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文件 >> 市政府文件 >> 临政发 >> 正文
标题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2-0000012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机关 临沂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临政发〔2017〕1号
成文日期 2017-03-20 发布日期 2017-03-22
统一编号 效力状态

临沂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临政发〔2017〕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临沂商城管委会,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临沂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各县级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

《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沂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0日


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走在前列”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富民兴临“八大战略”,全力打好科学跨越发展“六场硬仗”,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不失时机促改革、多措并举防风险、竭尽全力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6.8亿元,增长7.6%,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3.9亿元,增长11.7%,税收占比81%,增幅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33.7亿元和3960.6亿元,均居全省第5位。需求态势平稳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3.3亿元,增长11.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个和1.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突破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8亿元,增长11.3%,增幅居全省首位;进出口总额580.2亿元,增长6.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4个和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1.9亿元,增长6.6%,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个和5.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52%和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县域实力显著提升,13个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亿元,8个县区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兰山区突破70亿元,沂水县、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20亿元,沂水县、费县、平邑县、蒙阴县整体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走新路创新业,在“转”中提档升级,在“调”中优化结构,在“创”中增添动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全省第6位、同比提高9个位次。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8620.7亿元、增长6.9%;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完成产值1970.9亿元、1867.9亿元和612.8亿元,新材料、新信息、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31.4%。“千企千项千亿”技改投资任务超额完成,实施技改项目1141个、完成投资1144.6亿元。4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2.5亿元、投资完成率114.9%。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长质量奖2个、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个、山东名牌1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1个,新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二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9:43.1:48,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旅游业接待游客6180万人次,实现地区旅游消费总额631.4亿元,旅游消费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7%。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172亿元、居全省第3位,临沂市获评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现物流总额2.7万亿元,居全省第2位,开行4条货运班列,成功举办第6届中国城市物流发展年会,临沂市获批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举办经贸类展会109个、展出面积123.6万平方米,数量、面积双过百,临沂市被列为全省会展业空间布局次中心。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粮食总产412.4万吨,肉蛋奶和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215.5万吨和15.8万吨,杂交稻“超优千号”百亩攻关片平均亩产1013.8公斤,创造了“超级稻”在我国高纬度地区的最高单产记录,荣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7家,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107.8万亩,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企业80家、农产品121个,发布山东省首个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自临沂”。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11家,数量居全省首位,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

(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30项重点任务和37条政策措施,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任务。2016年,全市淘汰煤炭产能86万吨;消化商品房库存178.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3.6个月,同比缩短4.8个月。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调整取消下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9项、行政权力事项30项,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收费项目17项。新政务服务中心顺利启用,共进驻市级行政许可事项261项、行政权力事项207项。市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市域全覆盖。深化企业改革,112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9家市管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工商登记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新增市场主体10.2万户、注册资本金1506亿元,分别增长1.5%和58.4%。深化金融改革创新,12家农信社(农合行)银行化改革全部完成;新增新三板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9家,实现直接融资82.2亿元。扎实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通过省级验收。

(四)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三引一促”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全市新引建项目1353个、到位市外资金1360.4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4.9亿元、增长69.8%,增幅居全省首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人才284名,创新创业人才2868名;引进技术620项,与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464家。商城国际化加快推进,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3784亿元、增长18.1%;建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9处“海外临沂商城”,累计建成公共海外仓和边境仓12个,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144亿元,获评“一带一路”建设范例城市和“一带一路”物流发展贡献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顺利开展,累计出口173票、2051万美元;临沂商城价格指数在国家级平台正式发布。“走出去”步伐加快,金正大收购德国康朴公司成为中国化肥行业最大海外并购案,临沂机场首次对外籍飞机临时开放。

(五)城乡建设更趋协调。出台了全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临沂城乡规划条例》,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一是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心城区实现新一轮控规全覆盖。火车站片区、北城新区二期等重点片区加快开发,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220平方公里和212万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鲁南高铁临沂至曲阜段开工建设,临沂机场改扩建、鲁南高铁临沂至日照段、京沪高速临沂段扩容改建等一批立体大交通项目高效推进,陶然路沂河桥、南京路沂河桥、西安路祊河桥、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沂蒙路BRT开通运行。9个县完成城建投资19.2亿元,其中沂水县、兰陵县被省政府批准为“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试点,蒙阴县入选全省I型小城市试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二是村镇建设更富特色。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70亿元,103个乡镇驻地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5万吨/日。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26个、新入住56个,完成农房建设5万户,危房改造开工8412户,改厕46.4万户,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6万人,新增硬化全覆盖行政村1141个。三是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切实保障进城居民权益,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推动进城务工人员享受与城镇常住人口同等社保服务,2016年全市27.9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6.9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实现市民化。公用事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公共供水、集中供热、管道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72%、66%和92%。城区地下管线普查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谐管理、阳光执法”城市管理品牌推向全国。

(六)民生事业不断改善。坚持民生优先战略,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2元、增长8.5%,增幅快于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一是民生实事大事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29.1万贫困人口脱贫、256个贫困村“摘帽”。突出治气、治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互促共赢,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7位,四项主要指标持续改善,优良天数增加52天;11个国控断面达标率91%,41个市控断面达标率84%。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努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城镇学校71所、115.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校舍237所、19.6万平方米。启动17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除中药饮片外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普遍设立国医堂。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00元,发放低保金6.92亿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650处,新增床位8598张,床位总量达到6.6万张。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争创实现“四连冠”。成功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14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沂蒙墨香”书画作品晋京展等文化活动,荀子文化研究与传承工程入选省级工程,《沂蒙组歌》入选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市美术馆试运行,中心城区文化设施使用352万人次,市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下乡6000余场,“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放映公益电影6万余场;中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被列入省文化产业“金种子”计划试点。三是社会形势保持和谐稳定。法治政府加快建设,出台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一期项目建成运营,全市食品及药品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2%、100%,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8%以上,获批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社会治安形势良好,综治“雪亮工程”加快实施,临沂市获批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正处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传统产业层次偏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盈利能力下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安全生产、环保治理、金融风险防范面临较大压力等。对这些问题,务必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集聚发展动能。一是高点定位优布局。用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深入实施、省“两区一圈一带”规划不断落地等叠加机遇,加快中心城区、莒南县、临港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临沂南部生态产业城、国际商贸城,做大做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综保区、临空经济区、汤泉旅游度假区等新的增长极;西北生态功能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养老养生、乡村旅游;南部邻边经济区域重点承接优势高端产业转移,打造邻边经济新高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支持县区推进“三规合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二是精准施策育产业。围绕打造现代产业新城,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分类引导、统筹推进,以产业新突破推动经济新跨越。传统产业抓改造,对冶金建材、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加快“退城进园”、淘汰落后、技术引进、装备升级、兼并重组,确保完成120万吨生铁和20%的建陶产能压减任务。优势产业抓提升,对食品、装备制造、木业、医药等产业,强化资本合作、品牌管理、模式创新,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财税链,加速向中高端迈进。新兴产业抓培育,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产业,支持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膨胀规模、做大做强。实施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启动“5311”企业家培养计划,推动“二次创业”,培育“百年企业”。三是扩大需求强支撑。注重优质投入,深入实施“三引一促”战略,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延伸的高附加值项目,其中过10亿元转调创项目35个以上、世界500强项目2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1400亿元。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评审和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修正药业金银花颗粒、蒙山景区提升改造、岱崮地貌旅游开发、临沂至曲阜、临沂至日照鲁南高铁和岚罗、新台、京沪改扩建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快建设早见效。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批发零售、旅游休闲、住宿餐饮、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群众消费新需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集中建设一批龙头景区和精品线路,推动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串点、连线、扩面,旅游消费总额突破700亿元,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双向开放,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00家,培育出口过亿元企业60家;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和外贸经营主体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四是融合创新增活力。强化“融合互动”理念,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更广领域形成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突出产业融合,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广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植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新六产”;深化军民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示范企业,加强与军工企业、院所对接,合作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和重点项目。突出产城融合,加快单一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展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项创新行动,力争新增创新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以上。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30个、山东名牌产品1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8个。

(二)着力放大商城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一是创新方式“走出去”。与央企合作“走出去”,依托临沂商城工程物资集采集供基地,积极对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具有海外工程、对外承包资质背景的大型央企开展战略合作,实现“借船出海”。政府引领抱团“走出去”,通过政策扶持、搭建平台,让有实力的企业联合走出去,力争巴基斯坦临沂商城一期达到营业标准、临沂商城(欧洲)保税中心正常运营、白俄罗斯中白商贸物流园临沂商城实现营业。与外地合作“走出去”,加强与喀什、霍尔果斯、满洲里、乌兰察布等城市合作,设立物流园区、“边境仓”,新开行一批货运班列,畅通临沂商品走出去渠道。办好会展“走出去”,推动展会与节庆、会议、赛事等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海内外采购商参观参展,加大境外办展力度,提升临沂商贸物流影响力、知名度。二是加快发展新业态。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山东高速现代物流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早日建成运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力争外贸出口额有新的突破。推动“网上商城”建设,打造一批垂直电商平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70%的市场商户开展电子商务,网商商户突破5万户,带动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4500亿元。三是构筑物流新体系。深化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打造区域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结算中心。加快推动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和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建设,提升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统筹推进临沂机场、临沂港、临沂综保区、临沂铁路物流园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整体效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基本完成航空货运枢纽工程,开通全货机航线,推进临沂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力争临沂商城物流总额突破6500亿元,带动全市物流总额达到2.8万亿元。

(三)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协同精准放权,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市县两级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现“双随机”抽查全覆盖。全面公开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成员身份,量化经营性资产,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权利。深化财税改革,根据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调整特别是收入划分情况,及时调整财源建设思路,明确财源培植重点,争取改革主动;合理确定市县两级事权,理顺规范支出责任,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税收保障改革,提高涉税信息分析利用效率。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正常经营的国有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金融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拓宽融资渠道,保持信贷投放持续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1%左右,新增挂牌企业15家以上,力争引进市外银行2家,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全部入驻。支持临商银行拓展经营规模、优化金融结构和业务创新,完善农商行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范围。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强PPP项目统筹谋划,规范手续、程序,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和“1+N”公共资源交易规则体系,实现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横向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市县执法职责,明确执法主体,优化执法力量配备,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清理处置“僵尸”事业单位,逐步取消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加快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体制机制。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临沂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同时,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先行先试任务,尽快趟出新路子,在全国全省面上形成示范。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联动格局。一是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强化规划引领,启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实施城市规划三年提升行动,编制完成《临沂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高铁片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和片区规划。建设精品工程,实施总投资145.8亿元的228个中心城区新建项目,推进北城新区二期、火车站片区等片区开发,加快北京东路、中环北线和东线、新西外环、沂蒙南路等工程建设,扎实做好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统筹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落实城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进城市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强化执法管理重心下移,实施亮化、净化、美化、畅化工程,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二是提升县域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对标发展战略,培植主导产业,完善基础配套,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开展中小城市试点,培育一批I型小城市和中等城市。梯次推进小城镇特色发展,抓好新生小城市培育和特色小镇创建,打造一批文旅名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风情小镇。加速推进“三个市民化”,编制完成《临沂市人口市民化规划》,完成34.1万人口市民化任务。三是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创新村级治理体系,通过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公共服务网络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培养农村专业管理人才等途径,提升村级治理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水平。建立村集体增收长效机制,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带动、土地经营、存量资产经营等方式,激发村集体内生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40%以上。推进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服务中心、农村综治中心“三个中心”建设,新建、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21个、为农服务中心20个、综治信息平台3990个。

(五)着力抓好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家园。一是“治气”让空气常新。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抓好“五个严控”,确保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全省前10位。严控散煤燃烧,加快实施“绿动力计划”,大幅压缩主城区燃煤工业窑炉数量,五区范围内禁止新上燃煤项目,改建项目一律实行“倍量替代”。严控新增产能,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实行矿山减量化监管。严控工业污染,钢铁、焦化、水泥、建陶等行业全部达到先进生产工艺和治理水平,火电行业全部超低排放。严控面源污染,加大渣土运输、餐饮油烟治理,严禁秸秆、垃圾焚烧。严控移动源污染,加强车用油品治理。二是“治水”让碧水常流。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制定云蒙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和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完成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突出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全面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加强鸡龙河、白马河、汤河、苍源河、绣针河等19条重点河流综合整治,确保市控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加强城乡污水治理,改造老旧城区排水系统,推行污泥完全处置。三是“治土”让大地常绿。扎实开展“绿满沂蒙”行动,实施环城防护林带、绿色通道提升、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四大工程”,完成新造林1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7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公里。加速中心城区“建园添绿”,建设一批街头游园,增绿200万平方米,建设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牢牢守住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确保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的年度任务。完成1400余家重点工矿企业土壤遥感核实,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网络,严控土壤环境风险。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是多措并举惠民生。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由帮扶重点村向推进区域开发转变、由扶持绝对贫困人口向兼顾相对贫困人口转变、由实施精准扶贫向兼顾防贫转变,切实提升村集体收入、公共设施水平、贫困群众满意度,确保15.1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312个贫困村完成摘帽,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织密“社保网”,做好就业兜底、基本医疗、教育均衡、基本住房等工作,实行农村低保线和省定扶贫线“两线合一”,落实城市特困人员保险、低保、救助等措施,确保城乡统筹有保障,城乡低保标准比例低于1.6:1,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坚持就业优先,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基本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城镇普通中小学117所;完成年度“全面改薄”任务,改造校舍和运动场地55万平方米。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市老年养护院投入使用,30%的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4张以上。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市体育中心建设,完成215个省定贫困村体育健身工程和500个行政村(社区)农民健身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8个、251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29857户,确保棚改三年计划圆满收官,征收房屋面积360万平方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硬化村内道路2567万平方米,改厕40.4万户,危房改造5000户,完成3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水质合格率66%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提升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调整优化13条常规公交线路。实施惠民庄水库重建、石沟拦河闸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扎实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城口、对口支援青海海晏工作。二是齐心协力树新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沂蒙精神弘扬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舆论阵地巩固工程和形象提升工程,凝聚正能量。繁荣文化事业,完成舞台话剧《赵志全》、以扶贫为题材的柳琴戏和20部群众小戏等文艺作品创作,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数字电视免费信号全覆盖,大喇叭“村村响”行政村覆盖率70%以上。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推动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新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三是全力以赴保民安。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更加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加快构建全程监管、质量追溯、监督抽验、社会共治“四大体系”,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着力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银行信贷、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政府债务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抓好水利、气象、地震、人防、消防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深化平安临沂建设,打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打造综治“雪亮工程”品牌,提升群众安全感。


附件: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件


临沂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5年

实际

2016年

2017年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763.2

4026.8

7.6


8左右

二、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

万吨

427.75

412.4


410


棉花产量

万吨

0.9465

0.9357


0.94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5.24

15.8


16.1


营造林面积

万亩

35.57

20


15


三、工业生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6.74

7.5



8左右

四、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46

48


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

亿元

553.5

631.4

14.1

700

13

五、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2.03

2.1


提高0.15个百分点左右

六、节能减排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

15.17



完成省下达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

14.64

14.35

-1.98

14.05

-2.09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14.57

14.22

-2.4

13.87

-2.43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0.18

9.5

-6.7

9

-5.3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0.97

10.33

-5.8

9.8

-5.8

氨氮排放量*

万吨

1.58

1.54

-2.5

1.50

-2.68

七、投资消费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219.2

3603.3

11.9


11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235

2488

11.3


11左右

八、财政物价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83.9

293.9

11.7


9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101.2

101.7

1.7

103左右

3左右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5年

实际

2016年

2017年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九、外经外贸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87.4

(亿美元)

580.2

6.5

增幅高于全国全省

平均水平

直接利用外资

亿美元

1.42

2.27


平稳增长

十、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627

30859

7.8


8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828

11646

7.6


8.5左右

十一、教育卫生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万人

4

4.2


4.3


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病床数

4.7

4.8


5.06


十二、人口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

7.9

10.4


16.8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35

2.3


3.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3.4

12.5


8


十三、社会保障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917.41

886.05


888


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量*

65167

47000


29857


十四、新型城镇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5.3

56.5


57.5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43.9

46.5




十五、防震人防







年末地震观测台项数

项/台

134/87

144/84


146/85


新增人防工程

万平方米

10

11


12


注:带*指标为约束性指标,以省下达目标为准。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