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431582055/nwh/2020-0000362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0/09/07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市政府聘请第三方对我市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市政府聘请第三方对我市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近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市政府邀请浙江大学山东现代农业研究院作为第三方对我市28个重点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本次评估耗时一个半月,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审阅资料、查阅文献等方式,重点评估项目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宜居、支撑体系、综合效益等七方面内容,并从空间分布、产业融合、产村融合、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针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形成了有总体研判、具体分析、建议措施的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对我市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优势、工作成效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体研判。认为国家与地方政策为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新高铁为田园综合体服务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提供了大机遇,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我市农业、生态、文化展示窗口,为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了探索之步。认为临沂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率先起步、行动迅速、成效显著,位列山东省第一梯队,呈现出“山河千里、沃野万顷”与南方不一样的特色魅力,拥有“大农业、大规模、大景观、大平台、大融合”独到的体验价值与发展优势,能够发挥典型示范与面上带动的协同效应,为全方位、大范围实施乡村振兴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炼模式,发展前景可期。

评估报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28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提升引领型,该类型主题丰富、精彩纷呈,能够代表临沂特色,是未来发展重点。包括: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沂蒙泉乡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茶溪川田园综合体、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樱之崮田园综合体、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卧虎山田园综合体。二是培育完善型,该类型产业扎实、自然人文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包括沂蒙风情谷田园综合体、万亩七彩百合田园综合体、银杏田园综合体、龙园田园综合体、九间棚田园综合体、大殿汪·水浥田园综合体、金水河田园综合体、东蒙乐华田园综合体、崔家沟田园综合体、山里王田园综合体、金锣绿色康养田园综合体、水墨琅琊·茶芽山田园综合体、椿树沟田园综合体。三是转型发展型,该类型主题定位不明确或未体现优势,建议调整主题或转变发展思路,逐步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方向发展。包括西山里田园综合体、道口香田园综合体、厉家寨文旅田园综合体、采莲湖田园综合体、好运角田园综合体、奥正田园综合体、武河湿地田园综合体。

评估报告基于对上述总体判断和具体分析,凝练“强化特色,临沂样板;市场导向,持续发展;蓝图指引,协同共赢;改革创新,要素激活;强村富民,美好生活”等五大战略性建议,提出“分类引导、深挖主题、夯实产业、激活土地、强村富民、协同共赢、浙大赋能”等七项具体举措,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了案例借鉴。建议临沂牢牢把握京沪高铁二线规划建设的机遇,充分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市场,强化特色,改革创新,抓住农业本底,拓展产业链条,打造服务于长三角、京津冀,乃至珠三角、港澳台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文化生活体验基地。临沂田园综合体应以蒙山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发展蓝图为统领,与蒙山大景区充分结合,一主多强、优势互补、合力发展,做好大服务,赢得大市场。

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平台和重要抓手,是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乡村产业的主要载体,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下一步,我市将根据评估报告,进一步强化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主平台和重要抓手作用,归纳整合资源、放大要素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全域统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走在前列中贡献力量。一是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结合本次田园综合体的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进一步加强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建设;在政策支持上,加大田园综合体的土地指标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上,要加大融资政策落实和财政投入。二是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筑牢项目产业基础,将产业、生态、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增强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项目建设的同质化、单一化。三是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四是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和农民等建设主体作用,调动各方主动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五是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地方大胆创新,探索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的新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好样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进提供实践案例和有益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