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战时托儿所、钢铁十姐妹等一个个沂蒙经典故事在济南市重演,感人至深。更有团员青年代表观后表示,将强本领、做模范、争一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临沂本土节目缘何在济南开演,并引起巨大反响?原因在于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将优质的党性教育资源“搬”至济南,让在外的党员群众和更多的外地人无需亲临沂蒙老区,便能深刻体验到沂蒙精神的洗礼。
政治同向,思想同频
沂蒙精神引领时代共鸣
近年来,我市聚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探索在流动党员流向集中的城市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2021年7月,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正式揭牌成立,一个临沂籍在济党员群众之家应运而生。
三年间,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教育、管理、服务流动党员各项工作,形成“三堂党课”,不仅让流动党员群众做到身在漂泊、心系组织,也让沂蒙精神激发起广泛共鸣。
——创新打造“流动党课”,宣传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挑选一批我市优质党性教育资源,“搬”到济南,并探索开展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五进”共建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差异性精准性上党课,引起受教育群体共鸣。
——用情讲好“固定党课”,拓宽宣传推介临沂“窗口”。依托沂蒙精神展馆,组织驻济流动党员群众进行参观,接受沂蒙精神洗礼;组织驻济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到展馆参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了解临沂人文历史、营商环境,激发关注临沂、投资临沂热情。仅去年一年,展馆受众达3000余人次。
——精心组织“专题党课”,服务济临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开展专题辅导,引导流动党员以实际行动树好形象,服务济南、临沂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各县区流动党员党委已组织“专题党课”20余次。
“通过这种形式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由衷地感到高兴和骄傲。”“沂蒙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和奉献精神,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典范!”……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不仅激起了在外党员群众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愁,也让更多人坚定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的决心。
心系桑梓,反哺家乡
群策群力实现双向奔赴
据统计,省内约85%的“高精尖”人才都集中在济南、青岛。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聚焦“双招双引”,通过结对共建和活动共抓,搭建起临沂与济南之间紧密联系的“红色桥梁”,使许多在外成功的企业家即便身处异地,也始终不忘故乡。
2023年,作为流动党员中的党代表,山东源芯智能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莒南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徐明宇带头返乡创业,在临沂高新区投资3000万元创办源储智能移动户外储能新能源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源储智能新能源科技企业迅速发展,解决当地就业110人。
党情乡情牵绊,先富带动后富。2020年4月,一直在济南发展草莓种植和培训业务的费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历城区党支部书记张荣俊,返乡建立临沂微一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并先后指导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大棚草莓种植,培训技术人才4000余人次,扶持周边村建设草莓大棚400余亩。2022年8月,蒙阴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石运伟回到家乡投资设厂,解决100余人就业,为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动力。
这是一场在外党员与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事实证明,无论走得多远,在外党员群众的心始终与家乡紧密相连,或回乡投资兴业,或开展慈善义举,或积极建言献策,用自己的力量为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党群同心”谱写发展新篇
沂蒙老区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民谣:“船靠舵来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围绕异地就医、就业、就学等,为在外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谱写“党群同心”新篇章。
依托各县区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退伍军人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和招商引资服务之家,定期举办联谊交流活动,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服务,实现在济流动党员群众“人人聚集在组织周围,实时感受到家乡温暖”,形成“同乡服务同乡”的模式。
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截至目前,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辖9个党委、1个党总支、59个党支部,管理服务在济党员2100余名。
乡愁,让在外的党员群众紧密团结成“同心圆”;而党建工作则在临沂和济南两地之间搭建起坚实的“红色桥梁”。展望未来,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努力树立沂蒙在外人员的良好形象,让这面“流动的红旗”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光彩,让“党群同心”的理念在异乡熠熠生辉。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