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财经报》刊发文章《老区不“老” 风华正茂 ——山东临沂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增进民生福祉综述》,报道临沂以红色底蕴培育出勇于革新、开放包容、活力涌动的精神,走出城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同富裕的路径,在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琅琊新闻网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老区不“老” 风华正茂
——山东临沂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增进民生福祉综述
中国财经报记者 敖阳利
通 讯 员 孙超 杜立奎
蒙山巍峨,沂水悠长。山东临沂是著名革命老区,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
2013年11月在临沂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殷嘱托:“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关键靠发展。十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临沂立足自身优势,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抢抓机遇、赶超跨越,持续擦亮“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名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增进民生福祉。
2022年,临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78.5亿元,跃居山东省第五位,是2013年的1.8倍;财政民生支出从2013年的263.3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711亿元,增长2.5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231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以红色底蕴培育出勇于革新、开放包容、活力涌动的精神,走出城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同富裕的路径,临沂在革命老区中独树一帜。
活力商都辐射海内外
在中国北方地区赶一场“大集”,首选临沂。
教育用品采购基地、灯具城、酒店用品城、进口商品城……驱车穿行在临沂市兰山区,各式各样的专业批发市场令人目不暇接,全球6万多种商品汇集于此。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临沂批发市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从小地摊开始不断迭代升级、扩大规模,是政府放权搞活市场经济、推动改革开放的样本。
目前临沂共有125处专业批发市场,每天约有6.22万家商铺开门迎客,日均客流量超30万人,2022年市场成交额达5700亿元。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让临沂活力奔涌,并吸引了一大批外地人前来经商定居。
今年60岁的临沂浙江商会会长黄圣权从2002年就在临沂摆地摊,后来做百货批发市场,见证了临沂商贸的发展历程。“在临沂各行各业经营的浙商有12万人,在全国地级市中人数最多。”他告诉记者。
据临沂安徽商会统计,临沂共有徽商约10万人。“政商关系一直比较和谐,政府对商户很照顾、包容,我们这些外地的小商户在这里发展得不错。”在酒店用品城经营家居用品的安徽商户尚刘涛说。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临沂商城经营业户达到4.42万户。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已突破150万户,其中企业数量超过40万户,民营经济占比超过90%。
2016年,电商直播兴起。临沂抓住这一新的风口顺势而为,推动商贸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向线上、线下融合迭代,并大力培育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增强发展韧性。
顺和直播电商科技产业园位于兰山区蒙山大道,是临沂传统商贸较早转型的代表之一。“我们在原建材家居生活馆中开辟2万平方米场地作为电商直播园,提供直播场所、货源、货仓等全方位服务,已与1万余名主播达成合作,日交易量约40多万单。”该产业园总经理王文文说。
目前,临沂商城共有电商园区52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播入驻,快手注册商家数居全国第一,电商行业相关从业者达17万人,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
近年来,跨境电商风起云涌,临沂加快推动贸易方式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协同提升”转变,商城国际化氛围日趋浓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商城、海外仓16处,并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临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875亿元,同比增长6.7%。
临沂正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内外贸高地,“中国大集”的海内外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货行天下畅通大循环
作为山东最南部的地级市,临沂贯通南北,北接京津冀,南邻长三角,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加之繁荣发达的商贸经济,临沂在2011年就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
“公路运输是临沂物流的核心优势。”临沂市兰山区财政局局长刘存才介绍,以干线物流和专线物流为主,通过多频次中转、往返承运,临沂物流平均价格低于全国的20%—3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兰物流基地考察时,对临沂物流给予高度评价,并进一步指明发展方向:“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你们的事业大有可为。”
山东兰田集团是金兰物流的控股企业,该集团党委书记王士岭回忆说:“2013年,金兰物流主要辐射鲁南、苏北地区以及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影响力不够大,物流效率也不够高。”
经过10年发展,金兰物流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园区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也大幅提升,2022年货运量突破1800万吨、货值达880亿元。
金兰物流是临沂向现代物流迈进的缩影。如今,临沂已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物流运输多元发展,构建起多式联运体系,路网四通八达,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每天,在遍布城区的39处物流园区载货后,沿着京沪高速、长深高速等物流主通道,10余万辆临沂牌照货车开往全国各地,通过3000条物流专线直达县级以上城市、港口、口岸。
自2014年开通全国首批铁路货运班列以来,临沂铁路货运班列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2015年开通国际货运班列,经口岸城市可直达欧洲、中亚、东南亚等,2022年累计发送铁路运输趟次1200多列、5万多标准集装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临沂于2021年揭开了物流现代化转型的大幕——在兰山区西部划出176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搬迁、整合,集聚了30多家物流园区、1800多家物流企业,再造了一座现代物流城。
“经过多年发展,原来的物流园区和企业设施已经比较老旧,而且受城区空间限制,不具备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临沂物流领军企业、山东顺和集团党委书记赵玉玺指出,建设现代物流城将助力临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实现从“物流之都”到“现代物流之都”的新跨越。
2021年,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以下简称顺和物流园)正式运营。这是现代物流城首个投入使用的园区项目,也是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载体项目,目前已经有4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
借助顺和物联智慧云平台,顺和物流园已实现物流业务从前端揽货、集中分拨、干线运输、北斗定位导航、末端配送的全流程可视化跟踪以及大数据分析,引领临沂现代物流转型浪潮。
强大引擎驱动新发展
商贸、物流是驱动临沂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也是激活经济动能的重要“龙头”。十年来,临沂以两大引擎为支撑,着力延伸商贸物流产业链条,突出工贸并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2021年,临沂出台了促进商城地产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商城地产品制造业,统筹推进“商贸名城”和“工业强市”建设。
相比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本地加工制造一直是临沂商城的弱项,而打造地产品加工园区就是补短板之策。
“在商贸、物流基础上,发展地产品园区,可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开创商城经济‘以商带工、以工兴商、工商联动’的新局面。”临沂商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琦说。
目前,临沂商城共规划建设标志性地产品园区25处,其中22处已投产,涉及木业、体育用品加工等。相关园区覆盖全市3区9县,因地制宜发挥各区县的资源禀赋、人工成本等优势,2022年实现地产品交易额2295亿元,地产品占有率达40.2%。
作为现代工贸城市和全国商贸物流中心,临沂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在招商投资、布局新兴产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0年9月,北汽雷驰新能源商用车总部基地落户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并于今年6月投产。截至10月,已生产新能源mini卡2470余台,填补了临沂市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空白。
2022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在临沂河东区布局生产基地,山东欧圣达新能源项目也已落地,目前4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已投产,这是临沂首个光伏项目。
“围绕‘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的定位,全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如今引进新能源项目,并将其作为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和培育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重点,将极大地增强经济动能与发展后劲。”临沂市委常委、副市长隽新阳说。
近年来,临沂纵深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各项生产指标稳定增长,并在今年启动实施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重大行动,持续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从全省来看,临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已处于领先水平,综合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2022年,临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184.5亿元,相比2013年翻了2番;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20.2亿元,是2013年的1.9倍,税收占比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经济发展不断带动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承载力增强、城市影响力扩大。据统计,临沂建成区面积从2013年的195平方公里扩大至3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66.8%提升至76.2%,10年间人口增加了86.5万人,目前常住人口近40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沂蒙精神引领老区换新貌
在临沂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走进“老支前”王克昌家中慰问并嘱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山连山、崮连崮”的险要地势,为党带领人民齐心打赢胜仗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孕育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却让贫困成为山区难以抹去的阴影。
到2015年,沂蒙革命老区18县(市、区)中仍有贫困村1757个、55.61万贫困人口。其中,临沂市共有1275个贫困村、45.1万贫困人口。
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就是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2015年以来,临沂市财政筹集资金55.11亿元,经过5年持续攻坚,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朱村村口,记者见到了今年93岁的王克昌。他仍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对老区人民的关切,并感慨地说:“这些年,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一天一个样。”
近年来,朱村通过扩建抗日战斗纪念馆、复建清代民居、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特色订单农业,走文旅融合的路子,富了村集体经济、鼓了村民“口袋”,也使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一方老区百姓幸福栖居。
以红色朱村为中心,临沭县实施“一村带九村”工程,带动沿线10个村居近2万村民创业就业、增产增收,迈向共同富裕。
在临沂这片红色热土,像朱村这样的“红色堡垒村”还有很多。红色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给乡村注入了新活力,将绿水青山转换成了“金山银山”,带动了老区脱贫致富。
沂南县常山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心。“过去,村子比较贫穷落后,三面环山、交通不便,土地都是山岭薄地,靠天吃饭,生活条件落后。”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光说。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常山庄村利用现有石头房屋、茅草房顶以及石板路,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及红嫂纪念馆,让村民在景区当上群演、保安、讲解员,开起了土特产店、手工艺品店、农家乐等,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峰峦叠嶂、生态优良,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也是著名的“抗战堡垒村”。2019年以来,“90后”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带领该村在盘活红色资源基础上,改善道路基础设施,流转老宅发展民宿,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使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
“革命的精神遗产,既是临沂最宝贵的政治品牌,也是最具特色的软实力,更是新时期发展的独特优势。”临沂市财政局局长厉建梅说,沂蒙精神蕴含着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老区发展新成效、群众生活新面貌就是这一精神最好的传承与诠释。
以红色资源密集的镇村为主体,临沂目前已累计创建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1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村30余个,涌现了一批红色旅游带动增收的典型。
2022年,临沂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是2013年的2.14倍,增幅连续18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始终激励着老区人民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不断取得事业发展的新进步和新胜利。”隽新阳指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奋进步伐永不停歇。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瞄准“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发展目标,临沂正奋力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书写下一个十年的辉煌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