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432868081/ajj/2023-0000094 发布机构 临沂市应急管理局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3/11/30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临沂市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走深做实。一是严格考核系统整改问题。市安委办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工作评估,累计抽查生产经营单位1033家次,排查发现问题隐患9971项,相关部门、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对评估情况量化排名,召开点评会议,对成绩靠后的部门、县区、乡镇警示约谈、公开通报,传导压力、推动工作。是全面巡查精准推动履责。全年完成覆盖15个县区(开发区)的进驻式安全生产巡查,聚焦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明确的企业、部门和属地21项规定动作落实,全面查验县区党委、政府及部门履职情况,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入脑入心。是条线结合开展暗访督导。市安委会建立暗访检查工作制度,完成建筑施工、消防等7个领域的“双周暗查明访”,精准指导责任单位整改隐患665项。对2021年以来发生的26起事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回头看”评估,推动整改措施、问责处理到位到人。

(二)全面排查整改,狠抓事故隐患起底清零。一是指导企业对表对标查。通过对少数企业“解剖麻雀”,梳理出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制定两期15个方面91条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整改指南,手把手引导企业规范科学查治隐患,降低问题“复发率”。截至目前,企业自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766项,占比53.9%。二是调动部门动真碰硬查。紧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部门执法发现重大事故隐患635项,占比46.1%。抓好结果运用,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严格行刑衔接,起到了“查处一起、规范一批、震慑一片”的效果。三是推动属地全面系统查。督促基层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截至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条”创新措施专题学习53次,各级政府负责同志现场督导检查294次,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到企业宣讲694次,开展考核巡查督导检查244次,切实提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

(三)紧盯突出问题,精准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一是紧盯重点环节抓防控。预防高处坠落方面,针对不同作业环节、现场不同部位、各专业工种可能面临的高坠风险点,抽查企业16850家,查治隐患5652项,责令停产整顿18家,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18家。电气焊作业方面,全市累计摸排电气焊设备1.2万台,电气焊持证人员1.03万人,查治隐患5264项。二是紧盯重点领域抓防控。通过隐患大数据梳理分析,结合季节特点、行业规律、外地典型事故等情况,每月形成一期风险研判报告,累计向部门、县区发送“定制版”风险提示函32份,提出针对性防范建议,指导各单位有的放矢化解风险。三是紧盯重点问题抓防控。开展为期两年的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建立5大体系、实施8大工程,落实标本兼治52项重点工作。对119家企业逐一“过筛子”评估分级,首次评估红色企业33家,橙色85家,黄色1家。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目前,全市6个化工园区均制定“一园一策”整改提升方案,郯城化工园区率先通过D级评审复核。

(四)坚持标本兼治,加快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以案释法,一对一服务。开展“以案释法助企业整改、以点撬面促行业提升”宣讲,帮助已检查企业进行问题整改,带动行业内企业全面提升,实现“组织一次检查,制定一个标准,整改一批隐患,提升一个行业”。目前,已举办宣讲23场,3300余家企业、近8000人次参加宣讲教育。《中国应急管理报》头版刊发了我市做法。二是深度查体,面对面提醒。围绕“人、机、物、环、管”五个要素,对企业安全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出“好、中、差”,量化评价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今年已完成8396家企业全要素评价,对1270家“差”评企业分级进行警示约谈,督促其提升安全生产条件。三是社会共治,实打实提升。创新“互联网+刷脸”培训,1.65万家重点企业信息录入APP,分行业、分岗位编制试题库,线上利用手机常态学习,线下“刷脸比对”集中考试,有效杜绝作弊替考,今年累计培训考核10.44万人次。强化社会宣传引导,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会议在我市召开,“最美应急人”选树经验在全国推广。四是重心下移,点对点管控。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落实,全市累计接收事故隐患举报线索1703件、兑现政府奖励102.2万元、企业奖励1386.2万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粉尘涉爆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试点通过应急部评估验收,全国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向10省市推广临沂经验。74家有重大危险源的危化品企业、67家矿山企业纳入应急预警监测系统监管,24小时线上巡查,提升了监管精准度。

(五)聚焦防减抗救,加快补齐应急短板。森林防灭火方面。将市森林火灾预防指挥部并入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公布明确16项工作规则、8项运行机制和30个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一统到底,提升运行效率。市政府研究确定24项重点工作任务,带头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桌面推演,标本兼治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11月8日,全省森林火灾紧急拉练在我市组织开展,拉动28支队伍2100余人,检验了市县乡协同作战及时响应能力,省森防指通报情况,推广临沂经验。防汛抗旱方面。制定《临沂市汛期应急“叫应”机制(试行)》,明确了暴雨、台风、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响应启动后的叫应责任分工、工作程序,明确了“叫应”方式和范围,进一步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汛期有效应对了9轮强降雨和台风“杜苏芮”过程。应急准备方面。深化落实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灾害等6个市级演练,组建18类27支市级专业救援队伍并通过评估验收,建设完成140处基层应急消防救援站。应急保障方面。全市建设完成37处直升机停机坪,提升了航空灭火能力。建设生态林监控597处,新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点位112处,提升了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联合市委党校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暨安全理念提升专题研讨班,有力提升了干部队伍专业素养。

二、2024年重点工作打算

安全生产方面,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标本兼治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推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及以上事故发生。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打好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22-2024年)收官战,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强应急装备,提升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全力营造高质量安全环境,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压实“三方”安全责任。一是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监督指导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严格贯彻落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方案》,学深悟透安全理念,检视自查突出问题,调动各方抓安全的积极性,凝聚守底线、促发展的安全合力。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常态化开展“双周暗查明访”,用好“一排底线”安全生产专线风险研判机制,及时掌握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通过发提醒函、警示约谈和公开通报等形式,推动“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实施警示教育“三五”工程,坚持事故导向等五项原则,建立事故警示日等五项制度,用好事故警示教育大讲堂等五项措施,督促引导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二)扎实开展“四个”专项整治。一是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治本攻坚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安排,扎实开展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聚焦矿山、建筑施工、燃气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确保各行各业安全生产。二是扎实开展好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围绕隐患排查整治、产业转型升级、化工园区提升等六个方面,扎实开展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三是扎实开展关键环节专项整治。聚焦事故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协调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抓好预防高处坠落、电气焊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九小场所等专题专项整治,消除监管漏洞盲区。四是扎实开展重点时段攻坚专项整治。针对“两节”“两会”、国庆、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落实晨会、暗访督导等制度,开展集中执法检查,确保节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加快提升“四项”基础能力。一是提升执法监管能力。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持续深化分级分类监管,采取差异化执法措施,避免多头重复执法或执法缺位。二是提升企业自治能力。以企业全要素量化评价为抓手,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载体,引导企业主动对标达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风险源头防控能力。三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利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结合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手段,线上线下联动执法,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提升执法精准度和穿透力。四是提升社会共治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五进”宣传,深化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落实,加大企业、政府两个层面的奖励力度,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浓厚氛围。

(四)守牢“三条”根本底线。一是强化能力建设,守牢森林防灭火底线。通过租赁方式,实现2架直升机在临驻防;在12个防火县区采购部署投弹灭火无人机,为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筑牢航空救援屏障。全面推动建设覆盖162个乡镇街道的基层消防救援站,提升救早、救初期的能力。二是强化系统联动,守牢防汛救灾底线。汛期严格执行多部门联合值班制度,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动员各级责任人采取防范措施。抓好沂蒙山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优化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机制,全力提升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能力。三是强化问效问责,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季度考核、“四位一体”融合推动,严格执行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日常考核、监督问责闭环工作推进机制,将压力有效传导至基层,确保措施有效在一线落实。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