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回应关切 >> 正文
红色沃土育精兵 ——临沭县连续63年输送高质量兵员探秘

向部队输送高质量兵员2.5万余名,其中立功受奖2200余人次,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蝉联山东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沉甸甸的成绩单,源于老区人民和人民军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也源于临沭县自1961年恢复建县以来,传承红色基因、以人为本的助力强军兴军得力措施。

红色基因植入到一代又一代临沭人的血脉中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沭县曹庄镇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纪念馆时,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现场为总书记演唱了《沭河的歌声》这首歌。这首诞生于1942年的歌曲,反映了沭河两岸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日的爱国情怀。

1943年除夕夜,日伪军500余人向红色堡垒村朱村进行疯狂扫荡。八路军115师四团八连24名官兵,为了保护朱村百姓献出了宝贵生命。

人民军队的恩情永世不忘。每年大年初一,朱村家家户户盛出来的第一碗水饺,都要端到村头的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前,祭奠为保卫朱村牺牲的革命烈士。这个红色年俗已经传承了80年。

八百里沂蒙,一片红色沃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生生不息。

“女民兵战斗英雄”侍振玉、“支前模范”王克昌、“时代楷模”满广志、“战斗英雄”童培友等临沭英雄模范,为青年树立精神榜样、点亮前行方向。

“红色基因已经植入到一代又一代临沭人的血脉中,所以临沭的儿女都以参军报国为光荣、为骄傲。”临沭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春季,临沭县再向部队输送兵员70名,其中24名被分配到第82集团军“钢八连”所在旅。

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

临沭县恢复建县后召开的第一次征兵会议上,时任县委书记赵立修曾说:“好钢作刃、好男当兵,选送优秀子弟参军报国是沂蒙人民的光荣传统,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好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从此,临沭县坚持“优先选拔优秀适龄青年参军入伍”成为铁的原则。当部队对兵员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后,县里及早明确大学毕业生入伍优待金补偿标准最高增发50%,并拿出事业单位15%年度指标定向招聘退役士兵。

2020年,临沭县送出了首个研究生新兵臧天天。当时,臧天天已通过教师招考并被县第三初级中学录用。臧天天从小向往做一名军人,但家人觉得好不容易考上编制,丢了实在可惜。当时,临沭还没有保留编制入伍的先例,时任县委书记刘飞了解情况后表示:“好男儿去当兵,全力支持!”当即拍板让其带编入伍。

全县常态化开展新兵老兵欢送欢迎仪式、立功荣誉送达仪式、节日走访慰问仪式、上门帮困惠兵仪式、英烈忠魂荣归仪式等5个仪式,用特定仪式表达对军人全方位的尊崇。

春风一夜至,槐花十里香。政策红利和尊崇氛围双向发力产生良好效应,在临沭出现了64户村民有48户送子参军的中相村,“孪生兄弟同守海边疆”“夜行百里赶入伍”等故事感人至深。青云镇车家庄村则传颂着“祖孙三代人、同守一国门”的佳话,爷爷车家普、父亲车雷生和孙子车信远,相继参军入伍到边防哨卡守卫国门18年,成为远近闻名的“光荣之家”。

“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最靓丽的颜色是那一抹国防绿”等话语在临沭广泛流传。

送出去的都是好铁,回来的都是好钢

63年来,大批临沭子弟兵扎根军营,毫无保留地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国防事业,除了因为那份对人民军队发自肺腑的热爱,更因为临沭县想方设法形成“参军—优抚—安置”的良性循环链条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临沭的兵送出去都是好铁,回来都是好钢,是建设家乡的栋梁”。在临沭,始终把退役军人当财富,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对意向安置的退役军人,制定退役军人安置措施,实行干部转业职级待遇不降对等安排,士兵多岗意向选择岗位,定期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充实到基层工作。一大批退役军人走上了兵支书、村干部的基层岗位,成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应急救援的生力军。全县236个行政村中,有7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由复退军人担任,涌现出胡尊永、袁晓峰等10多名优秀兵支书。

县和镇(街道)建成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对意向创业的退役军人专门设立扶持基金,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贴息贷款,实行“两免四优先”优惠举措。2018年,退役军人邢自庆筹建跨境电商项目,因资金和场地等问题一度陷入困境。县里送来“及时雨”,助力邢自庆实现创业。如今他的跨境电商项目实现年销售额近亿元,本人获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和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举办专项就业推介381次,先后有120人成功创办企业,涌现出“柳编大王”邱丙胜、军创企业家滕善华等一大批退役军人创业带头人。

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说:“我们坚持用优质资源保障好退役军人,让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军属的事情一刻也不能等

某部临沭籍士官李方杰的父亲病故,母亲因病长年卧床,妻子袁梦华因工作单位离家远,便想辞去工作照顾一家老小。

“军人家属的事情一刻也不能等。”县领导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队现场办公解难。袁梦华感动地说:“党的恩情俺家无以回报,那就让俺替方杰在家尽好孝,让他安心为国尽好忠吧!”

2021年春节期间,一封来自4000多公里之外某边防部队的感谢信寄到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写信人胡陈宝说:“父亲摔断腰椎丧失劳动能力,你们第一时间送上救助金,帮家里渡过难关。现在,我在零下40度的高原站岗执勤,内心却是暖暖的。我一定为家乡人民当好兵,为祖国站好岗……”

2022年新年上班第一天,时任临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杨进美就接到了一个来自临沭籍现役士兵的感谢电话:“太感谢你们了,帮我协调解决了购房中遇到的难题,真没想到咱家乡的政府这么上心我们现役军人反映的问题,我在部队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家乡期盼……”

2023年春节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到玉山镇西北庄村现役军人袁海鹏家送三等功喜报,了解到其父亲身患尿毒症,袁海鹏在部队牵挂父亲的身体状况。局里很快敲定,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牵头大病专项救助给予7000元帮扶,同时走访慰问。

这种温暖在传递着,这种服务在接续着。临沭县在全国率先成立拥军促进会和网格志愿服务区,出台军人军属《基本优待目录实施办法》,建立现役官兵家庭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6项服务机制,军人子女100%就近择优入学入托,随军家属100%对口安置,设立专项资金解决特困军人军属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等问题,对烈属和遗属实施生活生产兜底保障。

“实践证明,一万条征兵口号,不如把一个军人的后顾之忧解决好,让临沭籍官兵‘后路’更顺心,‘后院’更贴心,‘后代’更放心。这是临沭县连续63年‘为军送好兵、为战点精兵’,好兵竞涌的又一条重要经验。”临沭县委书记张雷如是说。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