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gtzy/2021-0000075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公开目录 | 决策解读 | 发布日期 | 2021/08/10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临沂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35年)》解读 |
|
《临沂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35年)》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制背景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国、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均明确提出,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强化安全保障。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二、政策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 《山东省地质灾害三年(2019-2021)行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临沂市地质灾害三年(2020-2022)行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三、主要内容 规划由规划文本、编制说明、研究报告组成。其中规划文本由“前言”、“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御重点区划分”、“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七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地质灾害,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从临沂市自身实际出发,坚持预防为主,按计划和分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宗旨,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临沂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为主,分级分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风险双控,科学减灾”、“社会参与,全民防灾”五项原则。 (三)总体目标。不断健全群专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多形式科普宣传活动,着力建设实施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同时,加大地质灾害治理的工作力度,使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基本得到整治。到2035年,切实构建起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灾害调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技术支撑四大体系,在重点区域建立运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努力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四)易发区和防御区划分。全市划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低易发区15处,主要分布在临沂市西部、北部山地丘陵区,城区西部岩溶发育区,石膏矿开采区,重点防御区与之相对应。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2602.9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3%;地质灾害中易发区4587.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66%;地质灾害低易发区591.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的面积的3.44%;地质灾害非易发区9421.9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77%。 (五)主要任务。按照自然资源部构建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的要求,在新一轮规划期内,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维护、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体系、地质灾害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五大任务。 (六)重点工程。对应五大任务要求,明确临沂市本轮规划期内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工程”,具体包括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核查工程、临沂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县(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项目、临沂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搬迁避让工程、临沂市地质灾害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工程、临沂市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程。 (七)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协作配合、加强宣传培训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本轮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