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风云激荡,盛世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沂蒙儿女风雨兼程、砥砺奋进,让这片红色热土华彩巨变。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辉煌成就,激励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阔步新征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三农”有许多值得铭记的时刻:
1995年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扶贫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
2020年底举全市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新时期孟良崮战役,绝对贫困在沂蒙大地彻底成为历史;
2022年锚定山东省委要求临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乡村;
2023年央视《对话》栏目走进沂蒙山,邀请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的71位书记齐聚沂水县西墙峪村,共话乡村振兴,畅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未来,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以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为基本路径,深化片区思维,扎实推进沂蒙乡村全面振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1.2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荣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市,被中央农办确定为“三农”工作基层联系点。
聚焦“国之大者”,全力守住发展底线
“鲁南粮仓”郯城县拉开全省“三夏”大规模机收序幕,临麦9号示范田平均亩产780.7公斤,沂南县独角山上的百亩蜜桃变成“金果果”,千余名农村妇女通过鸿雁培训成长为电商致富带头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乡村场景,彰显着全市上下抓牢底线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心与信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严格保护耕地稳面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提升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大力开展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稳“三夏”,今年小麦收获面积达439.1万亩、总产186.9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4万亩、3.1万吨,实现了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加强常态化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稳兜底,16.8万户脱贫享受政策户未发生1例返贫,10771名监测帮扶对象未出现1例新致贫,6个省级衔接推进区全部开工,560个衔接资金项目完工190个。
聚焦城乡融合,全面推进片区建设
将全市划分成368个片区,每个片区覆盖10个村左右,至少发展1个特色产业作为支撑;加快推动西部六乡镇振兴,聚力促进主城五区蝶变,构建起“提升北部、优化南部、盘活中部、突破西部、加强东部”的发展格局。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市树牢系统思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协同发展,下好城乡“一盘棋”,走出融合发展路。坚持高点部署,把片区建设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全面对标对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功能性、综合性设施建设,新储备项目4448个。坚持提速提质,加快建设临沭朱村“好日子”等10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片区,持续开展“绿满沂蒙花满村”“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创新“我为乡村振兴做了什么”市直部门述职评议机制,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坚持筑形塑美,累计动员群众85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8万吨、畜禽养殖粪污24万吨,农村对城乡资源的承接力不断增强,不仅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吸引年轻人返乡创新,还促进了软弱涣散村班子整体提升。
聚焦链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村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挖掘大青山胜利突围红色资源,发展“美丽乡村+党性教育”新业态,年均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累计培训学员49万人次,入选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第一批)。山东罗开佳知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蛋品供应链,“链”起了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养殖户共富的富民大产业,每天有2万多个订单、100多万枚沂蒙土鸡蛋发往全国各地。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市做优规划,梳理苍山蔬菜、沂南黄瓜等24个特色产业,科学划定产业核心县区和重点县区,推动发展“一镇一特色、一县一重点”,上半年,24个特色产业产值达868.6亿元。塑强品牌,大力扩规模、促增值、强品牌,打造“好品山东·产自临沂”食品博览会节会品牌,“蒙阴蜜桃”跻身区域品牌百强第8位,兰陵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沂南县获批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平邑县获批省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抓实项目,建立市级农业产业重大项目库,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谋划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推动鲁南全食材产业链、安宜美、千喜鹤等一批大好项目落地,新增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379家。
聚焦补短锻长,提速提效改革创新
“世界的桃花源”蒙阴县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进行整村授信,发挥了普惠金融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支持作用。我市获批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以来,深度实践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美德积分金融转化、生态资源价值转换等2个典型案例在全国产生影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信息平台、“金融管家”和特色产业链金融辅导等29项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向改革要动力。我市抓深度改革,开展“乡村振兴改革年”工作,确定30个改革事项,“四雁联盟·同心共富”行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被纳入全市改革重点。抓要素创新,深入实施“四雁工程”,创新打造“四雁融合创富共同体”,向四雁主体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实施清源、强基、培优、创品“四大行动”,培育“双社联合村”,有效破解乡村人才短缺、产业竞争力弱、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抓科技赋新,实施种子、肥料、循环农业等产业技术攻关,开展沂蒙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行动,服务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聚焦提能强质,全位锻造“三农”铁军
“硬核”女支书王成成托起强村富民梦,让落后山村“逆袭”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的谭善杰31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畜牧技术推广一线,甘做养殖户的“贴心人”、畜牧产业的“领头雁”、乡村振兴的“孺子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市在农业农村系统开展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五实”活动,完成创新课题35项、高质量撰写调研报告54篇,办好了90件为民实事,全面提升临沂“三农”干部队伍“专业、精深、时尚”素质。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业农村领域群众举报问题“清零”行动,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认真落实纪委监委开展“小切口”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部署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整治,排查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3%,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俯瞰沂蒙大地,绿了山头、花满村庄,富了农户、美在心间,时光在诗意中流淌,乡村振兴足音铿锵。面向未来,我市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守牢守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工作底线,坚定不移抓好“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环经济五项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合作社发展、农业招商、农村改革三个关键变量,助力实现乡镇财政、村集体经济、农民三个增收,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