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1-0000067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亮点突破 | 发布日期 | 2021/11/30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临沂市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审批 |
推出“三全”“三化”“三办”新举措
破解“不畅”“不便”“不快”老难题
--临沂市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审批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临沂市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提高企业群众网上办事便利度入手,积极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审批,打造智能化审批服务模式,实现申请材料网上提报,审批部门线上审批,结果文书数字生成,审批档案电子归集,有效解决了企业“多头报”“来回跑”等问题,年节约申报成本2000余万元、减少跑腿10万余次。 一、打破数据壁垒,解决数据共享不畅的问题 以“三全”为重点,让数据“跑”起来。一是事项网办全覆盖。统一申报平台,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网集成、过程监管”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原来26个部门24个系统办理的业务全部纳入,涵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一般公路和水利工程等,统一审批流程,实现一口受理、全程网办,改变以往企业群众多头申报、疲于登陆的问题。系统运行以来,全市共登记建设项目5344个,累计办理事项14035件次。二是业务数据全共享。与23个省、市级原有业务系统对接,与市“一张蓝图”系统深度融合,对各类项目分阶段制定统一办事指南、申请表单,合并同类项,强化部门材料内部共享。如,水电气暖信报装服务,工程审批系统主动推送项目信息至专营单位业务专网,无需企业申请,专营单位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数据共享,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申报材料由66项简化为42项,精简36%。三是系统监控全流程。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效能督查功能,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的审批环节进行过程跟踪督办及审批节点控制,杜绝体外循环。对项目审批错时环节实行警示管理制度,对临超期逾期件进行短信预警、亮灯提醒,系统运行以来,共发出预警617次,有效避免超期逾期办件。 二、突出数字赋能,解决群众申报不便的问题 以“三化”为支撑,让材料“减”下来。一是印章电子化。联合安云印(天津)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市5600余家在档建设单位免费生成公安部备案认可的电子印章,对需企业自主提供的材料,梳理成结构化数字表单,企业在线填报相关内容并加盖电子印章后,生成数据文件,方便群众直接网上填报,同时,有利于部门间数据共享。二是证照数字化。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共享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乡三级128枚审批管理机构电子印章的制作,生成工程建设类电子证照49类8400余张,编制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一书三证”(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审批应用场景清单,实现“线上对接调用、线下扫码亮证”,目前,系统调用电子证照700余次。三是档案数据化。依托云端技术分类建立电子档案库,可按照项目名称、许可时间等多种条件要素进行档案实时归档、回溯检索,并进行数据加密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提高申请材料复用率,企业申请提报的材料均可在后续事项办理过程中调用,避免重复录入。以施工许可阶段手续办理为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电子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等70%以上申报材料可以通过电子证照共享和跨系统调用获取,其余材料通过结构化数据加电子印章生成,无需扫描纸质录入。 三、重构业务流程,解决审批效率不高的问题 以“三办”为抓手,让服务“快”起来。一是关联事项打包办。推出“我要建厂房”等11类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情景式主题审批,为企业提供“集成套餐服务”。通过优化联办流程、整合精简申请材料,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实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合并办理、一次办好,办理环节、时限、材料平均压减50%以上,目前已为企业提供“一件事”情景式主题服务758次。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阶段事项实行分阶段集成办理,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将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两项批复生成二维码,集成到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实现集成发证。二是高频事项智慧办。对建筑企业资质等申报频率高、信息核对繁琐的审批事项,运用“爬虫”技术进行信息自动比对,实现智能审批。对施工许可证非关键信息变更等事项,建设单位登记后系统智能比对,自动变更,实现“秒办”。依托“大数据+AI”技术,打造在线咨询机器人,24小时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三是合并事项协同办。对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施工许可(含质量、安全、人防监督、消防)、房屋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含人防、档案、消防)等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事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设置“征求意见”功能,强化部门间业务交流,改变以往建设单位多头报审、反复报送、串联审批的传统模式,压减审批环节70%以上,压缩时间60%以上。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