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852681291/gdj/2019-0000016 发布机构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16/02/29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6年工作要点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大美新”临沂的关键之年。全市文广新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围绕传承红色文化,建设与历史资源和政治优势相匹配的文化大市这一中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服务、文化扶贫支撑三大体系,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艺精品创作、主阵地建设、文化驱动创新、人才培养带动五大工程。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围绕建设与历史资源和政治优势相匹配的文化大市这一中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繁荣文化事业,建设魅力城市,推进红色临沂建设,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城市精神的临沂文化品牌。一是做好文化发展顶层设计,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沂蒙文化影响力。落实各项文化惠民实事,提高群众文化满意度。落实“一点两区”脱贫目标,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编制出台“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分类编制20个专项子规划,督导县区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形成文化发展合力。二是深入开展文化大调研,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突出工作的创新性、主动性、针对性。坚持以人民群众文化需要、需求为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对策、精准发力。三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增强“看齐”意识,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开展“党建文化提升年”系列活动,组织好庆祝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文化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双促双转双实”活动,开展党员干部“示范标杆”行动、“我为文明单位添光彩”评先树优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窗口单位服务水平,在全系统营造勇于担当、勇创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构建三大体系

(一)以提高群众文化满意度为目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落实政策,完善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见》,督促指导各县区出台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一季度前各县区完成意见和标准的出台。建立政策落实情况工作台账,加强调研督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落实。健全群众评价机制,建立需求与服务对接反馈机制,满足群众按需“点餐”,增加文化服务针对性,提升群众文化满意度。

2.精准建设,发挥作用。一是推进文化小广场建设。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缺少文化活动场所的实际,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充分利用街心、门前空闲地等,加快推进文化小广场建设,并向贫困自然村延伸。2016年实现文化小广场占行政村的90%。二是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五个一”的标准,结合新建社区、老区改造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2016年提升并新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三是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展示工作。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紧扣时间节点,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搬迁厂房等,推进县域历史文化展示工作,2016年建设并提升县级历史展示9个、乡镇历史文化纪念室100个、村情民俗展示室200个。

3.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建成临沂市美术馆。坚持高起点定位、规划,加快推进市美术馆建设。调整充实市美术馆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细化内部管理办法、完善运营方案,确保2016年建成使用,并实现免费开放。二是推动临沂艺术学校新校建设。扎实推进合并建设规划方案,及时跟进、沟通协调,认真做好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监督,9月份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是推进兵学博物馆二期建设。做好展陈规划方案,并积极配合做好整体项目的规划论证、建设工作,加快推进2009年扩建部分(展览馆、4D影院及汉街等)的后续工程施工和一体展陈,将其与现在开放的部分一同设计、布展,并对外开放。四是做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妥善解决祊河影视城、市电影公司、文化印刷厂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化解不稳定因素。

4.文化惠民,落实到位。一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拓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内容,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延伸文化服务内容,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在社区设立部分无人值守、无需办理借还手续的“沂蒙诚信书屋”,倡导捐书,传播爱心。落实《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制定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实行“菜单式服务”,2016年完成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群众300万人次。二是抓实“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工作。将“一村一年一场戏”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推行“群众点单”服务,推动“送戏下乡”向偏远自然村倾斜,2016年完成送戏4800场。探索实施公益电影放映创新模式,推广兰陵县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做法,提高放映质量,扩大放映覆盖面,2016年完成公益放映4.8万场次。三是引导广场舞健康发展。根据文化部等四部委有关要求,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协会组织加强管理,对全市10000余支广场舞队伍,以村居、社区为单位的广场舞队伍进行建档立卡,采取划片服务、结对帮扶、培训指导等多种方式,发挥广场舞在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办好群众文化节会活动。以第十六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第十六届民间秧歌会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办好民间秧歌节、广场舞大赛、少儿舞蹈大赛、民歌演唱会等,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台。

(二)以壮大发展文化产业为目标,构建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1.政策落实到位。利用好上级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结构调研,制定出台《临沂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临沂实际,研究出台《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文化+创研平台建设规划》,引导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2.完成“三引一促”任务。一是将招商引资作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抓手,制定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坚持“上接、下联、内扩、外引”的原则,加强协调,靠上服务,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围绕印刷物流、影视拍摄、电子商务、非遗保护性生产、数字竞技、书画艺术交易、设计展示、娱乐消费等产业,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督促项目签约落地。二是启动“临沂工艺品振兴工程”,结合引智工作,争取我市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培植发展我市工艺品产业。三是争取设立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加强与文艺界作词家、作曲家、戏剧家的沟通,引进高端创作人才,培养本地创作队伍,筹建沂蒙原创音乐基地。推进我市书画、音乐版权服务交易及数字音乐、书画艺术出版。

3.启动版权服务社会行动。围绕版权服务社会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版权意识,提升版权登记量,争取在拓普网络、银凤陶瓷、银光文创园等设立省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试行设立版权登记中心,建立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办理流程和服务项目,促进版权登记与企业创新融合发展,确保版权年登记数量突破3000件。在鸿儒集团建立版权交易中心,设立创客服务基地,对全市文化、纺织、陶瓷、影视、动漫等版权相关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将规模较大、创新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建成省级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力争将新华印刷物流集团建成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4.抓大做强“五个一批”。一是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培植以新华印刷、鸿儒集团为龙头的绿色环保印刷出版产业,带动临沂绿色环保印刷和版权服务登记整体争先进位。推进鸿儒集团全国版权示范基地、书圣文化城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县区特色文化产业,积极申报创建特色文化乡镇、村,带动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二是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重点培植以红色文化、书法、兵学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郯城中国结和临沭柳编为代表的非遗保护开发产业,加大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产业链。三是优化一批演艺影视产业。支持沂南红色影视基地、河东国际影视城、祊河影视城等影视基地建设,吸引更多的影视剧组,形成影视拍摄的聚集效应。四是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拓普网络、机客、琅琊传媒集团等企业,加强文化产品创意创新,形成创意创新产业集群。五是创新一批文化产业融合项目。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农业等融合发展,鼓励金融企业创新金融文化产品,推动特色文化与电子商务文化类企业融合发展,形成服务区域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推介,推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催生新兴文化业态。

(三)以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全面脱贫为目标,构建文化扶贫支撑体系

1.加强贫困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在贫困村改造中,同步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文化扶贫精准化、均等化。支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对空场、废弃地、街心进行整理,建设简易小广场,为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在推进贫困村旧村改造过程中,保留文化遗存,与新社区、新村建设同步建设乡村民俗展示室、历史纪念馆、特色非遗项目展览展示馆等。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整合农村、社区现有的广播设施,推进贫困村与全市村、社区同步完成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成应急广播“村村响”,村民享受到基本的看电视、听广播等文化权益。

2.增加贫困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将贫困村纳入流动文化服务的重点区域,支持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采取送图书、送培训、送展览到村,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向贫困村延伸“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服务,在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中,优先安排到贫困村演出、放映,确保贫困村群众每年能够至少看到一场戏、3至5场电影。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贫困村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反映贫困村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小戏小品进行巡演,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3.扶持贫困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实行文化惠民卡试点,组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窗口服务单位向重点帮扶对象、低保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发放文化惠民“一卡通”,开展免费参观、讲解、讲座等活动。引导贫困村广场舞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开展培训、发放音响等方式,支持贫困村群众组织参与广场舞活动,2016年,实现50%的贫困村有广场舞队伍。

4.加强贫困村文化队伍建设。组织市、县专业院团、文化馆专业人员和文化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文化志愿培训活动。将贫困村文化人才培训纳入市、县文化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安排一定名额组织贫困村文化爱好者参加各级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市、县两级采取支持设备等方式支持贫困村组建本村的演出队、庄户小剧团,就近开展文化活动。2016年,为50%的贫困村培养1名文艺带头人,贫困村建有庄户剧团或民间演出队100个。

三、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工程

1.做好“一普”收尾工作。按照国家、省关于“一普”工作的统一部署,紧扣时间节点,圆满完成普查文物信息数据的上传、审核工作,做好“一普”的全面验收、总结和数据公布工作。做好临沂文物普查成果的研讨交流、展览展示、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分类编纂普查成果系列丛书。

2.依法保护文物,落实大遗址保护工程。一是依法规范做好城市建设、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等工作。做好曲临高铁沿线已知文物点的考古勘探工作,做好临岚高速沿线文物古迹的考古勘探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巡查力度,打击破坏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推进大遗址保护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国保单位鄫国故城、南武城故城、北沟头遗址、齐长城遗址、费县故城等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规划编制,推进国家相关项目工程的施工。积极推进省保单位颛臾故城、凤凰岭遗址、柞城遗址、东高尧遗址、城子遗址等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继续遴选一批价值大、有规模的大遗址,建设大遗址保护工程项目库,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做好项目储备。

3.启动博物馆体系建设。一是发挥博物馆教育阵地作用。围绕让文物“活起来”、“讲故事”,推动各类博物馆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文物藏品展览展示活动,打造系列精品展览项目。二是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制定出台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措施,为非国有博物馆的申办、备案、运营、管理等做好服务指导,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快速发展。三是探索数字博物馆群建设。利用“云技术”探索数字博物馆群,充分发挥“微平台”作用,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

4.启动吴白庄汉墓、洗砚池晋墓等学术研究。启动编制《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临沂洗砚池晋墓发掘报告》,力争把这两项沉睡多年的国宝宣传推介出去。以东夷文化博物馆为研究宣传平台,加大东夷文化研究,举办国际(临沂)东夷文化研讨学术交流会议,逐步建立东夷文化研修高地。继续坚持高起点办好《临沂文博》杂志,扎实做好业务研究,搭建文物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5.深入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乡村记忆”工程。重点做好前期工作成果的研究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依托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开展乡村旅游、建设民俗博物馆,弘扬沂蒙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沂蒙传统村落”、“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的规划指导,确保传统元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得到有效保护。

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积极参与第四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扩大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继续做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工作,公布临沂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临沂享受国家中西部政策的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储备项目。

(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1.提升打造文艺品牌。一是推广《蒙山沂水》品牌系列。在坚持文化惠民的基础上,创新载体形式,以原创《沂蒙红崖》、《沂蒙情》、《沂蒙情深》(暂定)为内容,形成《蒙山沂水》品牌系列,到省内外、县区巡演60场,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二是打造《沂蒙组歌》(暂定)品牌。以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为主线,创作“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大义忠诚、敢为人先”的主题作品,传递正能量。

2.加强文艺精品原创力度。围绕红色临沂建设,加强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城市精神文艺宣传。创作红色题材大型现代柳琴戏《通腿儿》,以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忠实践行者赵志全为原型,创作排演一台专题演出剧目。继续实施小戏(音乐、曲艺)创作。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基层和群众,为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建设,2016年创作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的20部小戏、20部曲艺作品、20部音乐作品,丰富庄户剧团、业余演出队伍演出内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3.实现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新突破。借助国家艺术基金推动艺术发展的平台,利用好相关政策,增强工作针对性,围绕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积极创作推荐优秀艺术作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争取2-3项艺术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推动文艺作品宣传推广,在更高层次更高范围宣传临沂形象。

4.开展促进美术创作及展示行动。利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三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规格高的美术研讨、展览活动,邀请全国、省著名画家、全市美术工作者开展“主题创作”,深入沂蒙大地采风、写生、开展优秀作品集中展览、展示。组织开展以“大美新”临沂为主题的作品联展、个展,展示临沂新形象。

(三)实施文化“主阵地”建设工程

1.规范广电行业管理,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督促加大公益广告制作和展播力度,积极宣传推广“中国梦”主题作品,进一步弘扬正能量,传播文明风尚。推进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和技术监管能力建设,抓好春节、“两会”等重要时段、重要节日的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做好敏感期、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督查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率(道)和节目管理,推动频率(道)节目(栏目)专业化、对象化,维护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加强广电新业态管理,规范网络视听等新媒体发展。

2.抓实应急广播“村村响”、地面数字电视工程。按照市政府《推进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2016年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市县联动,认真组织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统筹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和工作管理制度,2016年实现城乡群众免费收看至少16套中央、省、市节目的任务目标。

3.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组织开展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五进”活动,以“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论坛”为载体,扎实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进一步打造“全民阅读、书香临沂”城市品牌。探索农家书屋管理使用长效机制,继续扩大“农家书柜”、“农家小书屋”的覆盖面。开展“沂蒙农家沁书香”读书征文、“书香农家”、“书香之村”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全民阅读。

(四)实施文化创新驱动工程

1.探索“文化+”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文化与金融合作发展,出台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文化金融服务承载区。以书圣阁为载体,推动以文交所、电商基地为主的文化金融产业市场发展。推动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推进文化金融创新实践引领区和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以临沂商城国际化为契机,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链发展,打造临沂特色商业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兵学文化、书法文化、孝悌文化内涵,完善红色旅游线路,推动兵学城二期、王羲之故居片区规划建设,提升书圣阁文化服务功能,打造孝河旅游区,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做好日本文化周相关工作,对外宣传展示沂蒙文化魅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云技术”等高科技,启动建设“临沂文化云”,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启动编制文化科学项目规划,筛选一批重点学科,分类推进一批重大文化科学研究课题,全面推动文化理论创新。

2.激发文化创意创新发展活力。扶持一批文化创意创新项目,以新兴文化业态为社会资本,鼓励青年人开展自我创业、二次创业,完善文化产业“补链”环节,刺激文化消费市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开发,推广临沭柳编、郯城中国结产业化成功经验,重点打造一批有市场、有效益的非遗文化产品。组织开展文化创意创新系列活动,召开创意人才培训会,整合文化创意智力资源,举办创意设计大赛,打响“文化临沂、创意沂蒙”品牌,为创意人才提供展示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通过推介优秀的创意作品,搭建文化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3.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文化服务“微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宣传文化工作,提供文化服务。推动文化窗口服务单位数字化探索,建设博物馆数字群、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拓宽“文化网络超市”服务内容。推动音乐、美术等主旋律原创基地建设,加大文艺精品原创力度,提升临沂知名度。设立一批文物修复基地(中心),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落户临沂,分类设立青铜器、瓷器、字画等文物修复中心,加大精品文物衍生品的创意开发。

(五)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带动工程

1.逐步建立百名专家人才库。以引进、扶持100名具有较高造诣、热衷公益文化事业的专家级人才为目标,争取2016年完成20名专家进入文化“智库”。以“高端引领”为目标,持续实施“招才引智”,通过聘请国内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学术声望和广泛影响力的名家大师参与文化项目、担任文化顾问、设立工作室等方式,引进一批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化领军人才。加强校地合作,组建学术科研团队,通过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展演交流、社会实践,培养和选拔一批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保护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带动全市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提升。

2.逐步健全千名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以培养1000名有一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骨干级人才为目标,2016年完成培训计划200名。开展各类专业人才培训,采取业务骨干“送出去”进修深造和名家大师“请进来”收徒传艺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快培养柳琴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方面的紧缺人才。通过文艺创作、戏曲比赛和展示展演等形式,发现和挖掘青年文艺骨干,形成老、中、青年龄搭配合理的人才梯队。

3.逐步培养万名基层文化人才。以组建10000名热爱公共文化事业的从业人员、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充实到基层文化岗位为目标,2016年完成2000名文化志愿者筛选备案。对人才情况进行普查登记,对重点培养人才、后备人才等分类存档分别管理,跟踪培养,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建立一套适合文化专业特点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年2月29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