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型城镇化 >> 工作动态 >> 正文
蒙阴:放大生态优势打造宜居家园

如火如荼建设的绿色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怀揣美好理想的新时代农民……走进蒙阴农村,你会被这展现着勃勃生机的乡村画卷深深感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蒙阴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生态引领人居环境换新颜

走进旧寨乡卧龙湾社区,一排排整齐有序的二层小楼令人赏心悦目,社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和养老院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方便。“如今享福喽!”卧龙湾社区的刘大娘说,“这屋里头就有卫生间,又干净又安全。道路整修了,还安了一排排路灯,晚上出去散步也不怕摔着了。”

扎扎实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效果是最显著、最直接的。为此,该县进一步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认真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目前,该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并逐步向“户户通”延伸,创建“星级文明户”7万多个,文明家庭占总户数的40%。同时,该县还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国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水肥一体化等节本增效示范项目,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以绿为本美丽家园忆乡愁

绿荫道上,景观林木错落有致,村屋农舍自然掩映其中,远望大山果林正酣;在夏风徐徐吹拂下,一幅绿树、田园、红瓦调色而成的乡村美景图映入眼帘。如今“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优美宜居生态家园在蒙阴成为了现实。

绿色是蒙阴的底色。今年以来,蒙阴县深入开展“绿满蒙阴”行动,持续抓好造林绿化,推动25度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新增造林2.4万亩,让森林覆盖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持续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成果。同时,该县统筹推进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封山禁牧、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恢复生态多样性,打造生态循环“命运共同体”。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8%,林木覆盖率在75%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7年保持100%,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县还进一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镇村,坚持以城带乡、镇村一体,推动形成“特色城镇——— 新型社区——— 美丽乡村”有序衔接的田园城镇体系。对一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该县突出保护优先原则,凸显乡村风情,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风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镇村不断增加。

立足优势绿色产业促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走进我们这个小山村,体验这里的生态、感受这里的文化,村民们的收入也翻倍增加。”垛庄镇椿树沟村民刘英启说。依托天然的生态优势与全面提升的乡村颜值,椿树沟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利用自家房屋改建的特色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十分火爆。“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旅游。去年,该村接待游客5万人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在抓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蒙阴县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把人才、资金、资本、资源都向“三农”聚焦、聚集、聚力,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加快农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该县依托果、兔两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中国桃乡”“中国长毛兔之乡”的优势地位不断巩固。目前,该县A级景区达到16个,网商微商发展到2000余家,实现电商交易额35.6亿元,成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和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去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保持全市前列。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