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2-0000029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图文解读 | 发布日期 | 2022-11-22 |
文号 | 临政字〔2022〕108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文字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政发〔2022〕13号),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8月25日,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市气象局会同市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谋划,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强化气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提出工作举措,明确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二、政策依据 《方案》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结合临沂实际,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主要内容 全文共七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第二、三、四、五、六部分为重点任务,第七部分为保障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加快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提供坚强支撑。到2025年,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90%,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气象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更加显著,智慧气象业务能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走在全省前列。 (二)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气象观测网。优化和健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科学加密建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完善气象、农业、生态、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完善以数值预报释用为基础的现代天气业务,强化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应用,预报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空间分辨率达到公里级,时间分辨率达到逐小时。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充分依托数字政府系统建设资源,夯实气象服务基础支撑,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智慧气象服务精细度。完善气象信息支撑系统。积极推进数字气象融入“城市大脑”公共基础平台,探索气象数字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强化气象科普供给能力,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内容,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增强社会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四)提升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加强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监测分析,做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化地面作业点布局,在重点山区布设智能遥控地面催化剂发生器,在粮食、果蔬等主产区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区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 (五)强化气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粮食产量定量预报,强化“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安全气象服务保障。实施“商贸物流城市”气象保障行动。开展高速服务区、物流园区、仓储集聚区和商贸集散地等不同功能区的气象影响预报业务。实施“城市安全”气象保障行动。开展城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数字化、精细化城市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发展基于影响的城市气象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实施“气象+”赋能行动。面向重点行业开展全链条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推广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产品。 (六)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气象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业务科研深度融合。构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深化气象创新开放合作,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交通、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等行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协同发展,围绕气象发展需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气象干部培训纳入地方组织干部培训计划,加快培养高水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人才。 (七)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各级政府将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内容纳入相关规划,落实资金、用地等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建立市气象局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实施保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气象法规规章贯彻落实。加强气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气象标准化应用。三是加强政策支持。把支持气象高质量发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气象高质量发展。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 |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