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431857656/fgw/2021-0000160 发布机构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 2021/03/15
文号 临政办字〔2021〕17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临政办字〔2021〕1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2日


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发展改革委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行动,紧盯“三个定位”,聚力“四个统筹”,加快“三个转变”,狠抓“六稳”“六保三促”,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良好。

(一)经济发展顶压前行。牢固树立“防疫+”思维,制定实施“六保三促”工作方案,扭住短板弱项,精准施策、聚力突破,经济运行快速回升、持续向好,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好于预期。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05亿元,增长3.9%。居民就业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4%。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8万人,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军人1022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6%。财政收入总体平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亿元,同比增长6%、居全省第2位;地方级税收收入290.2亿元、同比增长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9%、居全省第1位。工业生产持续加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居全省第4位。投资支撑不断夯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居全省第7位,其中“四新”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1.5%、44.9%、23.6%,民间投资增长8.3%。18个项目列入2020年省重大项目,在建项目数居全省第1位。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8.2亿元,增长0.2%。外贸外资高速增长。全市进出口1167.2亿元、增长39.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43.3亿元、增长84.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0.5%。金融保持稳健运行。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193亿元、较年初增加11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09亿元、较年初增加1089亿元。

(二)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持续做好“压、转、育”三篇文章,我市代表全省迎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实地评估获得好评。落后动能加快淘汰。深入推进“四上四压”,出台《临沂市2020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制定板材行业装备工艺及生态环境准入标准,累计压减板材产能226万立方米、焦化产能70万吨。有序推进钢铁、焦化产能整合和布局调整。狠抓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临沂市耗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警调控、督导调度,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和煤炭消费压减均超额完成任务。传统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以木业转型为突破,示范带动食品、冶金、机械、建材、化工、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4家企业成为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企业上云三年计划,推动“老树发新芽”,全年传统产业实现产值3950亿元、增长9.7%。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培植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顺和直播电商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形成规模,快手注册商家数量居全国第1位、交易额居全国第3位,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52.8亿元、居全省第3位,“四新”经济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功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省级特色小镇2个。落实“十优”产业倍增和“名企培植”计划,深入开展产业小镇建设擂台赛,持续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兰山区获评“中国木业生态科技城”,4个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罗欣药业、山东玻纤成功上市。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省长质量奖达到5个,2个产品获“泰山品质”认证,我市在全省市级政府质量评议中获A级等次。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攻坚“四项工程”,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18项、行业标准276项。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660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4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落户临沂。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969件、增长30.52%,20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总量达到72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0%。

(三)乡村振兴全面起势。按照“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定位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聚焦“五大振兴”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实施“三步走”。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成功举办2020临沂优质农产品(上海)推介活动,“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联合上海共同认定供应基地100家,签订产销合作协议100多个。实施景区景点提升工程,沂水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沂南县入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策划推出60条精品旅游线路。赴上海、苏州、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举办文旅系列推介活动,“亲情沂蒙、红色临沂”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先后与绿地、立邦等大型企业集团签订投资合同30个、总投资263.2亿元,全市在建续建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资项目270个、到位资金275亿元。农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新增高标准农田83万亩,提升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5个,粮食、瓜菜、油料、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16万吨、860万吨、72万吨和12.2万吨。平邑金银花优质产品基地获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5家。农村改革持续深化。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新培育市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56家、家庭农场122家。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达到39.8万亩。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出台全省首部《美丽乡村条例》,完成1881个村道路硬化、5.48万户改厕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平邑县获批全国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验区,蒙阴县入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强化。175项重点水利工程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圆满收官,共解决5109个自然村、458.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发展格局不断放大。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谋划发展格局,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高水平开展宏观谋划。科学编制全市“十四五”规划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做好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能源等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牵头编制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村庄规划,加强规划衔接,确保全市“一盘棋”。高质量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成功筹办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部署会暨首次联席会议,举办首届中国(临沂)进博会鲁南经济圈专场等系列活动,着力构建鲁南经济圈发展的“四梁八柱”。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细化落实46个跨省合作事项。深化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合作交流,推出十市居民凭身份证游景区门票打折等优惠政策,举办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小型戏曲展演、淮海经济区横渡沂河大奖赛等活动。高标准提升发展承载能力。加快西部新城、国际生态城、高铁片区建设。完成城建重点项目投资195亿元、增长25%。临沂市获批四星级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级),沂水县、蒙阴县获批四星级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县级)。扎实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岚罗、新台、京沪高速改扩建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实现“三纵三横”和“绕城闭环”双目标,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成为全国首批14个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之一。双岭高架与京沪高速“高接高”,沂河路西延打通,北京东路、湖北路拓宽改造竣工,陶然路改造提升、北京路沂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武汉路祊河桥建设顺利,城市环线道路“贯通”。新建5G基站5000个,主城区5G信号实现全覆盖。高起点扩大对外开放。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坚持把商城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一体化布局“商、仓、流”,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达到4403亿元和6847亿元。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京东物流鲁南云仓、罗滨逊智慧云仓、济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场站一期、山东高速鲁南物流园等建成使用,G2新型科技物流基地、网营物流智慧供应链运营中心、顺和智慧物流园推进顺利,启阳机场开通首条国际货运航线,我市成为“齐鲁号”欧亚班列三个集结中心之一。

(五)深化改革成效明显。以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为主线,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改革,123项改革任务加快落地。办事流程更加简化。出台首批“1+15”流程再造方案,形成“一件事主题服务”等地方化流程再造方案。开发“一链办理”业务申报系统,办理时限、审批材料、办理环节、跑动次数分别压缩65%、48%、63%和74%;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全省首创上线“政企直通车”,“爱山东”APP上线服务事项数量居全省第1位。人才制度更加完善。实施“才聚沂蒙”行动,创新提出23条“一揽子”支持政策,开发上线“临沂人才工作网”,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人才集团。组建9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12家企业被评为省产教融合型企业,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成招生。资源要素配置更加精准。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3个月。建设全省首个市级“读地云”平台,盘活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6.04万亩、供地5.6万亩。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新组建农业发展、沂蒙建工等企业集团,完成15个国企混改项目。22户省定国有“僵尸”企业分类退出,2.3万名国企退休人员完成社会化管理移交。市场环境更加有序。开发区改革基本完成。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建立健全“免罚清单”机制,596家企业列入检查“白名单”。出台全省首个网监基础建设地方标准,创建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诚信建设更加规范。推行差异化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投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体系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开展“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府机构失信问题整治,377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六)三大攻坚战进展顺利。树牢底线思维,坚持标本兼治,持续巩固和扩大攻坚成果。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顺利通过脱贫攻坚省级评估验收。探索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积极开展解决相对贫困试点,科学编制脱贫可持续发展规划。兰陵县压油沟、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2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获评2020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东西扶贫协作地区重庆城口和对口支援地区青海海晏全部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持续开展工业污染、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15、居全省第8位。城区24段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并通过省级“长制久清”评估,14个国省控断面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共淘汰国三柴油货车3.6万辆,占全省淘汰数量的19%,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12个县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编制。重大风险防范有序推进。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连续25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成功抵御沂沭河60年一遇大洪水。获批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越级信访量、刑事警情、法院立案量持续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20项重点民生实事,做到基本民生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87元,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66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8元、增长6.3%。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市民生支出638.2亿元、增长11.5%,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0.5%。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7所,56人及以上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实现清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77所,全面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299处,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87.7%。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312所,农村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4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建成区供热主管网实现全覆盖,铺设雨污水管网208公里。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3304公里,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圆满收官。社会保障不断强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2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0万。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在考核验收中获优秀等次,成为10个获得追加奖励的城市之一。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提标惠及23万人,救助困难残疾人22.3万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4%,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做法在全国推广,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十连增。新开工棚户区安置房8296套,老旧小区改造7382户,开工率均为100%。顺利通过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验收,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综合能力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顺利通过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作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全国课改实验区红色教育现场会、萨马兰奇杯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在我市举办。改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0处,推出民族歌剧《沂蒙山》临沂版、芭蕾舞剧《沂蒙》等精品力作,“第一书记”电视剧《遍地书香》入选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剧目,举办2020“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和“同源”中国画作品展,柳琴戏《崔家沟》等5部作品入围“泰山文艺奖”。成功举办首届山东(临沂)体育用品博览会、临沂市第七届运动会,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达到4288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消费仍需挖潜,文旅消费动力不足,住宿餐饮业恢复较慢;投资仍需强化,大项目投资支撑不足。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弱项,人均财力水平有限,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积极性尚未被充分调动,社会治理体制仍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这些困难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增长高于全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工作中,突出抓好十个方面:

(一)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人才兴市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培育创新平台。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着力建设应用科学城二期、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木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建立1家市级产业研究院。抓好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建设,构建多层级创新平台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到35%。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骨干企业三年培植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梯次培育一批“领头雁”,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形成“龙头带动、中等抱团、小微众创”的发展格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才聚沂蒙”行动和沂蒙“双创”领军人才工程,积极发挥人才集团作用,力争培养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人,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促成落地一批优质人才项目。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布局一批“离岸创新中心”,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承接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创新成果为临沂所用。加快组建临沂大学医学院,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和“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内部治理改革,赋予科技创新更大自主权。市级科技投入再增长30%,引进转化高端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二)更加注重纵深推进动能转换。聚焦“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新路径”,持之以恒抓好“三个坚决”,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更大成效。落后产能淘汰再加严。用好能耗、安全、环保、亩产效益评价等措施,分行业制定和优化转型方案,持续推进淘汰类装备清理,依法依规处置违规产能,严格执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办法,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加快落后产能市场出清。传统产业改造再加力。加快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度,一产业一专班抓推进,缩短“空笼期”,尽快取得突破。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深化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和“3+N”工业互联网体系培育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一体化服务产业升级。全市八大传统产业产值突破4200亿元、增长8%以上。新兴产业培育再提速。加大扶持力度,深化与省产业研究院合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精品钢基地建设,力争山钢永锋一期、钢投优特钢、钢投110万吨焦化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推动集群企业采用智能制造新模式,争取4-6家企业列入省“现代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抓好高新区磁电产业国家创新集群试点、经开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重点项目高端化。

(三)更加注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三步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三步走”。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城市合作协议落地,联合认定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100家。抓好恒大水世界等重大项目建设,策划推出、倾力推介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力争年内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480万人次、旅游收入49.2亿元。顺应产业转移趋势,着眼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积极承接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承接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转移,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耕地红线保护,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80亿斤以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引导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开展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解决技术试点,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扎实推进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抓好沂水县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改善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做好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工作。

(四)更加注重发挥扩大内需作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创造新需求,为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实支撑。着力增加现代服务供给。科学编制《临沂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新经济,重点推进20个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分行业确定一批市级示范小镇和特色产业示范集群,打造一批服务业创新发展亮点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发挥“齐鲁号”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启阳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开放作用,以大流通促进“大循环”“双循环”。做好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强化结果运用,推动服务业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激发消费潜力。继续推进“放心消费在临沂”创建,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鼓励发展新零售、直播带货、网红经济、首店经济、宅经济、旅游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加快城市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旅游“打卡地”,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提速、融合发展。办好第二届临沂进口商品博览会,推进出口产品进商超试点,扩大进口优化市场供应。扎实推进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和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加快建设“会聚临沂”云会展平台,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制定落实年度强投资工作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形成“项目包”,滚动实施“四个一批”,围绕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军民融合、“两新一重”等领域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力争过亿元新开工项目超过400个,竣工投产项目350个。聚焦国家确定的九大投资领域,谋划实施一批专项债项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全服务体系管理,深化“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落地见效。

(五)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对标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落实中心城区提能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三大行动,推动城市建设有更大进展和突破。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临沂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村居梯次布局、有机衔接,打造“龙头引领、组团发展、深入融合”的城镇村发展格局。优化城市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北城重点做新做精高铁片区开发、北城三期;老城积极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南部加快退城入园,抓好高新区科技人才港片区建设;西部加快木业、商城转型,推动产城融合,建设西部新城;东部谋划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发挥小城镇“城尾乡首”优势,统筹谋划、梯次推进,培育一批示范性特色小城镇,打造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引擎。推动交通互联。开工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临淄至临沂高速、临沂启阳机场候机楼改扩建及附属工程、费县和临沭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临港疏港铁路、沂水清沂山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围绕打造“153060”快速交通圈,重点实施G518临港至临沂段快速化改造、沂河路快速化改造、滨河大道改造提升等市域快速路网和沿河快速路网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精细城市管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全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出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大力建设5G基站,达到10000个,实现县城及重点乡镇5G信号全覆盖。全面提升公用事业保障能力,新增供热能力110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供水管网40公里,改造提升30万吨水厂,建设燃气管网60公里。

(六)更加注重增强内生动力。全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优化政务服务。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并实现网上可办。深化一件事“一链办理”改革,新推出面向企业、群众各50项主题式“一链办理”服务事项。深化政务服务“全域跨域通办”改革,新推出100项“全市通办”事项,基本实现高频审批事项跨区域“一次办好”。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扩大“拿地即开工”实施范围,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产业聚集区区域性评估评价完成60%以上。加强诚信建设。建设诚信政府,领导干部带头重诺守信,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以政府诚信、干部诚信引领社会诚信。探索建立覆盖所有机构和个人的诚信账户,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和完善失信约束有关制度措施。开展市级信用平台二期建设,提升数据归集处理、清洗挖掘、应用服务和分析预警能力。深化企业改革。突出抓好市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强化财税金融支撑。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继续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放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注重减税降费系统集成,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东岳机械、翔宇药业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推动临商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银行机构完善法人治理。推进法治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制定“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提高合法性审查质量,配合做好《临沂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临沂市法治乡村条例》《临沂市健康乡村条例》等地方性立法,创新“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完善“不罚轻罚”清单,提升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

(七)更加注重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放大商贸物流优势,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商、仓、流”一体化发展。用好临沂商城平台,加快建设新明辉智慧仓储、罗滨逊智慧云仓、传化智慧物流、临沂商谷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改造兰山老市场片区。推进智能仓储建设,继续实施500万平方米智能化仓储建设工程,新增标准仓储面积120万平方米。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建好临沂商贸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和山东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加速国际陆港和沿G2新型科技物流基地建设,培育3家网络货运骨干信息平台,顺和物联智慧云平台、国际智慧物流园项目建成运营。积极开拓新市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利机遇,积极扩大优势产业产品出口。开展境内外百展市场开拓活动,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用好保税跨境电商“1210”政策,大力培育新兴贸易业态。深化完善开发区改革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省级“一带一路”试验区建设,积极推动奥德集团安哥拉工业园、澳大利亚油气田开采、鑫海科技镍矿开采加工等园区和能源类重点项目建设。精准实施双招双引,抓好意向项目、签约项目落实落地。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当好鲁南经济圈发展排头兵,加快推进重点合作事项,形成两圈联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跨省合作事项细化落实,认真贯彻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市级层面落实举措。深度参与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承办好淮河生态经济带第3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增强区域联动效应。

(八)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两山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继续落实“6+2”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扎实做好高排放企业退城入园、物流市场搬迁整治、散煤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突出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推动大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加强水污染防治,争取18个国控断面考核达标率稳定达到100%。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深入推进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加快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落实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大“双控一压”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加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深化蒙阴县“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生态文明实践区建设。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不断推动河湖治理上档升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施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完善林长制体系,强化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管护。扎实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3000亩,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率达到75%以上。加快提升废旧家电处理能力,积极推进山东中绿再生资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九)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更高质量就业。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挖潜并举,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拓展新的就业空间。深入推进“创业沂蒙·乐业临沂”行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推广“互联网+就业服务”,拓展线上招聘服务,满足劳动者求职需求。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聚焦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参保城乡居民等群体,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继续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类分档制定临时救助标准,健全完善小额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急难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以及“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工作机制,提升兜底保障能力。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积极应对老龄化,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推进政策向护理型床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倾斜,开展社区助老食堂试点,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85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2979套,依法依规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完善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优待抚恤、医疗保障等措施,建好双拥工作平台。更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稳步增加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健全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小学大班额“动态清零”。深化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元发展。全面实施健康临沂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优化城市医联体区域布局,覆盖城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和部分县区级医院,做实做强县域医共体。积极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继续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力争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提升改造项目竣工,申请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行市。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建设,改造提升滨河健身长廊,举办好第二届山东(临沂)体育用品博览会和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届中国沂河体育节、临沂马拉松赛等各类体育赛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统筹城乡文明创建,深化全域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沂蒙精神弘扬“十大行动”,编制《沂蒙精神弘扬工程规划》,开展沂蒙精神纪念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办好第二十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重点推出电影《笃行》《大突围》、电视剧《沂蒙山小调》《九月火车》、大型交响组歌《最亮的火焰》、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长篇文学《沂河大传》等文艺作品。

(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塑造安全环境。着力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等重点领域协调机制,坚决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着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常态开展季度“执法评估”和企业“全要素”量化评价,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第三轮安全生产巡查,严格执行企业责任事故“四项制度”,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应急抢险队伍、装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保障水平。落实“四个最严”和党政同责,加快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扎实推进“食安临沂”建设,守住“舌尖上的安全”。着力确保经济运行安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和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维护煤电油气运等安全。加强政府债务预警监控,用足用好再融资债券政策。压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防控主体责任,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大力推进非法集资排查整治,积极稳妥推进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处置,重点做好担保圈核心企业风险化解工作,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着力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加快推进蒙河双堠水库和沂河黄山闸前期工作进度,实施重点平原洼地邳苍郯新片区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大中型水闸和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提升防洪能力。新建河道拦蓄工程、雨洪资源工程和抗旱水源工程,实施中心城区骨干水系连通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着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扎实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市县乡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合成化巡防联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把“六强、六富、六精”任务细化落实到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上,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更大力度、更实办法、更强措施,推动各方面各领域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附件: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


附件


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


指 标 名 称 计算单位 2019年实际 2020年 2021年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一、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600.25 4805 3.9
6.5左右
二、三次产业





粮食产量 万吨 412.74 416.48
416.5
新造林面积 万亩 13.7 11.02
0.7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6.2
7.8
6.5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53.2 54.3
54.8
三、三大需求和利用外资





固定资产投资 % -23.5
4
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3.5
0.2
6.5左右
外贸进出口 亿元 836.7 1167.2 39.9
高于全省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3.87
140.5
稳定增长
四、高质量发展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1.7 2.18
2.2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3.01 3.9
4.5
五、财政物价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30 349.8 6
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102.9 102.8

3左右
六、城镇化水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42.65 42.61
42.6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2.75 预计53.7
54.5左右
七、教育卫生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万人 4.6 5.6 21.7 5.6 达到省定标准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6.48 预计6.53
6.65
八、就业收入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16 2.44
4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1.96 10.2
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8.1
4.6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6.1
4.1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9.8
6.3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九、社会保障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708.2 726
734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1020 1050
1066
棚户区改造开工量 21000 8296
2979
十、防震人防





年末地震观测台项数 项/台 152/90 154/90
156/92
新增人防工程 万平方米 25.99 42.7
22
十一、安全消防





每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01369 0.00876
0.00824
新开工消防站/新增市政消防栓 7/303 5/404
2/260
万车死亡率 人/车·万车 1.01 0.985
0.96
十二、节能减排
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煤炭消费压减和主要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等约束性指标。



 
附件【临政办字〔2021〕17号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pdf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