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庄区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谋划绿色发展解题思路,做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答卷,敢于走进动能转换的大熔炉,自觉接受转型升级的炙烤,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破旧立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改革背景
2015年以前,作为临沂市的“南工重地”,罗庄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冶金、建陶、焦化等支柱产业,以及全市最核心的江泉、盛阳、三德、沂州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培育了鲁南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城、建材城,为临沂甚至全省创造了持久而稳定的经济增长。然而,大踏步的发展是以工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依赖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作为代价的。随着2015年环保风暴的来临,环保标准骤然加严,许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据统计,罗庄关停退出的企业涉及钢铁、焦化、电解铝、陶瓷、化工、水泥等11个行业,均为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直接影响全区产值300亿元、人员就业10万人,减少地方税收10亿余元,罗庄作为老工业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时积重难返。
罗庄区痛定思痛,力甩多年来工业粗放式生产的发展包袱,以环保治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2018年山东省获批首个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罗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罗庄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刘家义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引导企业实施“五个一批十条路径”,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盘活一批低效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引导企业走好梯次化、链条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十条路径,塑造了发展新优势,挺过了产业蝶变的剧痛,实现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锚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全面发展绿色转型为引领,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一是严格执行标准。严格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明确的“淘汰类”工艺装备,出台了《罗庄区2018年-2020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退出实施方案》,指导钢铁、焦化、化工、水泥等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时,自我加压,积极引导不在国家淘汰范围内的华盛江泉两台508m³高炉、盛阳集团110万吨5.5米捣固焦炉提前关停退出。二是强化倒逼机制。坚持环保、安全、产能退出倒逼产业腾笼换鸟。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严把项目审核关、环保准入关、安全生产关、能源“双控”关,完善依法治理、市场倒逼和政策引导机制,促进钢铁、焦化、矿渣微粉落后产能和“低小散”企业有序退出。完成江鑫钢铁退城入园、5家焦化企业关停限产。累计压减钢铁产能120万吨,建陶产能3.775亿平方米,关停化工、矿渣微粉、石灰窑、页岩砖等企业103家,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252家,“十三五”期间煤耗、能耗下降57%和55%。三是积极帮扶指导。成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帮扶工作小组,坚持“一企一策”,在产能指标退出补偿、闲置资源盘活、员工安置等方面安排专人逐一对接、逐项指导,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四是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地条钢”行为。按照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全区全面排查“地条钢”违法违规项目,坚决杜绝违法生产和销售“地条钢”行为。
(二)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重点在建陶、铸造等传统产业,分类分批次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推进传统产业内部转型、行业转产、地点转移。一是有序推进建陶产业绿色化发展。出台了《支持罗庄区建陶企业改造搬迁工作方案》,制定了“改造一批、退出一批、入园一批”分批实施标准,组建了建陶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对全区36家建陶企业制定“一业一策”,分类处置,实现高端化、绿色化发展。9家企业完成改造提升并点火生产,27家企业申请自愿退出,腾退土地2000余亩,以志强陶瓷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档陶瓷薄板项目已投产运营,以意大利萨克米新天地为代表的高科技陶瓷项目有序推进。二是持续推进铸造产业高端化发展。出台了《罗庄区推动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按照“五比”“五化”的要求(即比装备、比产品、比贡献、比环保、比安全,绿色节能化、技术产品创新化、工艺设备自动化、生产合规合法化、亩产效益最优化),开展“四个一批”(关闭取缔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退城入园一批、协作配套一批)分级分类处置。全区80家铸造企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关闭取缔32家、改造提升38家、协作配套5家、退城入园18家。高标准完成占地709亩的铸造产业园规划,目前22家企业已明确入驻意向,6家企业已签约。三是深入实施“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围绕装备提档、工艺升级、产品开发关键环节,全面实施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化、链条化改造。全区重点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0个、储备28个,其中1个项目获批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项目入选省第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方向试点示范项目,4个项目列入全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个项目入选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9个项目入选临沂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三)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高标建设平台促聚集。以罗庄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科学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园、医养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绿色转型示范园四个专业园区,形成“一带一心四园区”发展框架。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发区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罗开集团及4个子公司,完成发债1.6亿元,盘活存量土地884亩,熟化土地445亩。罗开环保装备、宏盛合金制造等项目顺利落地。二是壮大主导产业增动能。纵深推进工业“1516”计划,构建“3+X”产业体系,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43%,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突出发展新材料产业。以盛阳金属科技、宏旺实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构建全产业链经济,形成了全国第二的260万吨不锈钢热轧单体产能、全国第三的120万吨不锈钢冷轧单体产能优势。推动豪门铝业、利信铝业等铝基材料企业与苹果、美的、华为等世界名企合作,研发空调、手机、汽车、高铁、航空用等超大型、微型铝合金材料。重点发展新装备产业。以华盛中天、金马汽车装备等装备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智能农业装备、物流装备、模具装备。华盛中天起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行业龙头作用持续巩固;金马汽车装备成为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合作品牌;110家企业入驻科技模具产业园。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以罗欣药业为轴心,依托罗欣上海张江科技园科研中心的研发优势,重点进军化学创新药、生物制药、生物酶仿生提取等高端领域,实现高端化发展。罗欣药业已成功上市,获评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第七届省长质量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发展“X”产业。聚焦打造“北方氢廊”,全面整合氢能源制造、加氢设施建设、氢能源车辆应用,打造了全国首家氢能物流产业园——路运港智慧氢能物流产业园,为全市氢能源产业发展在全省突破率先破局。依托房德科创园,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全面用于衬底片、外延片和元器件等产业链环节。氮化镓衬底设备项目、碳化硅功率器件生产等项目相继投入建设。三是培强主导企业铸支撑。做大华盛江泉、盛阳、宏旺等区域性骨干企业,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罗欣药业与印度阿拉宾制造等全球名企合作,做精华盛中天、金马汽车装备、银凤陶瓷、豪门铝业等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以来,培育产值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6家。
三、经验启示
(一)善抓机遇、主动求变是根本。对罗庄而言,无论是环保风暴还是新旧动能转换浪潮,既是挑战,又蕴含机遇。罗庄区着眼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破局求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落后动能的依赖,以凤凰涅槃的信念破旧立新、守正出新;积极抢抓机遇,深刻分析研判政策要点,做足做好内功过硬和外力争取“两篇文章”,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抢出发展空间和优势身位;强化顶层设计,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完善规划体系,主动融入突破、抢抓要素资源,开辟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路径,走在前列、勇争一流。
(二)建好平台、集聚发展是关键。开发区是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地、产业发展的引领区、经济转型的示范区。罗庄区创新管理模式,依托罗开(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高标准编制了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明确了“一心一带四园区”的发展框架,建立了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驻外招商和市场化招商等为一体的专业招商体系,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管理,为全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载体平台。
(三)主动对接、精准施策是突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将实际问题细化、具体化,不能笼而统之。罗庄区始终坚持分类施策、一企一策,为企业精准定制转型政策,对于基础好的企业保护培育,对于有短板的企业改造提升,对于有潜力的企业悉心孵化,对于选择退出的企业盘活转产,焕发了每一个企业主体的生机,形成了转型发展的合力。
(四)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是核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是核心。罗庄区有着很深厚的产业基础,之所以聚力打造“3+X”产业结构,一方面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培育提升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等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顺应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氢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要把项目推进作为产业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实施产业园区化、园区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管理,围绕产业招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