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即将进入“回头看”阶段。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各区县的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亮点纷呈。由于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一个项目、一家企业、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产业细分领域,都能产生令人可喜的改变。
自主创新,让企业从追随走向引领
代表企业:山东三齐能源
走进章丘区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人才公寓,这里每层楼阳台上挂着的“小黑板”引起记者的好奇。
“这是壁挂式太阳能,比起安装在楼顶的真空管太阳能,它不仅可以制热,也可制冷,效率更高,耗电更小,即便是零下40℃也不会停止工作。”公司副总经理于春燕说。
相比皇明、四季沐歌、力诺瑞特等一些老牌的国内太阳能企业,济南的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只能算是一员新兵。然而正是这样一家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直排反应式磁溅射生产光学蓝膜”,即在不锈钢表面镀光学蓝膜,使得太阳能集热板的效值超出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的37.7%,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何以成为“黑马”?
2012年,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成立。面对国内上百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竞争,公司负责人于春锋并不畏惧,他认为,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应该真正把自己定位在“热利用”上,而非“热水器”上,只有在集热板的效能提升上下功夫,在核心功能部件上实现质变,追求更低能耗和更高效率,才能真正形成核心技术,引领绿色发展。
“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少数企业暂时领先,真正的龙头远未出现。”于春锋说。
从2011年起,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就与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彭岫麟合作,整合美国国家能源研究室、美国普渡大学、加州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金属研究中心等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技术,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经过七年多的不断改良和设计,2018年1月7日,一种最新款的太阳能集热器——“阳光芯片”在三齐能源问世,这款高科技产品,凝聚中外8位博士的智慧,并吸引了海外风投基金。目前,相关成果已在中国、美国、欧洲同时申报发明专利。
“比一般的集热板,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一天100升水它可以多升温10摄氏度以上。”彭岫麟说。
新技术的研发,使太阳能热水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天气、季节、光照等因素的制约,在食品加工、纺织印染等领域,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如今,三齐能源又瞄准各地的开发区、边防哨所、收费站等集中供暖尚不能覆盖的“能源孤岛”。2018年,三齐能源先后在太原、泗水建成采暖项目。其中,在内蒙古突泉,三齐为其安装的热水面积尽管只有132平方米,却是山东太阳能企业进军西北荒漠地带的先行者。
“今后,我们将不断自我创新,继续在技术上的专精与突破,在国际太阳能领域继续走在前列。”于春锋说。
“科创模式”力促城市更新
代表项目:创客公园
“变了,真的是大变样!”今年6月,作为山大路街道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更新示范型项目的创客公园正式开门营业,凡是路过的周边市民无不为眼前这个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新风景线所惊叹。
创客公园项目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让周边市民怨声载道的成大汽配城,“脏乱差”是市民对这里的普遍评价:油污遍地、污水横流,终日汽车喇叭声吵闹不绝,废弃的轮胎和汽车配件随处可见,而不断进出的车流更是大家出行的安全隐患。
这一切伴随着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大潮的不断推进被彻底颠覆了。一场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以“科创模式”为核心的变革在这里持续上演——山大路街道“创新创业一条街”项目正式立项并全速前进。
原先的成大汽配城背靠被称为山东“中关村”的山大路商圈,虽然商铺密集,却大多是低端、小散业态。山大路街道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引入市场“活水”,挖掘和整合城区内各种优质资源和环境,努力营造载体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打造服务全区甚至全市的“科创平台、党建平台”,曾经外表陈旧、产业混杂的汽配城,在原结构基础上全面改造,变身为“创客公园”,集创业办公服务、科技产品零售体验、商务生活创意餐饮体验等于一体,充分利用山大路街道片区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搭建起高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打造科创产业项目孵化器,筑起“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体系。
如今的创客公园是集创业办公服务、科技产品零售体验、商务生活创意餐饮体验等于一体,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新零售、新生态、新环境、新体验的科创综合体。其内部设有党群中心、开放式工位、公共会议室、咖啡厅等设施,周边配套也日益完善,为城市创客们提供了一个实现创业梦想的优良载体。
老旧的汽配城蝶变为创客公园,这场面貌和内涵双提升的变革,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山大路街道创客公园这艘满载入驻企业及周边群众厚爱与期待的航船,已然扬帆起航、逐梦前行……
“平台引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代表园区:“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
这里有肥沃的“土壤”,聚集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让产业园区、平台“串联成珠”,为高成长性企业赋能助力;这里有充沛的“雨水”,完善的孵化平台、金融服务体系、惠企惠才政策,为区域开发、企业成长、招商引资提供资金支持、平台支撑……这里,是依托平台形成“洼地效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市中区。
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
今年9月,随着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的开园,市中区“牵手”猪八戒公司,让网上145万山东合作伙伴在济南有了“家”,打造立足济南、辐射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省级乃至国家级“互联网+”型双创示范园区。说起跟猪八戒网的合作,山东桥通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志颇为感慨,在他看来,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猪八戒网的服务,“如果现在资源还要自己一家一家去跑,我觉得这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思维,猪八戒网这种模式,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有这种感触的还有山东六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牛科技”)总经理胥志刚。六牛科技是一家2015年成立的软件开发企业,2016年以前有30多名员工,其中20名是业务人员。“刚刚成立的公司没有资源,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业务人员一家一家去跑,一个月能有一两个客户就不错了。”胥志刚说。2016年10月,六牛科技在猪八戒网注册会员,开始“线上”的征程。“一开始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第一个星期就接到一个2万元的订单,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收获。”胥志刚表示,借助猪八戒网的资源,六牛科技也很快发展起来。
“在线下推广时,如果开发一个APP需要30万元的成本,在线上可能只需要10万元,节约了开发市场的成本。”胥志刚说,“猪八戒网上的客户需求具体、目标精准,便于沟通。”在猪八戒网上,六牛科技的客户不再局限于省内,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甚至海外的客户都能精准对接。如今,该公司拥有180多名员工,业务人员仍然是20名,其余160多名均为技术人员。六牛科技还计划将公司总部从临沂迁到济南,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
新旧两端发力 赋能一方热土
代表乡镇:商河县孙集镇
新旧动能转换是这两年的“热词”。新动能如何在乡镇落地开花?乡镇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中实现突围?今年以来,孙集这片发展的热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
商河孙集机械工业园
新旧动能转换要结合地方实际。过去这些年,孙集镇一直是标准的农业乡镇,只有一些零散的、小规模的加工企业。培育新动能,必须向制造业主动出击。机械工业园就是他们的突破口。这个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项目,今年5月刚刚开工,总投资超14亿元,预计投产后可增加税收7650万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
有了新引擎,也不能放过“旧动能”。发展休闲农业,将生态、文化、农特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就是握拳聚力的方向。
一手有五指,指向各不同。最近几年,孙集一方面对准以采摘、观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推广河沟西瓜、玫瑰香葡萄、田湾哈密瓜等农特产品的规模种植。另一方面,则大力推广“电商+自媒体”模式。不仅多次举办“镇长直播”“村主任直播”,还开始建设淘宝直播基地。
现在的孙集,北有3000亩玫瑰香葡萄、蔬菜,南有2000亩国家地理标志“河沟西瓜”;西部还挖掘本地非遗文化鼓子秧歌,建设了国家级AA级景区袁窦秧歌古村,形成立体、多面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连续两年的秧歌文化旅游节大受欢迎。今年5月14日,还顺利举办了首届河沟西瓜采摘节。
一手抓新动能培育,一手抓旧动能改造,孙集正两线并进,将新旧动能转换的“蓝图”变为“施工图”。
联手高校 跑出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度”
代表园区:济南经开区
近年来,济南经济开发区把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策源地,依托优势资源聚合的生态优势,着力打通从孵化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快速通道,实现了科技成果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专业化、供需协作发展平台化,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循环。
签订了项目入驻协议后,山东师范大学李志华教授长舒一口气。此前,他一直担心其掌握的晶体加工技术难以顺利产业化。这项由李志华团队掌握的晶体加工领域带有一定垄断性的专有技术,虽然在业内是公认的一流技术,但距离成果转化、变成现实生产力还有诸多障碍。2018年底,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研,将这项技术列为重点产业转移转化项目,“护驾”落地。目前,该项目已顺利投产,预计今年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税收50余万元。
沃德汽配借助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气门精密锻造压力机”获得全国70%的气门顶杆市场占有率,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培育冠军;国舜集团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全球最大脱硝、脱硫烧结机,成为我国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领跑者;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碳化硅项目已在晶恒电子转化落地;时代试金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的全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这一个个的科研成果得以走出“深闺大院”,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济南经济开发区实施的“大学+”战略,坚持政策引导,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对接平台……经开区打出的“组合拳”,让科研“创新花”结出经济“发展果”。
12所知名高校,28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46个博士后流动站,3600余名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20余万名大学生,长清大学城成为济南智力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一直存在,科技研发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大量调研之后,济南经济开发区决定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成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和标准厂房,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供给、渠道打通、企业承接、资金支持等关键问题,让创新资源的“富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财富。
截至目前,转化中心已入驻企业27家,实现研发投入1200万元,上缴税金4390余万元,引进硕士、博士等高等人才23人。梳理出科技成果1000余项,已转化科研成果260余项、待转化科研成果100余项。
经开区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招商中采取个性化定制的方式,对重点高校院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予以支持。借助区政务服务中心、财税大厅等服务平台和相关职能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科创大厦的有利条件,在项目注册、办公场所、企业规划、投融资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引进和建设,积极推荐科研项目参加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推荐选送的5个项目进入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的全球总决赛。
未来,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将继续对标省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进模式,对接区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区产业优势与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的全面对接、融合发展,让更多先进的科研成果在经济开发区率先落地和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