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大决策部署,以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抓好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基础设施更新和社区建设,让老城显韵味、换新颜。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设计先行,高标准谋划城市更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利益共享共赢;以人为本、公共优先,让群众享受更多城市发展红利;传承文化、保护生态,进一步提升城市魅力;区域统筹、持续更新,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坚持“留改拆”并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严格控制大规模拆迁、增建、搬迁,保留城市记忆。
三、更新内容
(一)区域范围。更新实施范围为临沂中心城区(包括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老城区为主。
(二)主要内容。功能性提升,完善生活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安全性提升,完善安全功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产业功能、打造就业创新载体;文化性提升,突出文化特色,完善人文功能、积淀文化元素魅力;生态性提升,完善生态功能、保护修复绿地绿廊绿道。
(三)更新重点。以补短板、惠民生为重点,鼓励建设完整社区,主要包含以下五类:
1. 城中村改造。以完善功能、疏解人口、改善环境为重点,优化空间结构、转换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系统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强弱电下地,增加文化场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开展城市标准社区试点,多出精品和亮点,少留遗憾。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各区每年至少建设一处城市综合公园或主题文化公园(连续三年),配建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等。
2.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落实《临沂市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要求,以改善小区居住条件为重点,完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把地上设施和地下管网结合起来,把屋顶光伏和亮化工程结合起来,规范物业管理,2022年完成中心城区1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市区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3. 15分钟生活圈建设。以完善便民、利民设施为重点,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建设一批游园,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善垃圾收集、公厕、市场、雨污分流、排水、幼儿园小学、文体设施、停车设施等。
4. 老旧厂(场)区转型升级。在严格落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通过转换建设用地用途、转变空间功能等方式,改造为发展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业态的空间或场所,整合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城市活力。
5. 老旧街区提档升级。以突出街区历史文化、商业特色为重点,每年重点改造一个老旧街区。通过优化商圈业态、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运营等方式,推动传统商圈、历史街区和地方特色街区高端化、多元化发展,提升商圈发展水平,打造文化旅游、休闲消费集聚区。
四、实施步骤
着眼城市整体布局和长远发展,着重存量提质,关注提升老城区,以重点项目、重点片区为抓手,加快城市综合整治步伐,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城市更新工作实行专项规划编制、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实施制度。专项规划对城市更新工作进行整体引领和控制;项目评估要确定更新需求和更新项目;项目管理对每年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作出具体安排。
(一)规划编制
结合省级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找出弱项短板,为城市更新提供问题导向和政策支撑。(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
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城市更新的中远期目标,制定更新强度、空间管控、生态和文化保护、风貌特色营造、公共设施完善等规划原则和控规指标。建立由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组成的城市更新路线图。高标准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项目评估,划定更新单元
开展城市更新区域现状调查评估,结合建筑质量、风貌特色和更新目标,在更新范围内明确需要保护保留、改造和拆除的部分。按照街区尺度,综合改造意愿、近期实施条件等因素,由各区(开发区)负责划定相对成片的区域作为城市更新管理单元。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指定的部门单位,应当统筹城市发展和公众意愿,组织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评估。评估应当征求相关管理部门、利益相关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明确城市功能优化、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历史风貌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的目标、要求、策略,细化公共要素配置要求和内容,合理确定城市更新项目,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经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市政府指定单位审议通过。(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按照政府征收、与权属人协商收购、权属人自行改造等多种模式,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灵活选取片区更新实施主体,如产权关系复杂,由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依法确定实施主体。确定实施主体应充分征询相关权利人或居民意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制定年度计划,编制更新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
城市更新工作采取项目年度计划方式进行。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指定的部门单位,确定更新需求迫切、近期有条件实施建设的项目,纳入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应当明确具体项目、项目发展定位、更新方式、实施主体、总投资额及资金来源、进度安排等主要内容。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纳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计划一并下达。(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由项目实施主体高质量编制更新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项目规划按程序报批,实施方案包括更新方式、实现途径、设计方案、建设方案、运营方案等内容。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有序实施。(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配套政策
(一)建立“1+N”支持政策体系
各职能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在规划、土地、建设、财政、行政审批、金融等方面,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和技术标准,形成完整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城市更新标准社区(试行)》有关要求(详见附件1)。支持城市更新项目策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加强片区规划、项目征收、土地管理、融资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对具备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
(二)土地政策
1. 优先保障土地等要素供应。制定《临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用地支持措施》,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从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用地调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 推行混合用地类型。合理划分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阶段,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带实施方案挂牌”等方式供应土地,按照规划分片分区域供地,实施滚动更新建设。
3. 集体土地及国有划拨土地上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所在社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素,按照村居人口和土地情况预留集体持有的商业面积,以保障村居群众福利待遇、公益事业等发展需要。
(三)资金政策
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城市更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区级主导的城市更新项目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市级分成5%。加大市级财政对试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对片区开发建设能实现收支平衡并有盈利的项目,以市场化为主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不能实现平衡的项目,可以采取“片区统筹、合理搭配、整体打包”的策略,通过资源整合生成综合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3.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城市更新,优先争取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城市更新。对城市更新年度计划项目,由市级统筹,积极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临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计划制定、重要决策、督导调度、检查检验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组织制定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协调调度各区(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及时对推进过程中的政策制度、实施成效进行分析评估,调整优化政策机制。
(二)精简审批流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改革,研究制定城市更新项目联合办理机制,推行联合审查,简化施工许可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城市更新进展情况开展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督查结果与各区(开发区)、各部门考核结果挂钩制度。
(四)做好宣传引导。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做好城市更新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全面引导群众参与。加大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广泛收集民生诉求和市民建议,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各县城市更新工作可参照执行。
附件:城市更新标准社区(试行)
临沂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12日
附件1
城市更新标准社区(试行)
目标 |
序号 |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基本公共 服务设施 完善 |
1 |
一 个社 区 综合服务站 |
建 筑面 积 以800平 方米 为 宜, 设 置 社区 服 务大 厅 、警 务 室、 社 区居 委会办公室、居民活动用房、阅览室、党群活动中心等。 |
2 |
一个幼儿园 |
不 小 于6个班 , 建筑 面 积 不 小 于2200平 方 米, 用 地 面 积 不小 于3500平方米,为3-6岁幼儿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
3 |
一个托儿所 |
建筑 面积 不小 于200平方 米, 为0-3岁婴 幼儿 提供 安全 可靠 的托 育服务 。可 以 结合 社区 综 合服 务 站、 社 区卫 生服 务 站、 住 宅楼 、 企事 业单位办公楼等建设托儿所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
4 |
一 个老 年 服 务站 |
与 社区 综 合服 务站 统 筹建 设 ,为 老 年人 、残 疾 人提 供 居家 日 间生 活辅助 照料 、 助餐 、保 健 、文 化 娱乐 等 服务 。具 备 条件 的 居住 社 区, 可以建 设1个 建筑 面 积 不小 于350平 方米 的 老 年人 日 间照 料 中心 , 为 生活不 能完 全 自理 的老 年 人、 残 疾人 提 供膳 食供 应 、保 健 康复 、 交通 接送等日间服务。 |
5 |
一 个社 区 卫生服务站 |
建 筑面 积 不小 于120平 方米 , 提供 预 防 、医 疗 、计 生 、康 复 、防 疫 等服务。 |
便民商业 服务设施 健全 |
6 |
一个综合 超市 |
建 筑面 积 不小 于300平 方米 , 提供 蔬 菜 、水 果 、生 鲜 、日 常 生活 用 品等 销售 服 务。 城镇 老 旧小 区 等受 场 地条 件约 束 的既 有 居住 社 区, 可以建设2-3个 50-100平方米的便利店提供相应服务。 |
7 |
多个邮件和 快件寄递 服务 设施 |
建 设多 组 智能 信包 箱 、智 能 快递 箱 ,提 供邮 件 快件 收 寄、 投 递服 务,格口数量为社区日均投递量的1-1.3倍。新建居住社区应建设使用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城镇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建设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 |
8 |
其 他便 民 商 业网点 |
建 设理 发 店、 洗衣 店 、药 店 、维 修 点、 家政 服 务网 点 、餐 饮 店等 便民商业网点。 |
市政配套 基础设施 完备 |
9 |
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 |
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集中供热地区)、通信等设施,达到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等要求。实现光纤入户和多网融合,推动5G网络进社区。建设社区智能安防设施及系统。 |
10 |
停车及充电 设施 |
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1车位/户配建机动车停车位,100%停车位建设 充电 设 施或 者预 留 建设 安 装条 件 。既 有居 住 社区 统 筹空 间 资源 和管理 措施 , 协调 解决 停 车问 题 ,防 止 乱停 车和 占 用消 防 通道 现 象。 建设非 机动 车 停车 棚、 停 放架 等 设施 。 具备 条件 的 居住 社 区, 建 设电 动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
市政配套 基础设施 完备 |
11 |
慢行系统 |
建 设联 贯 各类 配套 设 施、 公 共活 动 空间 与住 宅 的慢 行 系统 , 与城 市慢行系统相衔接。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公交站点。 |
12 |
无障碍设施 |
住 宅和 公 共建 筑出 入 口设 置 轮椅 坡 道和 扶手 , 公共 活 动场 地 、道 路等户 外环 境 建设 符合 无 障碍 设 计要 求 。具 备条 件 的居 住 社区 , 实施 加装电 梯等 适 老化 改造 。 对有 条 件的 服 务设 施, 设 置低 位 服务 柜 台、 信息屏幕显示系统、盲文或有声提示标识和无障碍厕所(厕位)。 |
13 |
环境卫生 设施 |
实 行生 活 垃圾 分类 , 设置 多 处垃 圾 分类 收集 点 ,新 建 居住 社 区宜 建设一 个用 地 面积 不 小 于120平 方米 的 生活 垃 圾 收集 站 。建 设 一个 建 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城镇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可以采用集成箱体式公共厕所。 |
公共活动 空间充足 |
14 |
公共活动 场地 |
至少有一片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 方米 , 配置 健身 器 材、 健 身步 道 、休 息座 椅 等设 施 以及 沙 坑等 儿童娱 乐设 施 。新 建 居 住社 区 建设 一 片不 小 于800平 方米 的 多功 能 运 动场地,配置5人制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等球类场地,在紧急情 况下 可 以转 换为 应 急避 难 场所 。 既有 居住 社 区要 因 地制 宜 改造 宅间绿地、空地等,增加公共活动场地。 |
15 |
公共绿地 |
至少有一片开放的公共绿地。新建居住社区至少建设一个不小于4000平方米的社区游园,设置10%—15%的体育活动场地。既有居住社区应结合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 等 。社 区 公共 绿地 应 配备 休 憩设 施 ,景 观环 境 优美 , 体现 文 化内 涵,在紧急情况下可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 |
物业管理 全覆盖 |
16 |
物业服务 |
鼓 励引 入 专业 化物 业 服务 , 暂不 具 备条 件的 , 通过 社 区托 管 、社 会组织 代管 或 居民 自管 等 方式 , 提高 物 业管 理覆 盖 率。 新 建居 住 社区 按照不 低 于 物 业 总 建 筑 面 积2‰比 例 且 不 低 于50平方 米 配 置 物 业 管 理 用房,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
17 |
物 业管理 服 务平台 |
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
社区管理 机制健全 |
18 |
管理机制 |
建 立“ 党 委领 导 、政 府组 织 、业 主 参与 、 企业 服务 ” 的 居住 社 区管 理机 制。 推 动城 市管 理 进社 区 ,将 城 市综 合管 理 服务 平 台与 物 业管 理服务平台相衔接,提高城市管理覆盖面。 |
19 |
综合管理 服务 |
依 法依 规 查处 私搭 乱 建等 违 法违 规 行为 。组 织 引导 居 民参 与 社区 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活动。 |
20 |
社区文化 |
举办文化活动,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 |
目标 |
序号 |
建设内容 |
建设要求 |
基本公共 服务设施 完善 |
1 |
一 个社 区 综合服务站 |
建 筑面 积 以800平 方米 为 宜, 设 置 社区 服 务大 厅 、警 务 室、 社 区居 委会办公室、居民活动用房、阅览室、党群活动中心等。 |
2 |
一个幼儿园 |
不 小 于6个班 , 建筑 面 积 不 小 于2200平 方 米, 用 地 面 积 不小 于3500平方米,为3-6岁幼儿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
3 |
一个托儿所 |
建筑 面积 不小 于200平方 米, 为0-3岁婴 幼儿 提供 安全 可靠 的托 育服务 。可 以 结合 社区 综 合服 务 站、 社 区卫 生服 务 站、 住 宅楼 、 企事 业单位办公楼等建设托儿所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
4 |
一 个老 年 服 务站 |
与 社区 综 合服 务站 统 筹建 设 ,为 老 年人 、残 疾 人提 供 居家 日 间生 活辅助 照料 、 助餐 、保 健 、文 化 娱乐 等 服务 。具 备 条件 的 居住 社 区, 可以建 设1个 建筑 面 积 不小 于350平 方米 的 老 年人 日 间照 料 中心 , 为 生活不 能完 全 自理 的老 年 人、 残 疾人 提 供膳 食供 应 、保 健 康复 、 交通 接送等日间服务。 |
5 |
一 个社 区 卫生服务站 |
建 筑面 积 不小 于120平 方米 , 提供 预 防 、医 疗 、计 生 、康 复 、防 疫 等服务。 |
便民商业 服务设施 健全 |
6 |
一个综合 超市 |
建 筑面 积 不小 于300平 方米 , 提供 蔬 菜 、水 果 、生 鲜 、日 常 生活 用 品等 销售 服 务。 城镇 老 旧小 区 等受 场 地条 件约 束 的既 有 居住 社 区, 可以建设2-3个 50-100平方米的便利店提供相应服务。 |
7 |
多个邮件和 快件寄递 服务 设施 |
建 设多 组 智能 信包 箱 、智 能 快递 箱 ,提 供邮 件 快件 收 寄、 投 递服 务,格口数量为社区日均投递量的1-1.3倍。新建居住社区应建设使用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城镇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建设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 |
8 |
其 他便 民 商 业网点 |
建 设理 发 店、 洗衣 店 、药 店 、维 修 点、 家政 服 务网 点 、餐 饮 店等 便民商业网点。 |
市政配套 基础设施 完备 |
9 |
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 |
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集中供热地区)、通信等设施,达到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等要求。实现光纤入户和多网融合,推动5G网络进社区。建设社区智能安防设施及系统。 |
10 |
停车及充电 设施 |
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1车位/户配建机动车停车位,100%停车位建设 充电 设 施或 者预 留 建设 安 装条 件 。既 有居 住 社区 统 筹空 间 资源 和管理 措施 , 协调 解决 停 车问 题 ,防 止 乱停 车和 占 用消 防 通道 现 象。 建设非 机动 车 停车 棚、 停 放架 等 设施 。 具备 条件 的 居住 社 区, 建 设电 动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
市政配套 基础设施 完备 |
11 |
慢行系统 |
建 设联 贯 各类 配套 设 施、 公 共活 动 空间 与住 宅 的慢 行 系统 , 与城 市慢行系统相衔接。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公交站点。 |
12 |
无障碍设施 |
住 宅和 公 共建 筑出 入 口设 置 轮椅 坡 道和 扶手 , 公共 活 动场 地 、道 路等户 外环 境 建设 符合 无 障碍 设 计要 求 。具 备条 件 的居 住 社区 , 实施 加装电 梯等 适 老化 改造 。 对有 条 件的 服 务设 施, 设 置低 位 服务 柜 台、 信息屏幕显示系统、盲文或有声提示标识和无障碍厕所(厕位)。 |
13 |
环境卫生 设施 |
实 行生 活 垃圾 分类 , 设置 多 处垃 圾 分类 收集 点 ,新 建 居住 社 区宜 建设一 个用 地 面积 不 小 于120平 方米 的 生活 垃 圾 收集 站 。建 设 一个 建 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城镇老旧小区等受场地条件约束的既有居住社区,可以采用集成箱体式公共厕所。 |
公共活动 空间充足 |
14 |
公共活动 场地 |
至少有一片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 方米 , 配置 健身 器 材、 健 身步 道 、休 息座 椅 等设 施 以及 沙 坑等 儿童娱 乐设 施 。新 建 居 住社 区 建设 一 片不 小 于800平 方米 的 多功 能 运 动场地,配置5人制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等球类场地,在紧急情 况下 可 以转 换为 应 急避 难 场所 。 既有 居住 社 区要 因 地制 宜 改造 宅间绿地、空地等,增加公共活动场地。 |
15 |
公共绿地 |
至少有一片开放的公共绿地。新建居住社区至少建设一个不小于4000平方米的社区游园,设置10%—15%的体育活动场地。既有居住社区应结合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 等 。社 区 公共 绿地 应 配备 休 憩设 施 ,景 观环 境 优美 , 体现 文 化内 涵,在紧急情况下可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 |
物业管理 全覆盖 |
16 |
物业服务 |
鼓 励引 入 专业 化物 业 服务 , 暂不 具 备条 件的 , 通过 社 区托 管 、社 会组织 代管 或 居民 自管 等 方式 , 提高 物 业管 理覆 盖 率。 新 建居 住 社区 按照不 低 于 物 业 总 建 筑 面 积2‰比 例 且 不 低 于50平方 米 配 置 物 业 管 理 用房,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
17 |
物 业管理 服 务平台 |
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
社区管理 机制健全 |
18 |
管理机制 |
建 立“ 党 委领 导 、政 府组 织 、业 主 参与 、 企业 服务 ” 的 居住 社 区管 理机 制。 推 动城 市管 理 进社 区 ,将 城 市综 合管 理 服务 平 台与 物 业管 理服务平台相衔接,提高城市管理覆盖面。 |
19 |
综合管理 服务 |
依 法依 规 查处 私搭 乱 建等 违 法违 规 行为 。组 织 引导 居 民参 与 社区 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等活动。 |
20 |
社区文化 |
举办文化活动,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 |
说明 :标准社区是指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本标准以0.5~1.2万人口规模的居住社区为基本单元 ,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等有关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编制。若干个标准居住社区构成街区,统筹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 、医院、运动场馆、公园等设施,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