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环境保护 >> 工作动态 >> 正文
沂蒙晚报:我市创新四大造林模式

本报9月12日讯 (记者王泓钧)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今年我市突出抓好环城防护林带、绿色通道提升、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林“四大工程”,全面构筑覆盖全市城乡的绿色生态屏障,上半年,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完成造林6016亩,超过年初确定的5955亩的目标任务;退耕还林还果5万亩,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市场的办法,通过主打“工程造林、退耕还林、部门造林、社会造林”四种模式,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实施工程造林模式,实现由“散户造林”向“专业化造林”的转变。有效整合林业、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和国家、省、市生态造林项目,捆绑用于山区绿化。自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列支1000万元工程造林专项经费,中标单位实行工程化管理,现已造林12.4万亩,今年,市财政列支1亿元用于生态工程造林。全市对山区林业重点项目实行生态造林工程化管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苗木优质率均达到95%以上。

实施退耕还林模式,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绿”的转变。在全省率先编制了《临沂市退耕还林还果工程建设规划》,全市25度以上需退耕还林还果的坡耕地共21万亩,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果5万亩,以发展榛子、文冠果、皂荚、杜仲、元宝枫和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作物为主。

实施部门造林模式,实现了由“林业部门单一造林”向“多部门联动造林”的转变。自2006年以来,全市相继开展了三轮市级领导班子包县区绿化、办绿化点,市直部门单位包荒山绿化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绿化荒山8.4万亩。

实施社会造林模式,实现了由“政府造林”向“社会造林”的转变。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造林政策,政府帮助企业大户在置换土地和合理流转土地等环节搞好协调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林业,推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使用权的流转。自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1898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山区绿化,吸引社会工商资本20余亿元,全市千亩以上 32处成片造林中,80%是工商企业和合作组织造林。同时,我市联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启动了碳汇造林活动,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网站平台上设立了捐款栏临沂专项基金,在全市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造林投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