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444089037/czj/2023-0000247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绩效评价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3/09/25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2022年广播电视事业补助绩效评价报告 |
|
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市广播电视台”)成立于2008年7月,由临沂人民广播电台、临沂电视台、临沂有线广播电视台、临沂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中心合并设立,成立之初为隶属临沂市广播电视局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2010年10月,将临沂微波站、临沂广播电视报社、临沂市广播电视服务部明确为市广播电视台管理的下属事业单位。2020年调整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21年3月调整为市政府直属公益二类正县级事业单位。 市广播电视台下属临沂广播电视报、广播电视服务部2个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辖华美视听技术、广电报业、广电文化旅游3家公司。市广播电视台“三定”规定为内设机构30个(实有31个),一线宣传经营部室有17个(实有14个);后勤行政技术服务部室13个(实有17个,其中5个部室未获批复但实际配备运行)。 市广播电视台及下属单位核定编制共423个。截至2022年末,实有职工1134人,其中:在职在岗职工862人、退休职工272人,在职在岗职工包含事业编制职工365人、企业编制人员497人。与2021年相比,职工人数减少14人,其中:在职在岗职工减少56人(事业编制职工减少35人)、离退休人员增加42人;事业编制职工中,原服务部人员有8人维持现状。 (二)项目实施目的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目的:缓解市广播电视台面临的生存压力,确保市广播电视台工作正常运行,稳定队伍,履行好新闻宣传职责,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临沂市财政局于2022年4-10月分三次拨入广播电视事业补助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广播电视台承担政府新闻宣传职能的岗位薪酬支出,同时对技术保障人员及承担维稳任务(原广电网络公司回台人员、原服务部人员)的薪酬支出和新闻设备更新给予补助。 2022年,临沂市广播电视台未发生新闻设备更新支出,全部财政补助均用于保障新闻宣传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等岗位薪酬成本。 (三)部门人员支出及经营收入情况1.人员经费支出2022年临沂市广播电视台共发生人员经费支出13558.66万元,其中涉及财政补助人员的经费支出为5734.94万元,占比42.30%,其他无关岗位人员经费支出7823.72万元,占比57.70%,其他无关岗位人员主要涉及后勤服务和经营创收岗位人员、单位退休人员、临时工等,其中后勤服务和经营创收岗位人员463人。 财政补助人员的经费支出共5734.94万元,其中: (1)承担政府新闻宣传职能岗位人员280人的工资薪酬3833.79万元,人均薪酬成本13.69万元。薪酬工资支出超过补助基数即2020年岗位薪酬支出23.99%。新闻宣传职能岗位薪酬支出较基准年份上涨741.79万元,主要原因疫情社保减免政策取消和岗位工资上涨,按照280的人员定额,疫情社保减免政策影响单位薪酬支出约332万元。 (2)技术保障岗位人员111人的工资薪酬1657.97万元,人均薪酬成本14.93万元。薪酬工资支出超过补助基数即2020年岗位薪酬支出10.90%。技术保障岗位薪酬支出较基准年份上涨162.97万元,经测算疫情社保减免政策影响单位薪酬支出约82万元。 (3)原广电网络公司回台工作人员,已安排辅助性工作岗位,按实际岗位发放工资薪酬。 (4)服务部待岗人员共8人,工资福利支出158.52万元,人均薪酬成本19.82万元;已退休人员和遗属68人,补助费用支出84.66万元,人均费用支出1.25万元。 2.事业及营业收入市广播电视台2022年营业收入总计9948.8万元,较2021年下降24.48%;其中电视台事业收入8682.02万元,占比87.27%,华美公司营业收入944.30万元,占比9.49%,报业公司营业收入248.50万元,占比2.50%,文旅公司营业收入73.98万元,占比0.74%。 二、项目绩效目标(一)总体绩效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媒姓党、守正创新”主基调,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1+5”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舆论引导提升、精品创作提质、服务监督提标、融合发展提速、党建引领提效”五大行动,全面推进临沂广电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鲁南经济圈、淮海经济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旗舰主流媒体。 (二)2022年度项目绩效目标合理保障391名新闻采访、技术保障岗位人员工资薪酬,对岗位人员开展履职考核并按考核结果核定绩效薪酬;对电视台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事业收入增长5%以上;完成196名人员的维稳任务;舆论引导工作稳步提升、精品节目质量进一步优化、新闻宣传类节目收视效果进一步显现。 三、项目评价结论(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1.评价目的评价目的:根据2022年广播电视事业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向分别设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新闻宣传和技术保障岗位人员保障到位情况、承担维稳任务等完成情况,了解并分析新闻宣传和技术保障岗位工作开展效益,分析被评价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对其收入、支出的合理性、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2.评价对象和范围评价对象:广播电视事业补助资金(3000万元)的使用绩效。 项目覆盖范围:市广播电视台。 3.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临沂市市级项目支出绩效财政评价和部门评价工作规程》等文件的要求,确定绩效评价标准,包含决策(14分)、过程(20分)、产出(33分)、效益(33分)共4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等11个二级指标,项目立项充分性等20个三级指标,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关性等39个四级指标。 (二)评价结论综合评价认为2022年市广播电视事业补助项目在总体上未达到既定目标,项目成效未充分发挥,综合评价得分76分,评价等级为“中”。 四、取得成效市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精心策划,精准对接,实现了新闻宣传有亮点、有特色、有深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实施“舆论引导提升”行动;二是实施“融合发展提速”行动;三是实施“精品创作提质”行动;四是实施“服务监督提标”行动。以实际行动让市委、市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且绩效指标不明确 对于2022年的项目补助资金,市广播电视台年初虽然设置了项目绩效目标,但是存在年度总体目标的年初预期目标为“3000”而无其他内容,对年度总体目标未作出适当的总结、产出指标的年度指标值数量为3000、质量为保质保量、时效为按时完成、成本为有效提升公共宣传效益,指标设置明显不合理且未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二)项目实施不规范,机构与人员配置不科学一是华美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广告费和节目制作费收入,业务合同均为市广播电视台对外签订合同,存在部分合同收入由华美公司收取的情况。二是下辖公司与市广播电视台人员混用,2022年仅新闻宣传职能岗位就有43人工资薪酬在下辖的公司发放,工资薪酬账务处理界限不明确。三是部门设置与“三定方案”批复不符。市广播电视台“三定方案”核准内设机构30个(实有31个),一线宣传经营部室有17个(实有14个),其中:产业发展中心(已撤销)、节目编排部(职能划入总编室)、监督中心(职能划入新闻中心);后勤行政技术服务部室13个(实有17个,其中5个部室未获批复但实际配备运行),其中:《行风热线》节目部、服务保障部(工会、纪检监察室)、培训中心、法务部、节目监评中心5个部室未获批复但实际配备运行。四是部分岗位与职责不匹配。2022年电视台包括5个广播频率和3个电视频道,全年开办节目112个,岗位配备人员278人,16人岗位与职责不匹配。五是财政资金补助全部用于人员费用,2022年未发生用于新闻设备更新项目的支出。 (三)成本控制不足,收支矛盾逐年增大 一是服务部人员8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未安排具体工作。二是2021年部门人员支出与事业收入的比例101.24%, 2022年度为112.86%,较上年增长11.62%,业务提成增长率远大于经营收入增长率,项目成本节约率为负,财政补助缺口进一步扩大。 (四)经营收入严重下滑,经济效益未显现临沂市广播电视台及下属单位2021年经营收入13,174.5万元,2022年经营收入9,948.80万元,较上年增长率为-24.48%,经营收入严重下滑,经济效益未显现。 六、意见建议(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照临发〔2019〕12号、临政办字〔2019〕55号等文件的规定,结合市广播电视台实际情况,对新闻宣传开设的各专栏收视效果、人员支出等成本控制、频道专业化管理规范性等方面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年度结束后及时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将评价结果综合运用于频道开设、业务人员配备管理、全台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等方面。 (二)规范项目实施,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一是规范划分合同收款金额,建立详细业务台账,做到各项收益应收尽收;明确职工薪酬承担单位,使用下辖公司的人员按照独立企业之间公平交易原则确定服务价格,作为企业正常的劳务费用进行账务处理,双方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服务的内容、收费标准及金额,按劳务费开具发票,华美视听作收入申报纳税,电视台作为成本在税前扣除。二是合理控制新闻宣传职能岗位人员工资的涨幅。三是对年终考核要及时形成考核汇总表归档。 (三)多方面推动转型升级,解决收入下滑的窘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视进入“后电视”时代,传统媒体正在遭受新媒体的巨大冲击,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由于长期受事业体制机制的影响与束缚,电视台的转型升级难以一蹴而就,必须从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和身份转换方面来推动。建议市广播电视台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好社交传播和流量红利,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收入下滑的窘境,重新构建新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