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环境保护 >> 工作动态 >> 正文
大众日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扮靓”:臭水沟变景观河

家住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竹园居委的李大爷,已经很长时间不走村西边的土路了,“怕被路边的那条臭水沟熏着”。8月25日,李大爷偶尔经过这儿,惊奇地发现河道里黑色淤泥不见了,也没有了随意丢弃的垃圾,清澈的河水由北往南缓缓流淌,两岸护坡修整一新,岸边新种的树木茁壮成长……

由于个别企业、经营户以及居民直排污水,这条长约1460米、河道平均宽度4米的无名城区小河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散发的异味儿让沿河道路变得少有人走,附近的居民对此也习以为常。先前虽然有过治理,但因为小河流经之地各类经营业户多,还有畜禽养殖场,脏臭的情况一直未得到彻底根治,甚至演变成恶性循环。“因为它脏,很多人就随意往里面丢垃圾。”李大爷说,“没想到这么长时间没走,现在变化这么大。”

这条“臭水沟”的华丽转身源于去年日照市整治黑臭水体的举措。2016年9月,日照市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清河流行动”,投资52.16亿元对全市61条重点河流进行全面系统治理,同时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对乡镇、村庄驻地的小微型河流、沟渠进行疏浚治理,实现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生态宜居。

要治理,根除排到河里的污水是关键。对此,岚山区安东卫街道铺设污水管道800多米,安装自动抽水泵,将该段沿街饭店、住户污水全部纳入新铺设管网。在前期初步整改的基础上,全面关停周边畜禽养殖场。

而对于淤积河道,岚山区制订河道清淤方案,清理淤泥1872立方米,并采取渣土回填的方式找平压实河道。对河道进行护坡整理,回填石渣2000余方、砌筑截流堰8米,沟渠污染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同时,该区还组织园林部门对河道两侧制订了绿化方案,将原有垃圾土外运,更换熟土200立方米,对河道两侧栽植柳树200余棵、连翘2000余棵。“河水清了,垃圾没了,也没有臭味了,岸边还栽上了树,这就是条景观河了。”李大爷笑着说。

“换装”:采石场成大公园

□ 本报记者 白 晓

本报通讯员 隋丽君

8月30日,在胶州市洋河镇九顶莲花山旁的青岛农村公园,采摘园里成熟的桃子挂满枝头;山间垂钓区、跑马场、儿童乐园等娱乐场分布其间;放眼望去,绿树围合,一片郁郁葱葱。

“几年前这里还是采石场,如今却变成了美不胜收的农村公园。”洋河镇东王家庄村支书王永存感叹地对记者说。

东王家庄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过去村民只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为了提高经济收入,2012年以前,村庄附近的山上陆陆续续建起了不少采石场,开采的麦饭石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被运往全国各地,但生态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王永存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采石带来的漫天扬尘。“沙蒙蒙的一片,睁不开眼,噪音还特别大。”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00多辆货车从这里往外拉石头,一天到晚轰鸣声不绝于耳。

随着山体被挖空,周遭的植被、水系被破坏,最后留下了一个个满目疮痍的大坑。安全隐患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长期闲置浪费,采石场周边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2012年,东王家庄村举行全体村民大会,一致决定将采石场关停。

对于废弃采石场等闲置土地,胶州市洋河镇引导村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培育果蔬采摘、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等业态,青岛农村公园就在昔日的矿场废墟上拔地而起。

“我们的公园是中国第一家农村元素概念的文创产业的主题公园,将打造集观光、旅游、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青岛农村公园副总经理王鲁明介绍说,公园占地1000亩,于2013年底建成。

“村民不仅可以以土地入股,还能被农业公园聘为技术工人。不少有头脑的村民借公园的东风,干起了农家宴、采摘园和民宿的营生,收入大幅提高。”王永存说。“我们村集体2014年之前可以说是‘零收入’,开展旅游以来,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40多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2016年,东王家庄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年均收入达到了1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