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回应关切 >> 正文
绘一个绿色城市之梦

仲夏时节,草木郁葱繁盛,处处鲜妍明媚。正在推进的公园城市建设,不仅让临沂的城市景致更加美丽,也将临沂的城市发展推向更高的维度。

什么是公园城市?公园城市怎么建?“公园城市”概念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交织融合,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2022年12月26日,临沂成为全省7个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

围绕建设“具有北方特色的现代化公园城市”,临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公园+”和“+公园”为路径,推动“自然”、“人”与“城”和谐共进,探索描绘着一个绿色的现代化城市未来之梦。

转变:建城市公园VS建公园城市

夏天傍晚,兰山区柳青街道齐鲁园小区的口袋公园,成为热闹欢乐的海洋。儿童乐园挤满了孩子们,小广场上有老人舞太极剑,还有很多居民在运动器材上健身、在跑道上跑步。

“原来市区规划里并没有要建(口袋公园),但是我们小区居民积极向上争取,并出让了部分小区土地,2023年初建成这个占地1.3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齐鲁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刘慧英说,现在公园越建越多,感觉整座城市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大公园。

如果说,以往建设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基建”的要求,那么今天的城市公园建设,跟居民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建公园,我们从最初的单纯增加公园面积、追求绿化效率,到尊重城市地质、水文条件,最关键的是兼顾市民需求。”市城管局园林规划科科长蒋芳说。

公园建设规划的变化,恰恰是城市建设理念转变的显著体现之一。与“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不同,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简单地在城市里增加公园面积,而是由注重园林绿化指标到关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共同发展,直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

早在2021年,临沂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城区口袋公园、街头绿地时,就将“绿色惠民”作为城市建设的统领。市委书记任刚指出,城市公园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意义,要打造“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文相依、人城和谐”的美丽城市。

2023年2月,《临沂市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按照“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的理念,涵盖城市生态空间、城市绿色本底、城市形态风貌、城市产业发展等内容,指导全市公园城市建设。

从“在城市中建公园”,到“在公园中建城市”,理念的转变带来城市建设质的提升,也是对人们居住、生活等方式的更深层嬗变。

在全面开展的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临沂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的城市建设蓝图,坚持绿化惠民和节约园林建设原则,以“公园+”和“+公园”为路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自此,临沂城市建设展开新的一页。

升级:从绿色美丽到和谐宜居

“公园城市不是简单的‘公园+城市’,而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核心价值取向应该围绕‘人’,突出人民属性,满足人群需求。”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副教授尹维玲认为,临沂的公园城市建设,正在践行这一理念。

近两年来,临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园绿地建设作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重要举措,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公园。

“一城六河、八水绕城”,滨水资源丰富的临沂,依水而行将中心城区“花样”打造。以沂河、祊河等滨河带状公园为景观主轴,北京路、温凉河路等道路绿化为线型景观,五洲湖公园、双月湖公园等广场绿地为块状空间,各类口袋公园为点状布局的城市公园体系,再加上各类绿地串珠成链,配合城区水系环绕,让整个城市犹如坐落在一个大公园内。

截至2024年5月,临沂中心城区已累计建成综合公园35处、口袋公园636处,打造了一个“水绿相映、城水相依、城园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到2026年,我市规划打造‘千园之城’。”市城管局园林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张鹏介绍。

不同于以往的“绿色”“生态”,临沂创新“公园+”“林荫+”等理念,按照“功能是主要的,绿化是从属的”原则,加强公园绿地与文化场馆、体育健身、公厕环卫、林荫停车、城市书房、服务驿站等便民设施有机融合,满足群众多元化、全龄化和多样化需求,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今年1月,2023年度临沂中心城区“最美口袋公园”评选揭晓。除了“美”之外,惠民是它们最重要的属性。其中,沈泉庄体育运动公园篮球场、羽毛球场、林下休憩区等多空间组合,满足市民多种活动需求;汀兰园提供儿童、老年人游乐休闲场地、运动健身场地,还解决周边商场停车乱等问题;普法园内设综合儿童游乐区1处、林荫停车位22个……

在更大范围内,临沂充分结合片区开发、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整治、拆违清障等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实现了公园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和谐共生。

2022年,拥有62栋居民楼、2438户居民的兰山区富民小区,成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中的一员。兰山区在小区增设排污管道、污水井等,还设置23处下沉式绿地、120立方米模块式蓄水池4处,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小区宜居程度。据统计,临沂已实施32个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未来:打造公园城市临沂样板

日前,临沂市委、市政府重磅推出“预留地”新政,将主城区已经征收拆迁地块的五分之一土地、共37宗2905亩作为建设预留用地,5年后再研究决定如何开发,为城市发展预留更多公共空间。

“预留地”如何用?临沂的回答是:“占地、栽树、停车、便民”,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让城市生态更加优美,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这件可以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民生实事,收到众多点赞和表扬。

“预留地”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留白”,成为临沂推进公园城市科学规划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而临沂的公园城市建设,蓝图又将如何绘就呢?

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我市编制完成《临沂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临沂市公园体系规划》《临沂市公园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等8个规划、12个管理办法、26个标准,从顶层设计维度,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我市公园城市高质量建设。

按照“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公园城市建设蓝图,临沂将推动“两环两河、七楔七廊、百水千园万顷田”蓝绿开敞空间建设,实现城市生态空间拓展大突破;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推动建设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更加融合宜居,具有北方特色的公园城市,打造平原城市临沂样板。

在中心城区,实施“千园工程”,高质量开展综合公园、口袋公园、绿地等建设,营造绿色空间,并完善公园服务群众功能,构建布局均衡、级配合理、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体系。

产业发展方面,大力扶持新型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政策,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绿色发展、双碳战略、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养生健康、夜间经济等,大力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围绕市民游客休闲、休憩需求,发挥好“寻梦沂河”“琅琊古城”等旅游项目优势,展现水城魅力;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保护开发,打造临沂文化新地标。在此基础上,加快产城融合,构建展现现代水城文化魅力的产业体系,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形态。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