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任务目标要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嘱托,坚持把扶贫审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创新扶贫审计监督方式,加大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力度,实现了扶贫审计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审计新路子,充分发挥了审计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监督和保障作用。最近,市审计局被山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18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省仅有30个单位获得该荣誉,也是全省审计系统唯一一个获得该荣誉的市级审计机关。
一是持续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促进扶贫政策落地生效。以推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基本任务目标实现,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对全市所有有扶贫任务的县区、乡镇持续为期3年的政策跟踪和项目资金全覆盖审计,密切关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着力揭示和反映阻碍政策措施落实、制约资金整合等体制和制度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助推中央及省市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落实。通过对16个县区(含开发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跟踪审计,审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9亿元,客观反映扶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揭示了扶贫工作机制落实不力、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项目效益不佳、农村改厕工作缓慢、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审计建议40余条。通过审计,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收回、调整违规使用的扶贫资金573万元,避免和挽回损失158万元,推动78个扶贫建设项目和资金发挥效益5467.45万元。建立扶贫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查出问题“回头看”,对账销号抓落实,加大审计整改督促力度,去年扶贫审计发现的218个问题已全部得到整改完毕,各县区根据存在问题和审计建议,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32项。
二是创新“嵌入式”扶贫审计,促进资金项目规范管理。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要求,从全市审计机关选派精干审计人员充实到市扶贫办,组建派驻扶贫审计监督组,市及9个县全部构建起了“嵌入式”扶贫审计监督模式。采取市县联动、异地交叉审计的方式,对全市16个县区及开发区2013年以来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开展了督查审计,审计扶贫项目3111个,扶贫资金16亿元,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有关县区、乡镇和部门单位制定完善规章制度38项,促进健全完善了扶贫资金监管使用机制。向6个县反馈了跟踪审计发现的一般性问题649个,重大问题疑点线索41个,督促问题整改到位,健全完善机制,促进全市脱贫攻坚精准到位、取得实效。其中:向市纪委监委移送处理正县级领导干部1名。市政府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出台了《临沂市加强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办法》,规范扶贫资金资产管理,促进了扶贫资金资产效益的发挥。
三是深入推进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脱贫责任落实。创新开展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把村居干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履行脱贫攻坚责任作为审计重点内容,着力关注政策落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运营情况、脱贫效果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强化了村居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着力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9月以来,全市共对12078个村居12652名村居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各类问题资金221.27亿元,移送处理村居干部1072人、非村居干部93人,成功化解信访案件517起。通过审计,查处了一批村干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违规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村居干部的经责意识。
四是打造“第一书记”品牌,促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市审计局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始终牢牢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着力让党的扶贫政策惠及所驻村及贫困群众,真心用心帮助村集体和百姓脱贫致富。市审计局派驻前三任“第一书记”共为派驻村筹集扶贫、教育、交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资金6500多万元,帮助村集体和贫困群众拔了穷根、摘了穷帽。在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和第三批第一书记总结会议上,市审计局第一书记作了典型发言,市委主要领导予以高度认可。今年,在连续三任第一书记被评为全市第一书记标兵的基础上,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又高点起步,截至目前,共投入扶贫、村村通道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继续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