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gdj/2018-0000251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建议和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 发布日期 | 2018/10/15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总结 |
|
在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市委督查落实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支持下,市文广新局圆满完成了市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建议和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市文广新局办理人大建议7件,主办2件,协办5件;政协提案33件,均为分办。40件建议提案中,涉及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9件,占22.5%;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6件,占15%;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领域的6件,占15%;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11件,占27.5%;红色文化领域的3件,占7.5%; 其他领域5件,占12.5%。40件建议提案均按要求上传网络办理系统,寄送纸质版答复,并以电话、短信、面谈等方式将答复意见告知代表委员。 二、主要做法 (一)压实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责任 市文广新局高度重视建议提案的办理及落实工作,坚持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为推进全市文化发展、做好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此,市文广新局成立了专门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一个建议提案进行分组研究讨论,提出办理责任领导、承办单位、办理时限等初步意见,报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并形成会议纪要促落实。切实做到了“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保质量”。 (二)严格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流程 根据《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通知》(临督委办〔2018〕3号),明确建议提案办理原则、要求、流程、方式等,对交办、调研、办理、面商、审核、答复等各环节予以严格规范、跟踪、督查。建议提案答复内容须由承办单位在与代表委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答复意见,由分管负责人把关,经主要负责人审阅后,局办公室按照统一格式印发后寄送到代表委员,确保给予代表委员以满意的答复,保证了办理的质量。 (三)加强建议提案办理跟踪催办 由局办公室对承办的每件建议提案建立办理工作台账,跟踪督办,密切关注提案办理进度,对办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建议提案及时、高效办理。同时,积极与主办、分办单位联系,联手办理,互相配合,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保证办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办理效果 做好办理提案工作,重在落实,市文广新局改变过去办理提案“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真正让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发挥作用,使有益的、合理的、可行的意见付诸实施。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议提案,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程平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祖丽梅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建议》、韩国华委员提出的《关于在北城新区建立市图书馆分馆的建议》以及各位代表委员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化建议,我局均积极办理推进。1.基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市里先后投资建成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成功连创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馆,中心城区“四馆”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市民342万人次。12个县区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12个县区文化馆中9个为国家一级馆,3个为国家二级馆;6个县区建有博物馆。全市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32个。2.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15届书圣文化节、17届广场艺术节、17届民间秧歌会、9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会格局。组织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工程,市图书馆“尼山书院”每年开展国学普及、经典诵读、情趣培养等公益文化活动200余场。市文化馆开办了近20个专业的免费培训课程,每年培训社会各界学员近5000人次。3.市图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市图书馆现有藏书80.9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43.32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持证读者77082人,现有临沂市区国税局、罗庄区地税局、蒙山分馆等3处分馆以及近20处流通服务点。2017年实际开放311天,共接待读者139万人次。并已经向市政府提报了《关于在北城新区建设市图书馆分馆的报告》。 (二)传承传统文化建议提案,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发 孙百琴代表《关于大力弘扬孝文化,着力打造“孝道临沂”的议案》、王淑情委员《关于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建议》、黄慧文委员《关于在我市加大弘扬传统文化力度的建议》、卞成飞委员《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建议》以及各位代表委员提出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合理化建议,我局均积极办理推进。1.加强文物保护。推进《临沂市文物保护条例》《临沂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制定。积极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启动工作,以创建为契机,推动王羲之故居片区地上文物遗存规划利用,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乡村记忆”工程,26家单位入选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67个乡镇、116个社区建有历史文化展室。圆满完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馆藏登记文物数量由普查前的4万余件/套,增至29万余件/套。2.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临沂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与管理办法》,编撰《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41个,市级210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22人,市级80人。开展全市非遗普查工作,历时两年,共普查出非遗线索10000余条,项目3600余项,一批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得到抢救和保护。2017年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首届中国(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3.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制定《关于组织开展“十大文化工程”传承临沂传统文化的实施方案》,编撰了《临沂市历史文化名人》、《临沂历史名门望族》、《临沂历史书院》等十余部丛书。开展“感悟传统节日,传承文化薪火”系列文化活动,突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特色,共安排35项具体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传承。4.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近年来我局共举办了15届书圣文化节、9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会格局。挖掘儒家文化资源,市图书馆设立尼山书院,各县区图书馆设立尼山书院,并在基层延伸建设乡村儒学大讲堂。市图书馆、市兵学博物馆、王羲之故居、市博物馆等编印了“仁、义、礼、智、信、孝、廉”等系列优秀国学知识宣传资料,免费发放供群众使用。挖掘羲之故里文化资源,以市美术馆为载体,探索建立“两馆二院”的平台运行模式,举办六期“当代书法论坛”,举办当代书法五人展、“喜迎十九大、丹青绘盛世”2017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新沂蒙美术作品展等70多场书画展览。5.推出舞台剧精品。以沂蒙红嫂为原型的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在浙江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中,获得“梅花奖”,实现了文华奖、泰山文艺奖、梅花奖等全国、全省赛事大满贯。红色爱国主义大型情景组歌《沂蒙红崖》,先后组织了晋京演出、全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演出等,并获第九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现代柳琴戏《沂蒙魂》入选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同时入选山东省戏剧精品扶持项目。大型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组歌》,成功入选2016年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项目并纳入省委党校教学计划。2017年,以全国时代楷模赵志全为原型打造话剧《赵志全》,已于去年5月立上舞台。 (三)发展文化产业建议提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改造 王斐委员《关于全力打造临沂文化产业树立城市亮丽新名片的建议》、曹首娟委员《关于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以及各位代表委员提出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合理化建议,我局均积极办理推进。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发展到471家,同比增长14.3%,数量占全部规模(限额)以上法人单位数量比重6.78%,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9.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54.33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2%。2016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60.52亿元,占GDP比重为3.93%,占比提高0.57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分别位居全省第7位、第9位、第2位。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和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三大类的单位数之比为62.9:11.7:25.4,与2016年的74:9.1:16.9构成相比,文化服务业占比有较大提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117家,居全省第4位,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8.6亿元、10.9亿元,分别居全省第3、第2位,同比分别增长42%、60.2%,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文化服务业发展提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正加快向内涵式发展转变。3.发展载体更加稳固。不断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扎实推进文化企业、项目和园区三大载体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日益牢固。目前,全市已建成投资过500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600多个、过亿元的70个,获得省级及以上认定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和园区达到46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示范基地7家。4.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凸显。深入挖掘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文化产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沂蒙山、孟良崮、九间棚、厉家寨、红嫂、六姐妹等知名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城市数字影院实现迅猛发展。全市影院数量达46家,银幕数量达251块,2017年电影票房达14204万元,同比增长30%,居全省第6位,观众超过486.36万人次。依托沂蒙影视基地、临沂国际影视城等3处影视基地,整合全市影视产业资源,汇聚163家企业打造临沂影视产业联盟,推动影视产业全产业链整合发展,形成了集影视拍摄、制作、旅游为一体的影视产业集聚区,累计吸引200多个剧组来临沂取景拍摄。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县区立足传统手工艺制造产业基础,充分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郯城中国结、临沭柳编、莒南石雕石刻等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亮点。 虽然这几年我市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部门的要求,离代表委员们的期待,离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沂蒙精神,切实担负起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希望代表委员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文化工作,为文化发展多提宝贵建议,共同推动文化强市、文化大市建设。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10月15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