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lyj/2021-0000006 发布机构 临沂市林业局
公开目录 专项规划 发布日期 2016/01/26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临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第一章 林业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 1

第一节 十二五建设主要成就............................................................ 1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1

二、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2

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3

四、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3

五、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4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5

一、资源保护压力加大......................................................................... 5

二、生态修复难度增大......................................................................... 6

三、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6

四、林业发展基础薄弱......................................................................... 7

第三节 新形势新使命........................................................................... 8

一、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 8

二、经济新常态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8

三、生态扶贫战略实施为林业发展提供巨大发展潜力...................... 9

四、群众期待和社会参与为林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0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规划目标................................................................................ 12

第三节 生态布局................................................................................ 14

第三章 战略任务................................................................................. 15

第一节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15

一、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15

二、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6

第二节 全面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17

一、加快推进国土绿化..................................................................... 17

二、加快推进重点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治理............................... 18

第三节 全面加快森林经营................................................................. 18

一、分区推进森林经营..................................................................... 18

二、分类促进科学经营..................................................................... 19

第四节 全面实施科学保护................................................................. 20

一、全面保护湿地............................................................................. 20

二、全面保护重要生物物种............................................................. 20

三、严格保护林地资源..................................................................... 21

第五节 发展生态公共服务................................................................. 21

一、大力发展城市森林..................................................................... 22

二、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22

三、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网络...................................................... 22

四、大力繁荣生态文化..................................................................... 23

第六节 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23

一、加强特色林业基地建设............................................................. 23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23

三、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24

四、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24

第七节 推进设施装备现代化............................................................. 25

一、加强基层林业站所建设............................................................. 25

二、加强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5

三、推进智慧林业建设..................................................................... 26

四、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 26

第四章 重点工程和项目..................................................................... 27

第一节 国土绿化................................................................................ 27

第二节 自然保护................................................................................ 29

第三节 改造提升................................................................................ 30

第四节 服务保障................................................................................ 31

第五 现代产业................................................................................ 33

第五章 保障措施................................................................................. 35

第一节 落实领导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35

第二节 建立健全林业保护制度体系.................................................. 36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林................................................................. 36

第四节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37

第五节 健全林业机构队伍................................................................. 38

第六节 完善林业投融资机制............................................................. 38

第七节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39


第一章 林业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

第一节十二五建设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关于林业建设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持之以恒推动现代林业发展。林业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任务顺利完成。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83.2万亩,抚育面积49.2万亩,完成国家投资9.2亿元。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造林绿化加快推进。重点实施了沿海、长防、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修复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开展了三年大造林,重点推进了荒山绿化、水系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根据2015年全市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37.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201.0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602.05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3%。与2010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调查相比,全市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蓄积分别增加了55.2%25.7%。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09-2013年),全市湿地面积86.46 万亩,与第一次调查相比,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增加了32.9 万亩,达到了49.7 万亩,湿地保护率由19.4 %提高到57.5 %。根据2014年全市第五次沙化荒漠化监测调查,与2009年第四次监测调查数据相比,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79万亩,土地沙化趋势总体上得到初步遏制。

二、林业改革稳步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116月,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省级检查验收,主体改革阶段结束,全市共办理集体林权证2.83万本,登记集体林地、林木429.26万亩,惠及全市136万农户、455万人。20117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201110月,被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临沂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随后,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临沂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工作方案》,正式启动配套改革工作,相继出台了《临沂市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临沂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意见办法,推动县区建立林权或林政综合服务中心等形式的集体林权服务机构,直接为林农提供林权登记、林权交易和抵押融资等服务。截至2015年底,全市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总额突破3亿元;积极推动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参保公益林112万亩,保险金额8.96亿元;推进森林资源资产专业评估探索,指导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机构2家;全市登记注册林业合作社达到1770家,注册资金18.6亿元,带动周边农户超过14.6万户,有效带动了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产业的崛起,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201110月,以被列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加快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快速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国有林场苗圃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保护发展国有林场和生态林场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立了促进林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全市29处国有林场827名职工全部纳入地方全额财政预算;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示范带动周边荒山荒滩荒地绿化30多万亩;林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

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10+6”产业计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市花卉和杞柳发展的意见》等意见办法。十二五期间,林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全市林业总产值从 2011年的72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139.6亿元,年均增速8%。木材加工产业稳定发展,全市现有各类木业生产企业2.1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628家。板材产量比十一五末增长3倍多,占到全省总产量的51.8%、全国总产量的11.3%;人造板出口约占全国出口量的40%,出口额达到20亿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倍多,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出口和交易基地;特色经济林快速发展,年贮藏量186.09万吨,年加工能力27.88万吨,年出口能力13.20万吨。共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6个、绿色食品认证117个、有机食品认证6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1个,注册商标142个,年产值突破201.9亿元;花卉和苗木面积39.6万亩,年产值达到76亿元,沂州海棠、金银花、银杏盆景、非洲菊鲜切花、百合球根花卉和桂花6大花卉基地已具备产业化规模;林下经济面积达到50万亩,十一五末增加了80%,产值较十一五末翻了两番。林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8处、湿地公园22个,年均接待旅游休闲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四、生态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以造林绿化为抓手,创建了山东省绿化模范镇(街道、办事处)8个、山东省绿化模范单位4个,评选市级绿化模范镇(乡、办事处)60个、市级绿化模范村395个。2013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平邑县被全国绿化委员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郯城县、蒙阴县、沂水县、莒南县、兰陵县被授予全省绿化模范县称号。

五、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林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推进森林公安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十二五期间,共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9322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4870人次。二是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林业推广项目4项,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3处;打造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2处。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国家森林认证(CFCC)机构1处,并取得FSC小农户联合认证证书。国家林业局批准山东临沂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三是防灾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新建通讯基站10座,建成了覆盖林区的超短波防火通讯网;新建直升机停机坪2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13处;新建市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1处、县级防火物资储备库5处。全市10个一、二级火险县区全部成立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积极推进重点林区火情自动预警监控系统建设,市、县、林区三级联网,重点林区林火视频监控率达到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新建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1处。四是林业种苗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先后选育出鲁峰王”1号和2号两个金银花优良品种、金宝系列木瓜7个优良品种、沂蒙红8个沂州海棠优良品种,获得国家级林木良种证书。加强良种选育推广,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99%。沂州海棠、金银花、银杏盆景、非洲菊鲜切花、百合球根花卉和桂花6大花卉基地已具备产业化规模,区域布局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林木种苗的生产和销售。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我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树种和产业结构单一,森林资源总量偏少。

一、生态修复难度增大

经过多年大规模造林绿化,我市可造林地的结构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全市人均林地面积只有0.65亩,人均蓄积量2.1立方米。全市现有的宜林地大部分为干旱贫瘠的荒山及荒滩,是难啃的硬骨头。由于自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传统的单一治理措施难以奏效,造林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林业传统的劳动力、用地等要素优势逐步丧失,规模经营困难,造林抚育用工短缺,劳动力和用地成本不断上涨,很多地方出现了造林任务分解难、落实难问题。另外,林业粗放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重造林、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单一措施、轻综合治理,造成森林系统低质化、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功能低效化趋势加剧。全市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平均为3立方米/亩,大幅度低于全国为5.6立方米/亩的水平。

二、资源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一些地方林业资源保护的压力持续增加,出现了林地、湿地退化等生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加,林业自然灾害也随之频发,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面临空前的压力。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高。

三、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林业改革红利远未释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依然是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根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营权落实不到位、处置权设置不完整、所有权长期虚置等问题尚未解决,与建立集体林业现代产权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新型经营体系尚未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滞后,各项补助标准偏低、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林业发展基础薄弱

森林资源管护基础设施欠账多、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如森林防火缺乏统一的预警平台,防火道路、水源地、水灭火工程等建设难以适应防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不完备,缺乏先进仪器设备,防治监测手段落后,几乎所有的县没有建立检疫试验室。基层林业执法力量不足,60%以上的县级林业部门执法人员只有3-5人。乡镇林业站机构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90%以上的乡镇仅有1名林业工作人员,包括兼职人员。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层次行业领军人才,基层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等,林业人才培训未形成长效机制,培训与使用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第三节 新形势新使命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和决战时期,也是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新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了新的生态观念,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达100多次,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林业的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把林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了林业部门前所未有的新使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阵地,必须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

二、经济新常态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是中央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新常态下,让出了许多空间和容量,使我们更有条件加强生态建设,更有精力打生态攻坚战。从生态环境现状看,我省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省份。这些年高速发展中对自然环境有很多透支,目前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压力剧增。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提质的新阶段,必然是生态减压增量提质的新契机。更好地抓生态,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切实做好生态领域的还欠账、增容量、提质量的文章,解决好突出的生态问题,提高我省生态的承载能力。

三、生态扶贫战略实施为林业发展提供巨大发展潜力

 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就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中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列为其中之一,要求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目前,我市有贫困村992个村,贫困户44万户、人口70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贫瘠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对改善我市生态建设布局,扩大生态建设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林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渠道。

四、群众期待和社会参与为林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各类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的热潮空前高涨。林业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

十三五时期,我市林业将进入改革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一时期,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对林业的重视前所未有,投入拉动、政策带动、市场推动共同发力的新格局将加快形成。这一时期,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促进绿色增长、全面统筹维护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新框架将加快构建。我们要科学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紧紧围绕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谋划和推进十三五林业工作,全面推进林业保护经营管理,全面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把林业改革发展推向全面现代化新阶段。

第二章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绿色临沂和生态市,以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十三五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生态为本作为林业建设的核心理念。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倡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把保护优先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策略。坚持保护优先是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针。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把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森林资源、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保护能力建设,严守生态红线。

---坚持把科学经营作为林业建设的主攻方向。主动适应林业发展从规模速度扩张转向质量数量并重的新常态,林业发展速度不降低,重点区域攻坚有突破,森林科学经营上水平,在保持造林绿化不放松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坚持把强化服务作为林业建设的实现方式。全面强化各级政府提供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统筹兼顾保护修复生态和自身固本强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绿色发展和生态公共服务成果。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林业建设的根本动力。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高新技术普及,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新红利,增加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第二节 规划目标

2020年,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林业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湿地、重点生物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有林地面积达到56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湿地保有量稳定在86.46万亩。

——生态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林产量达到230万吨,林业旅游休闲人数力争突破年0.2亿人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化更加繁荣,关爱森林、保护生态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林业改革稳步推进,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集体林业活力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和依法治林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现代林业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智慧林业发展不断深入,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智慧林业框架基本建成,信息化基础设施高端完善,全市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林业生态体系初具规模,以互联网+”林业为主的智慧林业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智慧林业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逐步显现,有力支撑林业改革发展。

第三节 生态布局

依据临沂市自然地理特征,自然条件的相似性、生态环境状况及建设远景的相似性,全面考虑不同区域对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将全市划分为三个林业生态建设主体功能区:即北部山地生态保育区、东部丘陵生态恢复区和中南部平原生态涵养区。每个区域根据功能需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林业治理措施,努力降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一、北部山地生态保育区

包括平邑、费县、蒙阴、沂南、兰陵北部和沂水中北部,总面积6874平方公里。该区域是全市生态核心区和主要水源保护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暴风雨、冰雹、干热风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青石山区,土层薄而贫瘠,造林难度大。

该区域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森林质量,巩固和完善防护林综合体系,达到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的作用,维护生态安全;以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积极开展森林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建设。

二、东部丘陵生态恢复区

包括莒南(含临港产业区)、临沭、沂水南部、沂南南部等,总面积5498平方公里。此区域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暴风雨、冰雹、干热风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该区域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荒山造林绿化步伐,实行退耕还果还林,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通过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名特优经济林,积极推进以木材和果品加工利用等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中南部平原生态涵养区

主要包括兰山、河东、罗庄、郯城、兰陵南部、费县西部等。总面积4812平方公里。

该区域以减轻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为目的,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农田防护能力,达到保护农田、防风固沙,减轻干热风危害的目的;做大做强花卉和林木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积极创建中国优质板材基地和建设一流的木业物流园区。

第三章 战略任务

紧紧围绕推进十三五林业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科学修复,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合理界定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一是全面形成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形成市、县两级监管体系。二是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解决林场职工的医保、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认真做好政策的衔接工作,积极争取将国有林场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争取财政、银行等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减免林场的债务负担。加大对贫困林场的扶持力度,使贫困林场尽快摆脱贫困。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场供电、饮水、道路、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四是化解金融债务。采取多种方式分类化解国有林场金融机构债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五是强化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等职责,提高生态指标考核约束力。

二、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加快形成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互惠共赢的权利关系。按照产权规律和林业经营特点分置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界定好三权之间的权利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明确和扩大经营权权能。二是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加快发展合作经营,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社联社,推进产加销融合发展,引导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鼓励各种资本进入集体林业。支持工商资本投资林业产业,积极推广林权出资注册制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完善针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保险支持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林权交易平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融资担保、林权收储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承包经营合同纠纷调处,积极推进县、乡、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仲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林业法律援助机制。

 

第二节 全面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山水林田湖统筹建设为指导,通过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努力构建山区、沿海、平原和水源保护四大生态安全屏障。

一、加快推进国土绿化

发动全社会力量实行规模化植树增绿,绿化美化国土空间。继续加强荒山荒滩瘠薄地造林,加强困难地造林新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加快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25度坡重要水源地退耕还林进程;加快防护林建设,对基干林带进行断带补植和修复完善,提升防护功能;加强退化林和残次林修复,实施破碎山体和废旧工矿区生态修复,建设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

二、加快推进重点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治理

结合水系、道路绿化和特色经济林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林场,建设既惠及民生又发挥显著生态效益的平原森林带。


第三节 全面加快森林经营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思路,实施科学经营,提升资源质量,加快培育多目标多功能的健康森林。

一、分区推进森林经营

国有林场以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线,按照分类推进的要求,以林场为单元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以改善提升森林质量和增强生态服务能力为经营目标,以纯林、退化林改造为重点,实施集约经营,加大森林抚育,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级优质良材,混交林比例达到15%以上。

集体林场以推进规模经营为抓手,引导林农走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道路,培育新型森林经营主体,鼓励经营主体单独编制和实施简明森林经营方案。指导经营主体按经营类型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提高集体林地产出效益,发展一批用材林、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加强对农民林业技术培训,组建职业化的森林经营队伍,为林农提供专业化的林业生产技术服务。

二、分类促进科学经营

科学开展次生林经营。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调整和优化林分树种结构和密度结构,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

加快开展人工林经营。大力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积极改造退化林分,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加快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混交林,适度开展灌木林经营,形成乔灌混交,提高防护等综合效能。

适度开展景观林经营。以森林公园为依托,适当增加彩叶树种混交比例,努力提升森林景观效果,积极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

积极开展林地立体复合经营,在满足森林经营主体目标的前提下,综合发展森林采集、林下种植养殖,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生产森林产品,鼓励开展森林认证。


第四节 全面实施科学保护

生态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建设美丽山东、绿色山东的基础,要全面科学保护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破坏林地、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生物资源行为。

一、全面保护湿地

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并逐一编目、登记和公布,将保护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地方,明确各级政府和管护主体的保护责任。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湿地生态质量,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探索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建立湿地资源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开展跨区域湿地保护与利用合作。大力开展科技支撑、科普宣教和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扶持共建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二、全面保护重要生物物种

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主动保护,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强化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优先抢救保护山东珍稀濒危树种和特有树种,有针对性的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通过选种、育种、繁育以及建立示范林等形式来实现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

三、严格保护林地资源

实施森林生态红线。结合退耕还林,依据生态区位重要,突出区域性特点划定林地红线,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严禁一般商业性开发项目占用林地保护红线内的林地;结合农田防护、交通水利环境屏障需求和城镇村生态环境特点划定森林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森林红线保护政策,除国家和省市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严禁占用森林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林地。全面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实施和利用。积极推进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实现一张图的动态变化更新和森林资源数据的动态管理。构建森林资源管理平台。整合林木采伐、占用征收林地、木材运输证等行政审批系统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远程实时监督与应用。建立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推行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机制,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


第五节 发展生态公共服务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努力把良好的生态成果和生态效益有效地转化为生态公共服务,构建内容丰富、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满足不同群体需要的生态公共服务网络。

一、大力发展城市森林

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和城市现代风貌方面的独特作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增加城市绿色元素,建设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成片建设城市森林、湿地和永久性公共绿地,提高城市特别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扩大城市生态空间;构筑中心城区生态屏障,突出环城绿带和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功能区安全隔离带;建设城市绿道网络、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增加彩叶树种比重,提升森林景观,满足市民生态体验、休憩休闲需求。

二、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示范建设活动,房前屋后见缝植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实现村庄绿化靓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

三、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网络

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体验地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康体健身等生态服务产品。精心设计打造以森林、湿地为景观依托的生态体验精品线路,集中建设一批公共营地、生态驿站,提高生态体验产品档次和服务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

四、大力繁荣生态文化

丰富和完善生态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和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生态文化载体,加强生态文化传播体系平台建设,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为契机,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自然生态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爱护森林、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六节 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经济、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我省由林业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一、加强特色林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推进榛子、核桃、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优质丰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木种苗、花卉、特色经济林、生物药材等基地,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生态资源和林地产出。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提升林产加工业,强化木材加工、制浆造纸、木本油料和经济林产品以及林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技术先进、生产清洁、循环节约的新业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林业生物产业、生物质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加强林业生物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做大做强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充分利用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资源,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

三、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培育林业产业聚集地和现代产业示范园区。依托资源基地,打造一批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档家居制造基地和最大的高端品牌板材生产基地。依托特色林产品基地、森林食品基地,建设特色林业精品园等现代产业示范园区。

、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监管体系。坚持产前严管,产中严控,产后严检,加强食用林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完善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送检、抽检、公示和责任追溯制度。加快健全林业产业和林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系列林产品标准体系,把无公害、绿色标准的推广与优质林产品基地、现代林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加强林业产业和林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疏导过剩产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制定和实施林业品牌发展战略和名牌林产品认定标准。


第七节 推进设施装备现代化

重点解决林业装备落后、管理手段粗放、应急能力不足、信息化薄弱、科技含量低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林业设施装备保障能力,奠定林业现代化基础。

一、加强基层林业站所建设

推进基层林业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森林资源管理站的执法、服务、管理能力。整合基层站所功能,优化设施设备配置,推进多功能综合型站所建设。进一步探索林业基层站所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加强重点地区标准站和食用林产品监管机构建设。

二、加强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广泛应用远程视频监控、大型机械装备、以水灭火等现代技术装备,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完善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加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航空消防、防火水源、应急道路、阻隔系统、林火预警监测、森林消防队伍等建设。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高危、重大有害生物的防控。

强化森林公安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加强森林公安业务用房、执法办案场所、基础信息化、教育训练基地和重点装备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打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三、推进智慧林业建设

重点突出互联网+”领域,积极鼓励企业、公众参与智慧林业,全市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以互联网+”林业为主的智慧林业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

四、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

依托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市林业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加强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森林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搞好森林资源数据和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的年度更新,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工作。

第四章 重点工程和项目

围绕中心任务,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强创新,搞好突破,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带动全市林业建设全面发展。十三五期间,在全市谋划和实施好国土绿化、自然保护、改造提升、服务保障、现代产业五大建设,大力实施好23个重点工程项目。

第一节 国土绿化

1荒山绿化工程积极推进荒山造林绿化工程。2012年,全市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尚有69.6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2.4万亩的无立木林地需要绿化,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以上,且都是深山远山,是造林绿化的重点和难点。十三五期间,依托沿海防护林、长江防护林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防护林工程,重视发展乡土树种,大力发展混交林,科学确定树种配置、混交方式、混交比例,构建多树种、复层、异龄的永久森林生态系统。计划完成荒山造林7万亩。

2、退耕还林还果工程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果工程,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果还林政策,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完成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果还林15万亩。根据国家及省退耕还林规划要求,下一步,将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势,在具备条件的上述区域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增加森林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3、绿色通道提升工程沿我市境内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南水北调工程进行高标准绿化。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好济青南线绿色廊道的提升改造和胶济客专等铁路干线、省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到十三五末,全市干线和省界铁路宜绿化路段绿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层次多样、多树种混交、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使高速公路、铁路绿色廊道与生态环境、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

4、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按照沿路建绿带、沿带建绿群、沿群建精品的思路,以外环路为骨架,在适宜地区规划建设700米宽的环城绿带,对接沿线山体、河流、湿地、公园,提升建设镇山、西部群山、武河、李公河、汤河五大环城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群,形成环绕临沂城区的森林、湿地生态圈。

5、城镇村绿化美化工程以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城市绿化重点搞好城区公园及绿地、河流及道路林网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规划城市绿化率达到41%以上。村镇绿化重点搞好绿化示范村镇建设。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要求行政村辖区内绿化覆盖率要求平原村25%以上,半平原半山区村35%以上,山区村50%以上。绿化示范镇建设标准要求平原绿化示范乡镇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4%,半平原半山区乡镇不低于30%,山区乡镇不低于40%。2020年,使全市村庄数6652个的 3.3%和乡镇个数167个的9.6%达到绿化示范标准。

第二节 自然保护

6、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实施好重点已批建的10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12处省级湿地公园,到2020年,临沂湿地公园总数达到24处。确保到2020年全市湿地受保护率提高到60%以上。

7、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完成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和社区普查,构建自然保护区动态监测管理平台,提升自然保护区功能。

8、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开展珍稀濒危树种、山东特有树种种质资源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存;建立收集保存异地保存库1处。

9、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鉴定、登记编号、建档、产权登记和分级挂牌,抢救和复壮濒危、长势衰弱、受威胁的古树名木,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第三节 改造提升

10、森林经营工程遵循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理念,采取森林抚育、混交林培育等措施,促进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强对现有经济林低产低效园品种更新和抚育管理,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通过工程措施完成森林抚育 万亩、混交林培育20万亩,改造经济林低产低效园20万亩。到2020年,混交林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经济林产品产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森林的生态服务、林产品供给和碳汇能力等明显提升。

11、功能退化生态林修复改造工程针对我市不同的退化防护林类型、成因和经营培育方向,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及具体的技术措施。重度退化防护林以更替改造为主,中度退化防护林以择伐补造为主,轻度退化防护林以抚育改造为主,退化农田防护林以渐进改造为主。十三五期间重点对蒙山区域山地丘陵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改造防护林面积3万亩。

第四节 服务保障

12、基层林业站所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资源林政管理系统、林地管理、林木采伐运输、资源调查,以及林业工作站、林业派出所等基层站所建设。加强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优先解决好业务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最急需的问题,建设20个标准化林业站。以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民办林场为依托,建立森林资源管理站,负责区域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指导和服务。

13、森林资源利用监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林业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和动态监测移动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间的林业数据共享。结合2017年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年度变化情况,实现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开展森林碳变化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监测与年度数据更新。

14、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加强重点县区和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专业消防队伍和机具装备建设,对重点林区着力推进预警监测网、防火道路网、水灭火管网、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半小时作业圈、扑火队员徒步3公里作业圈、1公里防火水源地取水圈和一百公里物资调拨增援圈,逐步实现防火信息传输和火场通信指挥的数字化、现代化。基本杜绝重特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

15、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程重点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项目专项治理工程,划定一般监控区、重监控区和综合除治区三个区域,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扩散蔓延态势。同时加强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综合治理,确保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16、林木良种培育工程全面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7、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对国有林场危旧管护用房实施改造,新建管护用房47座,新建林火视频监控点59个。重点解决林场道路、通电、通水问题。升级改造现有路况较差道路,加强休闲游憩绿道网建设。架设供电线路5公里。增建微波监控站,对山区林场实行微波监控,监控面积不少于70%

第五节 现代产业

18、木本粮油产业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建立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调动企业、农民和全社会发展积极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特色,形成一批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木本油料优势产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产业示范县(区)达到6个,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木本油料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年生产木本食用油1.2万吨,综合效益120亿元。榛子、核桃、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树种基本形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格局。

19、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产业全面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园、树木园、林木专类公园、生态公园、林业观光园等相结合的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体系。到2020年,建成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旅游示范区和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森林、湿地等林业旅游人数0.2亿人次。

20、木材加工产业着力优化木材加工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以人造板、木浆生产、条柳编系列产品加工、特色家具为主的产业集群。加快临沂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木材加工、人造板工业、林产化工、林浆纸一体化工程等领域淘汰落后产能80%以上。

21特色经济林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栽培技术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区域特色鲜明的名、优、特、新经济林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产业园区。大力推广现代经济林种植管理技术,加快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开展标准化生产,实行集约经营。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产量达到500万吨,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建成产业重点县(区)9个,万亩以上生产基地达到50处。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产品优质率达到85%以上,储藏加工量占年产量的50%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知名品牌2个。

22、林下经济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促进林下种植养殖业资源共享、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推进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聚集度,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产值达到50亿元。

23、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面积基本稳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花卉苗木产业。2020年,林木种苗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年产值突破20亿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今后五年,我市林业发展步入转型期,林业改革进入攻坚期,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十三五规划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第一节 落实领导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实施林业十三五规划,要按照中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党政领导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规划任务要逐级分解到各个地区,落实到山头地块。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实施规划的主体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人。林业部门要建立系统科学、准确快捷的生态建设监测评价办法,将林业十三五建设任务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使林业十三五规划抓住关键,任务落地,责任到人,确保实效。


第二节 建立健全林业保护制度体系

按照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推进林业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建立健全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体的林业现代化制度体系,为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强大保障。建立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明晰产权关系,做到权有其主、主有其利、利有其责;建立健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实行生态红线总量管控,加强林地、湿地用途管制,实行规划管理、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建立健全生态资源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定期清查与年度监测相衔接、抽样调查与区划调查相结合,覆盖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连续清查调查监测评估机制。与省统计局密切配合,探索编制林地、湿地等林业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实行领导干部林业生态资源资产责任和离任审计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林

强化林业法制建设。重点推进《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的落实。严格执法。充分依托森林公安、林政管理等林业执法力量,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林业综合执法队伍,探索建立涵盖林政、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物保护等为一体的综合执法体系。对高发多发、社会敏感度高、影响大的破坏林业资源资产案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联合行动,提高震慑效果。全面普法。通过普法宣传将法治精神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提升文化自觉,培养行为规范,用法治意识构筑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无形红线。


第四节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创新科技体制。结合林业实际,建立开放、多要素聚集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平台,建立生态公益产品的供求机制,健全市场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贡献率。创新技术标准。根据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围绕生态为本、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生态价值、生态评价等林业技术标准体系。创新科技服务。借鉴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营理念,创新我省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强化政府购买服务,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业,密切市场对接,促进兴林富民。充分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引入林业发展转型中,创新智慧林业发展,以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管理现代化,促进林业科学发展。


第五节 健全林业机构队伍

林业保护建设点多面广线长,任务繁重,条件艰苦,机构队伍建设十分必要。要稳定健全基层林业队伍。明确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公益属性,解决好身份编制问题,改善基层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快林业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行政审批行为,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转变管理方式,提高事中事后监督能力。建立林业重大问题决策咨询制度,提高林业决策的科学性。提升林业机构队伍整体素质。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广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林业治理能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等专业平台,打造和建设高水平的林业智库,提高林业发展的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加强林业职业教育,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林业基层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服务推广等部门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对基层林业职工、林农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六节 完善林业投融资机制

建立健全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林业投资机制,推动林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体现林业公益属性,在森林保护、资源管理、科技支撑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导和推动作用,加大林业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林业补助制度。逐步提高营造林投资补助标准,推行造林补贴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挂钩。加大对林业灾害监测和防治的投入力度,支持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领域优先探索实施PPP项目。创新林业发展机制。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志愿减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展。

第七节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本规划是指导林业改革发展、实现我市林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