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市情 >> 沂蒙精神 >> 正文
沂蒙精神中蕴含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泉有很多,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重要的三大基石,对于夯实文化自信有着各自引导和促进作用。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道德资源,同时又涵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特质,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沂蒙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沂蒙精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基于革命时期山东面临的现实的社会情况,包括属地条件、思想条件和政治建设;另一方面基于沂蒙地区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春秋战国时期,沂蒙地区受齐鲁文化影响颇为深远,为整个沂蒙地区人民群众的底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尤其是儒家文化对沂蒙人民文化心理、民族意识以及性格的塑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儒家文化影响下,沂蒙人民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仁、义、忠、勇、孝、直。即:处世以仁、待人以义、对国以忠、作战以勇、侍亲以孝、相交以直。比如,“仁”。孔子在创立儒学时,吸取了东夷文化中“仁”的思想元素,创立了儒家的仁学体系,使“仁”成为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作为沂蒙地域文化的代表人物荀子,对于仁义观念的研究为后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比如,“忠”。三国名相诸葛亮运筹帷幄、用兵如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千古佳话。比如,“孝”。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七个故事即郯子鹿乳奉亲、仲由为亲负米、闵损单衣顺母、曾母啮指心痛、王祥卧冰求鲤、老莱子戏彩娱亲均出自临沂……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沂蒙地区也涌现出众多的名门望族、忠臣烈士,而且孕育了勤劳勇敢、忠孝仁义、诚信厚道的沂蒙人民。这些文化都成为沂蒙精神的深厚文化基因。同时,沂蒙人民世代相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加以发展、完善和升华,推动沂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二、沂蒙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地区,既是一块孕育中华辉煌文明的文化沃土,也是一块滋润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和组织下,沂蒙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革命与战争中也留存下来了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个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在家乡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建立党的组织,使沂蒙人民接触到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教育,从而也指引一大批优秀的沂蒙儿女思想上发生了重要的认知转变,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精神的引领作用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发挥到极致,而沂蒙儿女轰轰烈的革命运动,又为沂蒙精神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沂蒙人民先后发动了四次武装暴动,给国民党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在此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沂蒙儿女坚决听从党的号召,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缔造了伟大的早期沂蒙精神,同时又反过来激励沂蒙儿女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念信念不断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三、沂蒙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为沂蒙精神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但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还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同时也包括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等精神。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开拓奋进精神的沂蒙人民,坚决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开拓精神,继续发扬大公无私、舍己为国的精神,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迅速兴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改革开放时期,伟大的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和发挥沂蒙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1995年,沂蒙老区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开发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不断融入沂蒙精神之中,使沂蒙精神得以完善。进入新时代,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沂蒙人民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业绩。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和伟大业绩,集中体现了党执政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也彰显了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