局。坚持示范引领。实施“创先争优、引领示范”项目20个,我市获评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强县、生态工业园区、“两山”基地6个,省级近零碳城市、园区、社区5个,钢铁产业获评省级整体清洁生产试点。服务经济发展。深化“四减四增”,全面完成年度约束性减排任务,综合评估位列全省第2。全力对上争取,新增入库项目80个,争取各类资金6.19亿元。坚持服务在前,优化“三级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1643家;推行“说理式”执法,帮扶企业3500余家次,对61家企业依法免于处罚。塑强宣传声势。高规格承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连线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13次、播出《环保在路上》52期,曝光违法行为300余件。

四是坚持以攻坚整治守牢底线。从严执法强震慑。扛牢法治责任,深化“党建+普法”模式,开展现场普法活动49次,打造省级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2个。强化能力支撑,安装用电监控2379家、VOCs监测装置1800余家,开展非现场执法2232家次。提升执法效能,开展专项执法12次,检查企业4222家次,大练兵成绩全省前列,并在全国会议作典型发言。从严开展“两打”,查处危废和数据造假案件29起,获评全国“两打”表现突出集体。督察整改见真章。全力做好黄河流域专项督察保障,35项反馈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完成时限、责任单位,闭环整改抓落实,稳步推进快销号,8轮次环保督察反馈272项问题,完成整改238项。化解信访纾民困。压实信访责任,约谈通报县区11次,转办省环保督察热线325件、同比减少187件,办结率100%;办理12345诉求154件,一次办好率提升9.33个百分点。守好底线筑屏障。开展2省3市鲁苏边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守好守牢“一排底线”,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找风险、强分析、消隐患,累计排查处置风险9175条、处置率100%,生态环境安全持续守牢。

市政府网站:好的,刘局长。去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对今年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咱们有什么打算?

刘朝文:去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但从总体形势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更大,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厅和市委部署,聚焦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持续推动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高效能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着力打造美丽山东建设“沂蒙样板”,为全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生态环境力量。

一是夯实党建根基强引领。做深党建业务融合,以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为抓手,活化政治理论联学、基层组织联建、模范机关联创、作风纪律联抓、环保主业联动,推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做实纪律作风整顿,抓实内部监督、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督查考核,一体推进“三不腐”,塑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二是推动减污降碳促改善。凝心聚力治气,突出协同联动、系统治理,紧盯问题指标、问题领域、问题行业、问题企业,用好“掐尖削峰”,深化行业治理,守住蓝天白云。精准发力治水,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推进56个“一面一策”升级版项目,治理面源污染,推动标本兼治、稳定达标。持续用力治土,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构建固废全过程智慧监管体系,推动源头减量,守好土壤用地安全。

三是优化创新服务增动能。高效服务发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生态工业园区、AB级引领性企业,助推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扎实推进试点,全力推进区域再生水、“三线一单”等重大试点,打造试点样板成果,带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全力创先争优,构建示范创建梯队,强化调度推进、精准服务,全力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区、“两山”基地、美丽河湖等。

四是严实执法监管守底线。抓好环境执法,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持续开展“两打”,推广差异化执法、非现场执法、交叉执法,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做到守法“无事不扰”、违法“利剑高悬”。抓实督察整改,坚决抓好督察问题整改和新一轮省级督察保障工作,强化举一反三、督导调度、通报约谈,拧紧责任链条,高标高质抓好整改。抓细风险化解,做好督察热线等群众诉求办理,全面守好“一排底线”,筑牢安全屏障。

市政府网站:刘局长,听说去年我市第二轮“四减四增”中期评估成绩位列全省第2,近期省评估组又到我市进行了终期现场评估,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刘朝文:好的。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工作部署,立足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污染源头防治、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

一、产业结构全面重塑。一是坚决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退出,2019年以来,淘汰落后企业设备(生产线)365台套(条),压减焦化产能170万吨,全市3.2米及以下水泥粉磨产能全部退出。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2023年累计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671家,实现“动态清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158个“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严格落实新上“两高”项目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实施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产能总量控制,完成焦化、钢铁产能置换项目4个。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烨华焦化100万吨焦化产能完成关停退出。二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改造。强化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编制碳达峰工作方案,全面完成碳排放履约清缴任务,蒙阴县、费县、罗庄经济开发区、蒙阴县百泉峪、临沭县朱村入选省级近零碳创建试点。积极推进环保绩效分级管理,鼓励引导39个重点行业、41家企业成功创建A、B级和引领性企业。持续推动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低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全市78家包装印刷企业、100家工业涂装企业分别完成替代。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钢投特钢完成清洁运输改造,5家水泥熟料、9家水泥粉磨站、1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临沭经济开发区、蒙阴经济开发区、沂南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三是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编制《临沂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兰山区、罗庄区、沂南县、沂水县等4个县区纳入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总量居全省第3。实施“雁阵形”集群提升行动,高新区磁电产业集群、莒南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沂南县畜禽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沂南县预制菜产业集群、沂河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雁阵形”集群名单,3家企业入选集群领军企业名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光伏、储能为首发赛道,先后招引落地26个新能源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超千亿元。支持氢能开发与应用,罗庄路运港智慧氢能物流产业园纳入省氢能重大项目,初步开通临沂至青岛城际“氢干线”,临港氢能源产业园加快建设。2023年,全市战新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500亿元,增速达20%。

二、能源结构大幅优化。一是持续压减煤炭使用。淘汰落后燃煤机组,3年关停煤电机组22台、20.65万千瓦,完成省定关停退出任务。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完成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100万千瓦。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度,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202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煤炭消费量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高压治理散煤,定期开展全覆盖煤样抽检,2023年抽检煤炭样品1457个,合格率96.6%。加快清洁取暖改造,加强供热配套管网建设,2023年完成建成区改造9351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0.2万户,新建供热管网约75公里,新增城市清洁取暖面积507.8万平方米。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2023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1982.64万平方米,超省定目标220.29%。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01.68万平方米。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全市创建节约型机关649家,创建率达到100%,组织遴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公共机构1家,国家级水效领跑者1家,2023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7.41%、3.89%、4.94%,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三是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能力,建成生物质能发电企业25家,装机总量51.46万千瓦,居全省第1;加快6个国家级整县光伏试点县规模化开发,累计完成并网21万千瓦,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走在全省前列;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建成浅层地温能供暖项目30个,供暖面积达219万平方米;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全省最大沂蒙抽水蓄能电站提前实现全面投运;完善储气设施和储气能力建设,2023年新建天然气管道245公里,全市城燃企业形成储气调峰能力11128.4万立方米。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820.6万千瓦,分布式电站总数和装机总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三、交通运输结构更加均衡。一是提升综合运输效能。积极推进公转铁,建设开通铁路专用线5条,新投产4家企业均已配套铁路专用线,全市铁路专用线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达90%以上。发展多式联运,培育8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一单制”试点工程,确定为全国性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绿色货运示范城市,推动工程机械、货运车辆电动化,认定5家绿配示范企业,新能源城市配送货运车辆达1300余辆,“7+17+100”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三级节点体系基本建成。二是减少移动源污染排放。加快柴油货车淘汰,累计淘汰国三营运货车48552台、数量全省第1,2023年国四中重型柴油货车报废1175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完善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倡导社会用车清洁化,新购买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辆,2023年全市巡游出租车更新新能源车辆212台,占比41.3%。三是增加绿色低碳运输量。完善城市绿色交通综合体系,优化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构建智慧交通服务系统,中心城区29条、325公里公交车道全部实施公交专用道管理,实施早、晚交通高峰和重污染天气及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公交免费乘车,公交日客运量由18.72万人次上升到29万人次,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88%,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5%。

四、农业投入及用地结构不断提质。一是减少化肥使用。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3年完成配方肥应用面积531.6万亩,推广覆盖率达92%。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4.2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6万亩,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3.72万亩,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70万吨。规范农药生产与管理,加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市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均达50%以上,沂水县、沂南县、蒙阴县成功申报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进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2023年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200吨、处理170余吨。二是提高绿色生态用地质量。开展沂水县、沂南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广粪肥还田利用,2023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29%。开展秸秆还田,2023年完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577万亩,还田率达71%。推进荒山荒地绿化和生态屏障建设,2023年完成绿化19473亩,新建小公园、小花园210处,增加公共绿地282处。

市政府网站:好的,非常感谢刘局长接受采访,祝全市生态环境事业再上新台阶、再获新成绩。

刘朝文:谢谢主持人,再次感谢社会各界朋友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