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1-0000005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1/01/13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 市农业农村局加快实现强农富民新突破
临沂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 市农业农村局加快实现强农富民新突破

1月13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市“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有关情况及2021年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鞠成祥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田中锋 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

临沂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 市农业农村局加快实现强农富民新突破

“十三五”工作情况

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13万亩,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465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57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瓜菜等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保障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5%,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2.15%。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全省第一个发布农产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产自临沂”,培育价值过10亿的区域品牌11个,企业产品品牌7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分别达到807家、1067家、493家、49家。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县域村庄优化布局,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规划应编尽编。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全覆盖。累计解决了556.89万人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造林面积近79万亩、改厕100多万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培育省级美丽乡村134个、市级300个。

三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增幅。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30%、5万元以下的全部清零。

2020年工作总结

统筹全市优势资源,主动对接长三角,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坚持新发展理念,理思路、精谋划,聚合力、强举措,强农富民新突破加快实现。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筹集乡村振兴重大资金75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1亿元,同比增长10%。打造了全国两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级金改试验区其中之一。

二是重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良种良法等配套技术推广,新增高标准农田83万亩,粮食、油料、瓜菜产量分别达到416万吨、860万吨、72万吨。扎实做好以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猪存出栏量分别达到348.7万头、343.2万头,均居全省第一。

三是持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在全省创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新选配村党组织书记1407名,纳入专业化管理书记4410人、占比62.6%,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和专业化管理经验,在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推广。全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2022个。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9504个经济独立村,完成登记赋码99.91%、颁发股权证99.87%,较中央要求提前一年。

四是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扎实开展了“三清四整”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兰陵、临沭、平邑有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完成了2208个村道路硬化、1533个村饮水安全、5.48万户改厕任务,开工建设农村中小学32所、幼儿园82所。出台实施了全省首部市级美丽乡村条例,新培育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市级200个。

五是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种养结构调整,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农业产业强镇1个,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256家、家庭农场122家。打造了10大特色产业和6大产业集群,农产品供应基地,5个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深入开展“产自临沂”品牌推广活动,举办了优质农产品对接长三角地区启动仪式、上海推介活动,市级先后7次组织到长三角地区对接交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00多个,联合上海蔬菜集团授牌优质农产品基地100个。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达到10个,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近10万张,年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制修订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规程),梳理农业地方标准123项,初步建立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销标准规范体系。

六是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休闲旅游“后花园”。以传承沂蒙红色基因为引领,以发展“红”+“绿”+“金”高品质旅游为导向,推动旅游产品、设施、服务提质升级。新推精品旅游线路66条,提升旅游集散中心18处,改造旅游专线、风景大道12条。分批分步打造“绿色风情、红色沂蒙”旅游环线、“两纵一横一连”沿河快速路网,加快构建“一环二圈九通道”快速高效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七是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大后方”。借助农产品供应和人员交流优势,两地政府、企业之间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频互动、高效对接。与江苏徐州等市开展“跨省通办”,异地审批提速60%,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引进了新城控股、申通快递、绿地集团、房德集团、乡伴集团等长三角地区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临沂。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三步走”,加快探索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是毫不放松抓好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抓好465万亩粮食功能区建设,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7万亩、总产416万吨。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生猪存栏量达到365万头。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预警、保障工作机制,有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是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三步走”。按照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智慧化、产品标准化要求,提升基地建设水平。筹划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系列活动,联合制定完善优质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新授牌沂蒙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00家,不断扩大“产自临沂”品牌影响力,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销售额年增长10%以上。统筹城乡空间,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着力推动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提档升级,叫响“红色沂蒙” “康养临沂”等品牌,吸引更多长三角游客来临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坚持以农招商、以商招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农文旅商务洽谈活动,研究制定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以及长三角客商来临沂考察交流、投资兴业。

四是集中精力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三清四整”,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培育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市级200个。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培育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30个、示范村100个。

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利用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级金改试验区这一金字招牌,强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扎实推动河东区、沂水县、费县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创费县国家级试验区。

答记者问

0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统筹乡村振兴,作出“三步走”工作部署,努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在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中,采取了哪些积极有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乡村振兴“三步走”,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关键“第一步”。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长三角农产品市场,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营销品牌化,全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米袋子”等直供基地,为扎实推动“三步走”开好局、起好步。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印发了《临沂市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工作方案》(临农委发〔2020〕3号),明确了年度计划和近中期目标。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市级统筹管理,建立了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三方协同联动机制,实行县区到长三角中心城市交流对接备案报批制度。三是开展农产品调查摸底。对全市粮油、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以及兰陵蔬菜、平邑金银花、蒙阴蜜桃、沂南肉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单品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四是培植壮大产业基地。以长三角中心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方向,累计打造了优质农产品基地570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5个。初步建立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销标准规范体系,会同上海蔬菜集团授牌认定100家生产基地。已编制完成临沂市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录,涵盖10大类、513个单品。全市共培育价值过10亿的区域品牌11个,企业产品品牌7个,“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236家、产品40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19个、省级21个。五是举办系列对接活动。举办“产自临沂”对接长三角地区启动仪式、上海推介活动等,累计签订各类供销协议100多个,持续扩大了“产自临沂”品牌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02“十三五”期间是如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围绕“五美”(规划科学布局美、基础完善设施美、环境清新生态美、服务健全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建设目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努力形成了点上出彩、片上成景、面上优美的发展态势,打响“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的品牌形象,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奠定了基础。一是坚持十片连治。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每年建设1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选取8个左右的村庄,挖掘特色,统一规划,在全市布局了一批如蒙阴县椿树沟山水生态型片区、沂南县马牧池红色旅游型片区、临沭县郑山街道埠前休闲观光型片区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9个、涉及村庄400余个。二是开展百村示范。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实施省、市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原特色利用、原居式开发、原村庄提升,将历史、红色、农耕等元素贯穿乡村建设全过程,培树了一批沂水县桃棵子村、郯城县贾湾村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0个。三是推动千村提升。注重发挥示范典型引领作用,带动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促进全市村庄(社区)查漏补缺强基础、整治环境提精神、丰富内涵增气质,不断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047个,村庄整治率达到100%。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