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0-0000200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执行效果评估 发布日期 2020/12/28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完成“三农”工作硬任务的实施意见》执行效果评估报告
《临沂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完成“三农”工作硬任务的实施意见》执行效果评估报告

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9.8亿元、增长0.8%,增加值429.7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79元、增长9.8%,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共争取省级以上农业农村政策性项目49项241个,获得中央、省财政资金15.5亿元;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在临沂市召开。

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着力培育壮大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做优现代种养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9年全市粮食、蔬菜和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12.74万吨、765.8万吨和140.68万吨。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园区)939个、面积达到570万亩,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达到7个。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分别达到807家、1250家和432家,其中郯城县农大家庭农场、恒丰农机合作社、金丰公社社会化服务经验被列入全国典型案例。二是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坚持“红色沂蒙,大德务农”的三农情怀,叫响“苍山蔬菜、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费县核桃、蒙阴蜜桃、沂南黄瓜”等区域公用品牌。全市“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达到415个,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05个,其中品牌价值过1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11个、企业品牌7个。持续提升“产自临沂”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举办了兰陵菜博会、第七届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等,成功筹备了2019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青岛沂蒙周暨“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三年百城”首次推介活动。三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培育金胜粮油、鲁州食品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企业,加快建设莒南花生加工基地、河东脱水蔬菜加工基地和沂水食品加工强县,构建了门类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食品产业体系,形成了畜禽肉类、粮油、蔬菜等11个较大的产业集群。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支持优势产区建设批发市场,平邑县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32个田园综合体重点项目投入资金达75亿元,目前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达到5个。

二、做好“引”“育”结合文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在引进高端人才和培育本土人才上下功夫。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四雁”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意见》《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推广兰陵县首创的“四雁”工程。“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在全国推广,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8万人,累计达到14.5万人,市农广校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二是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强化平台建设,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45家;打造省级专家服务基地6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浙大山东(临沂)农研院正式启动建设,将以农业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科研服务平台为定位,努力打造成为临沂、乃至山东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全国新时代“三农”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国际农业合作的“新标杆”。

三、传承沂蒙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倾力打造沂蒙精神文化品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一是实施沂蒙精神传承行动。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讲好沂蒙故事,打造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涌现出沂南县常山庄、临沭县朱村、沂水县桃棵子、平邑九间棚、莒南厉家寨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名村。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遗传承实训基地,扶持带动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户。二是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持续深化“四德工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168个,实践站3826个,县级以上文明镇村达到3129个,基本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居全覆盖。建成公益性公墓733处、墓穴79.8万个,沂水县殡葬改革经验被作为全国典型案例推广。三是加快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全市建有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18处教学点,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25家,蒙阴岱崮、费县大田庄等美丽乡村片区有规模、有特色,竹泉村、椿树沟、压油沟等乡村旅游品牌叫响省内外,201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900万人次。

四、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村庄规划先行,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96个试点村均已形成规划成果。围绕“路厕水电户户通”,完成3796个村、331.26万人的农村饮水建设任务;对587个村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处置,完成农村改厕11.58万问题户整改任务;建设“四好农村路”4700公里;建设配电线路2413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5.15万户。二是整治乡村环境。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市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63.3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3%。推进“绿满沂蒙”行动,完成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18.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2%。蒙阴县被列为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个1000”工程,完成投资3.36亿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高标准创建省级示范村13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5个,创建“美在农家”示范村200个、示范户3000户。

五、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创新党支部书记管理模式,抓乡促村、压实责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建强村级班子。在全省创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新选配村党组织书记653名;在全省率先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首批纳入3553人;实施“抓乡促村”专项行动,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382个。兰陵县、蒙阴县创新村党支部书记选人用人机制;郯城县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工作调查获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批示。二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基本完成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修订。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成规范化综治中心4200个。落实“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法律顾问”制度,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全部建成。费县成为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改革村9443个、占98.94%,沂水县经验被列入全国典型案例。深入开展经济薄弱村三年清零攻坚行动,在全市120个村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42个,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提高至94%,3万元以下基本清零。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