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发布机构 临沂市林业局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0/06/09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林业局关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汇报材料(调研材料,正式规划尚未出台)
临沂市林业局关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汇报材料(调研材料,正式规划尚未出台)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草局、省自然资源厅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关于林业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绿色临沂和生态市,以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截2019年,全市有林地面积582.3万亩,森林覆盖率23.49%,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400亿元。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推进情况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造林绿化加快推进。2016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绿满沂蒙行动的实施意见》,科学勾画出全市造林绿化蓝图,依托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和省林业生态修复试点、环城生态防护林带等工程,开展了绿满沂蒙行动。2019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鲁南高铁、长深高速和重点国省道沿线绿化为重点实施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以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区域为重点实施荒山绿化彩化工程;以25度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林还果工程造林;以明光寺林场、天宝山林场和天麻林场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以创建森林城市、森林村镇、森林乡村为依托促进乡村绿化美化。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临沂市国家森林城市复查情况的通报》,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复查40项指标均达到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成功创建了山东省森林乡镇13个、森林村居125个。截至2019年,全市新造林64万亩,全民义务参与1065万人次,植树3797万株。

(二)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积极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管理模式,在沂南县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和省林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动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完成174万亩公益林保险共保体统保试点推进工作。在全市8处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试点工作。2019年,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部署要求,我市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和《临沂市林长制工作方案》,按照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原则,全市16个县区、已在161个乡镇(林场)、4289个村(自然村)展开了林长制工作,共设立四级林长,初步构建起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员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的全链条责任。同时,出台了《临沂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暂行办法》奖补措施,制定资金绩效考核办法和具体推进措施,建立各级财政支持林长制建设的保障机制。在林长制责任推动下,201914位市级林长责任区域完成绿化4500余亩,示范带动各级林长造林2.6万余亩。全省林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在全省推广我市推进林长制的典型经验做法。

(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木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木业产业转型升级的29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并组织编制全市木业产业规划。在节会经济方面,成功举办七、八、九、十届中国(临沂)国际木业博览会和三、四、五、六届世界人造板大会。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核桃、榛子、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树种。十三五期间,新发展经济林面积30万亩,审定和认定林木良种共9个,其中皇中黄桃1个,丽白旗柳1个,木瓜7个。全市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0万亩,沂州海棠、金银花、银杏盆景、非洲菊鲜切花、百合球根花卉和桂花6大花卉基地已具备产业化规模,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增强

一是森林防火工作。重点做好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森林防火工作。实施了蒙山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工程、省级森林防火信息化及智能卡口建设和市级蒙山区域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工程,建设水灭火管网11.8公里,塘坝、蓄水池72座,林火视频监控系统25套,进山车辆智能识别系统244套,森林防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点林区林火视频监控率达到90%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过实施美国白蛾等重大食叶害虫飞防,繁育并发放周氏啮小蜂,打孔注药防治日本松干蚧、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等防治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有虫不成灾目标。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设完成了50处进山检疫检查站和18处监测点。三是湿地保护管理。2016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十三五期间,武河湿地公园等9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四是自然保护区工作。十三五期间,通过对全市自然保护区开展规划编制,范围、功能区调整,突出问题整改等项工作,临沂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3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予以批复实施。同时,成立市自然保护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加强对全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五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期间年度森林采伐限额147.48万立方米,未出现突破、挤占、挪用年度采伐限额的现象出现。六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完成职能范围流程再造8项,制作完成行政执法流程图等规范性工作流程8份。每年开展绿卫森林执法专项行动等省市各级专项行动,加大对林业行政违法执法力度。七是严抓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下发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每年开展国家、省、市级食用林产品抽检约335批次,确保全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修复难度增大经过多年大规模造林绿化,我市可造林地的结构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市现有的宜林地大部分为干旱贫瘠的荒山及荒滩,是难啃的硬骨头。由于自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传统的单一治理措施难以奏效,造林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林业传统的劳动力、用地等要素优势逐步丧失,规模经营困难,造林抚育用工短缺,劳动力和用地成本不断上涨,很多县区出现了造林任务分解难、落实难问题。另外,林业粗放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重造林、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单一措施、轻综合治理,造成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趋势加剧。二是资源保护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一些地方林业资源保护的压力持续增加,出现了林地、湿地退化等生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加,林业自然灾害也随之频发,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临空前的压力。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三是体制机制缺乏活力林业改革红利远未释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依然是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根源。经营权落实不到位、处置权设置不完整、所有权长期虚置等问题尚未解决,与建立集体林业现代产权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新型经营体系尚未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各项补助标准偏低、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林业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绿色临沂和生态市,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计划到2025年,有林地和国特灌面积达到618.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5%,森林覆盖率达到23.99%

一)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深入落实林长制,夯实完善全覆盖、网格化的四级林长体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制度配套、绩效评价的长效运行体系,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科学保护监管,推进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构建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森林等生态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

二)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统筹建设为指导,以全面推开林长制工作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努力构建山区、平原和水源保护三大生态安全屏障。发动全社会力量实行规模化植树增绿,绿化美化国土空间。加强荒山荒滩瘠薄地造林,加强困难地造林新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开展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示范带动面上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完成新造林20万亩,在蒙山生态核心区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以区域内天麻林场、万寿宫林场、明光寺林场、大洼林场、塔山林场等8处国有林场为重点,生态修复退化防护林10万亩。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乡镇10个,省级森林村庄100个。

(三)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各种毁林行为的发生;强化红线保护意识,格执行十四五年森林采伐限额,合理安排森林采伐指标的使用,对重大工程优先分配,对使用林地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督查,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进行行政许可检查,切实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积极推进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实现一张图的动态变化更新和森林资源数据的动态管理。

(四)积极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

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监管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主动性。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分级设立管理,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科学划定管控边界范围,规范勘界立标,落实确权登记,编制总体规划,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质量,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探索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2025年,全市湿地面积不低于57640公顷,新建3处省级湿地公园,扩建3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65% ,恢复退化湿地100公顷。

(五)加强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广泛应用远程视频监控等现代技术装备,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完善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加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防火水源、应急道路、阻隔系统、林火预警监测等建设,配合做好扑救工作;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等高危、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坚决遏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蔓延扩散趋势。

(六)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推进榛子、核桃、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优质丰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木种苗、花卉、特色经济林、生物药材等基地,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推进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严格保护拯救珍稀野生濒危物种,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计划到2025年,建立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处,建设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3处。 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0万亩,林木种苗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产值突破136亿元。

培育林业产业聚集地和现代产业示范园区。依托资源基地,打造一批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力争到2025年,打造成产值3000亿级、利税过300亿元的区域经济板块,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档家居制造基地和最大的高端品牌板材生产基地。依托特色林产品基地、森林食品基地,建设特色林业精品园等现代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120万亩,产值达到30亿元,建设市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个、示范点56个。全市林业产值保持在1400亿元以上。

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产前严管,产中严控,产后严检,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食用林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做到专项整治和监督抽检相结合、常态化。完善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制定临沂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

(七)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

依托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市林业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加强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做好区域生态监测工作。以山东临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依托,做好区域生态监测任务,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重大项目-沂蒙山生态系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

沂蒙山生态系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涉及平邑、蒙阴、费县、沂水、沂南五县,主要保护修复任务为: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抓好森林质量提升和林业智能化平台建设,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08亿元,建设期限:2021-2025年,共5年。

(一)森林防火体系能力建设。以确保重点林区森林资源安全为目标,加强沂蒙山区域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建设,新建林火视频监控点,包括摄像头、铁塔、无线网络传输设备、避雷、电缆等设施安装等;扑火机具装备建设;防火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检查站辅助设施设备建设等。年度森林火灾受害率不超过0.9‰,基本杜绝重特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

(二)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建设。以蒙山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监测预报和检疫封锁水平,防止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传入蔓延。加强检疫检查能力建设,提升改造20处进山口检疫检查站;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对蒙山区域监测点配备无人机等设备,建立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人工普查监测的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对古树名木进行预防保护,对健康的名木古松、景观松树和较大径材的优势木进行打孔注药预防,保护率达到100%

(三)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在沂蒙山生态核心区国有林场完成森林抚育8万亩,退化防护林改造2000亩,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比十三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5%,在局部实现沂蒙山生态系统退化修复,逐步建成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经营支撑体系。

(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蒙山区域自然保护地进行调查摸底和评估审核,编制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对自然保护地重新勘界立标,绘制边界地形图,形成蒙山区域自然保护地一张图,建立蒙山区域自然保护地数据库。根据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变化相应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蒙山区域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和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建立起蒙山区域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五)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督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动态管理平台。对区域内极小种群、珍惜保护物种的野生植株统一编号,采取GPS定位并挂牌,建立电子档案;对区域内古树名木实行三级认定,确定养护单位或者个人。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