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405339296/xumb/2019-0000121 发布机构 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19/12/17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恢复稳定生猪产能 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一场必须化危为机的大考
恢复稳定生猪产能 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一场必须化危为机的大考

从去年8月份开始在我国蔓延的非洲猪瘟疫情,几乎殃及了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此次疫情不仅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巨大损失,同时也暴露出现阶段生猪保险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短板。

我国自古就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如何安?谁来安?历来都是世世代代关乎国泰民安的重要课题。如今,面对来势汹汹的猪瘟疫情和由此产生的种种影响,又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挑战立于当下。怎样化危为机,恢复生猪产能?如何促进生猪稳定健康发展?各种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突破口,让与之相关的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和各界人士如临大考、高度重视、紧张备战。

稳定生猪生产 化危为机迫在眉睫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曾在11月2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农业保险论坛上,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林也表示,要充分认识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性、阶段性和紧迫性。

“活猪的价格和CPI指数是非常正相关的。今年上半年,活猪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为0.5-1个百分点。”杨林表示,从国外以及我国的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来看,整个疫情防控还处于相持阶段,“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把‘敌人’打败了?我认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至今,全国共有31个省(区、市)报告了160起疫情,扑杀生猪近120万头。今年以来疫情共发生61起,扑杀生猪39万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3月份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之和为6亿多头,而2019年9月这个数字仅为3亿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峭指出,由于供给大幅减少,促使生猪价格急速上升,2019年10月达到历史最高39.8元/公斤,较疫情爆发时涨幅超过200%,对市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预计到2020年第三季度,行情才有可能平稳下来。在稳定生猪价格方面,他建议,期货期权是价格风险管理最好的工具,可以加快推进生猪期货上市。

实际上,自2018年8月3日沈阳沈北新区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国相继采取了开展疫情监测、排查与报告、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严禁泔水等餐厨剩余物喂生猪、加大屠宰环节监管、严控流通环节、规范猪源性成份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应对。

特别是今年9月以来,国务院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引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从明确生猪及其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实施贷款贴息、缩短非洲猪瘟扑杀补助发放时间、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提高生猪保险保额、支持新建改扩建猪场、加大生猪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促进全国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暂行办法》,鼓励社会公众也参与其中,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举报非洲猪瘟疫情蔓延的现象以及违反相关防控规定的案件。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近期生猪产能也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监测表明,目前全国生猪存栏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止降回升。10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0.6%。生猪和活猪价格也呈下降趋势。

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在出席论坛时指出:“非洲猪瘟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特殊性,但是更多的是要把政策的基点放在生猪的健康稳定发展上。”

袁纯清认为,非洲猪瘟给养殖业带来了心理恐慌,打压了生猪养殖的预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打赢这场攻坚战。同时,尽管目前疫情已有所回落,但猪肉价格持续偏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障生猪稳定健康发展既关乎到生活质量、民生需求,也关乎到社会稳定,所以我们要提高对它的严峻性、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袁纯清表示。

切断传播途径 疫情防范警钟长鸣

“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一句话道出了养殖业的辛酸苦辣。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非洲猪瘟会在我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杨林介绍说,首先,非洲猪瘟的病毒特性决定了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生猪接触后发病率为100%,且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其次,病毒的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力强。在水中、低温等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不仅猪本身可能携带,生猪加工产品都可能携带。无论发病的猪抑或死亡的猪都是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分泌物、排泄物等,最关键的还有与之接触的人员、运输车辆、饲料、饮水、注射器,甚至包括老鼠、苍蝇等接触频繁的其他生物,全部都是传播源。同时,疫情发现难、知情难的情况普遍存在。

通过对目前已报告的非洲猪瘟疫情案例进行统计,杨林告诉记者:“51%的发病厂超过7天以上才报告,再加上潜伏期,病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传播出去;尤其是疫情发展初期,64%的猪厂在生猪发病后采取自行隔离治疗,造成了疫情进一步的传播和扩散;55%的猪厂在这个危险时期进行了生猪的调运,平均每个厂调出7批次,进一步加大了二次扩散的风险,这也是非洲猪瘟防控难的重要原因。”

同时,由于我国的生猪养殖以小散农户为主,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厂占比为70%,而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厂占比仅为10%,中小养殖户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养殖条件差、疫病防御理念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基于以上原因,杨林表示,对于养殖企业来说,要拥有适合自身的风险监测方案、应急处置方案、日常消毒方案,并且要真正落实到位,才能起到疫情防控性的作用。

对此,袁纯清也曾指出:“提高生猪养殖管理水平是推动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袁纯清认为,首先生猪养殖要走规模化的路子,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对小散养殖户统防统治;其次,要解决食源问题,紧抓饲料本身的安全;第三,生猪养殖要清洁化,比如只有规模化养殖之后才能实现排泄物处理清洁化;第四,政府应建立生猪无害化处理厂,保本经营,推动生猪无害化处理。

屠宰环节是连接生猪产销的关键环节,屠宰厂生产设施设备和环境一旦被污染,病毒更易长期存活,并在生猪和猪肉产品中循环扩增。杨林介绍:“我国生猪养殖和屠宰并不匹配,例如广东出栏生猪并不多,但是屠宰企业很多,四川生猪出栏非常多,但是真正大型的屠宰企业特别少,小屠宰场有上千个,传播疫病的风险非常大。”

为切断病毒传播链条、打好非洲猪瘟攻坚战,今年4-7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落实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百日行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生猪屠宰企业数量已由2018年底的9476家降至5005家。

建立联动机制 保险防险共补短板

非洲猪瘟在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重创的同时,也给农业保险带来了重大冲击。

据人保财险农险部副总经理林长青介绍,2018年,人保财险养殖业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94.8亿元,市场份额约53%,其中承包生猪1.8亿头,373万户次,承担风险责任1156.7亿元,为全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险支撑。但今年受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影响,生猪保险业务发展放缓,赔付成本进一步上升。

如何提高农业保险助力重大疫情防控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保险在生猪产能恢复中的作用,是目前行业亟需合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对此,张峭表示,从2007年以来,生猪保险保障水平在逐年增长,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承保的生猪数量增加,但保障水平并没有提高,可能还有下降,每一头猪保的保额相对其价值来说没有提高。

张峭指出,目前我国生猪保险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产品种类比较少,只有死亡率保险,价格保险试点很少,疾病、伤残的风险没有得到保障。二是保障水平比较低,还是成本保险,虽然保额现在提高到1500元/头,但保障水平仍然较低。三是验标核查的技术比较落后,道德风险严重,存在多次投保、多次赔付的现象,现在保险机构正尝试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这种风险。

据银保监会财险部农业保险监管处副处长毕道俊透露,从2008年开始到今年,养殖险发展都处于亏损状态。今年1-9月份,整个养殖险赔付率已经达到了140%,生猪保险简单的赔付率也已经达到132%。如果十多年来生猪保险的发展一直是亏损状态,问题不可小觑,这个状态对于生猪保险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谈到解决办法,毕道俊提出,农业保险不是保险公司一家的事,各方要明确职责和分工,进一步加强合力。针对生猪恢复产能,目前各行业、各部委也在出台相关政策,监管部门在发挥保险政策的同时,还要立足保险的市场规模、经济规律,立足长远,避免一哄而上,要考虑统筹协调,避免政策上的叠加效应而导致生猪价格大起大落。从地方的层面来看,要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针对非洲猪瘟外在性、突发性、大灾性的特点,以及应对未来种植业、林业可能产生的大灾风险,业界要考虑探索建立一套保险应对大灾的机制,能够快速地应对疫情,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调动保险机构的积极性。

对于生猪保险的“补短板”工作,很多政府相关人士、行业人士和资深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相关建议。

农业农村部计财司金融保险处处长王胜提出:目前生猪保险最核心的目标是提标、扩面、增品,这也是农业保险最核心的目标。对此,他建议要建立多方联动的行业管理机制,落实生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赋能生猪保险,探索生猪保险费率、保额的动态机制,通过生猪保险的发展来提升生猪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林长青建议进一步提升生猪保险覆盖面,及时发放猪扑杀后的相关补助,加快构建多方联动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养殖险再保险支持力度等。

安华农险业务总监赵乐表示,要清醒认识保险行业对生猪恢复产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行业要有职责、担当,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国有的、民营的,都应该体现自身的角色担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行业企业在研发推进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要懂得回归本源。

袁纯清指出,地方政府更应当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对保险行业而言,要抓住机会,打好保险、再保险、信贷、期货的组合拳,在承保过程中将风险前移,实现保险和防险的有机结合。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