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市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着力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60.5亿元,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6.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606.6亿元,增长19.9%。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12.4:51:36.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7%,提高0.72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75.1亿元,增长5.1%。全年播种粮食作物1054.4万亩。粮食总产412.9万吨,增加0.66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71.8万吨,秋粮产量241.1万吨。粮食亩产391.1公斤,增加4.1公斤。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花生总产74.3万吨,增长4.5%;水果总产174.2万吨,增长7.6%;蔬菜总产592.4万吨,下降1.3%;烤烟产量3.3万吨,下降7.5%。
全年新造林26.9万亩,其中,用材林10.7万亩,经济林3.3万亩,防护林12.9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9.9万亩。
全年牛、羊、家禽出栏25.9万头、297万只、1.3亿只,分别增长8.2%、3.3%、5.5%;猪出栏546.4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62.7万吨,比上年略增;禽蛋产量27.1万吨,增长15.3%;奶类产量9.4万吨,增长34.2%。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92.7万头,牛35.3万头,羊221.7万只,家禽5242.5万只。全市规模养殖小区(场)新增493处,发展到1735处,畜牧加工企业发展到407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310个。全年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增长5.5%。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产业化水平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 746万千瓦,增长1.7%。农用汽车9897辆,拖拉机34.82万台。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31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 104 台,分别达到3634台和191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762万亩,机播面积489.2万亩,机收面积48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9.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9.6万亩。新认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0 家,累计达到 331 家。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33个,累计达到183个。全年农用薄膜使用量4万吨,农药使用量1.7万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44.8万吨,分别增长1.8%、0.1%和2.5%。农村用电量28.5亿千瓦时,增长7.5%。自来水受益村数占全部行政村的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
二、工业、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69家,比上年增加34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64.1亿元、增加值653.7亿元,分别增长35.1%和24.4%。支柱行业、制造业、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较好。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八大支柱行业完成总产值1919.9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产值2255.6亿元,增长35.4%,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96.6亿元,增长39.1%;有337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33家,分别增加101家和8家。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19.5亿元、利税216.7亿元、利润140.1亿元,分别增长35.1%、41.1%和42.4%。289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其中过亿元企业27家,分别增加95家和5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24%,提高24.65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51.4亿元,增长15.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4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93.8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7.1亿元,增长25.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4.8亿元,增长16.8%;第二产业投资445.4亿元,增长27.2%,工业项目投资336.8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投资236.9亿元,增长41.6%。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525个,完成投资396.3亿元;过亿元项目237个,完成投资268.6亿元。服务业投资、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服务业投资增幅高出规模以上投资增幅16.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146.6亿元,增长1.32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6亿元,增长89.5%。房地产投资完成67.1亿元,增长34.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1.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85.5万平方米,增长52.9%;销售额55.5亿元,增长75.8%。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8亿元,增长19.1%。市三区和县城零售额491.2亿元,增长19.5%;县城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169.6亿元,增长18%。以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为消费热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汽车、通讯、电子高科技产品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走进居民家中,全年消费型汽车零售额70.8亿元,增长45.9%。
物价水平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1.9%,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水平下降了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7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7.21%;商品房价格上升3.7%。
全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198家,增加209家。进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增长37.9%;其中出口22.4亿美元,增长33.8%。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均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2057.3亿元,增长39%;私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5亿元,增长20.7%;民间投资516亿元,增长32.8%;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2.21万家,个体工商户17.9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410.6亿元,增长16.5%。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4%,提高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入占国地税收入的81.1%,提高7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市共引进市外招商项目602个,到位资金160.2亿元,增长15.6%。在建5000万元(境外500万美元)以上招商项目205个,实际到位资金111.1亿元,占引资到位资金的69.3%。全年实际利用国外资金4.3亿美元,增长26.9%。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660公里(包括村级道路1863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4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999万人,旅客周转量59.1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21亿吨,货物周转量116.1亿吨公里。全年航空货邮量510.5吨,客运量21.8万人次,分别增长4.5%和37.1%。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0.3亿元,增长14.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0.1万户,增加87.7万户。互联网用户30.6万户,增加6.96万户。
全市国家A级旅游区31家,其中,4A级旅游区5家,3A级旅游区11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旅行社10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星级酒店5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2家;星级餐馆1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编制完成了《临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第一部地级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临沂被国家旅游局、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在2007中国旅游精品推广大会上,临沂荣获“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称号。
七、财税、金融、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8.7亿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51.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4.3%,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28.1亿元,增长29.2%。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11.9亿元,增长40.2%;教育支出33.3亿元,增长57.6%;医疗卫生支出7.6亿元,增长46.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5亿元,增长5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亿元,增长34.5%。
国、地税收入合计119.1亿元,增长31.4%,其中国税收入75.05亿元,增长34.5%;地税收入44.08亿元,增长26.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6.1亿元,比年初增加141.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78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6.8亿元,比年初增加132.9亿元。全年银行业实现结益19.3亿元,增长38.8%。
全市开展业务的29家担保公司全年担保贷款20.1亿元,13家典当行发放典当金17.3亿元。2007年阜丰发酵、烨华焦化、绿润食品3家企业分别在香港、马来西亚、美国上市,募集资金18.1亿元。全市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8家,其中境外上市14家。
全市共有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20家,其中产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9家。全年保费收入33亿元,增长18.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4亿元,增长32%;人身险保费收入22.6亿元,增长13.1%。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1亿元,增长68.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5.06亿元,增长11.3%;人身险业务赔付9.08亿元,增长137%。
八、科技、文教、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22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14项。全年申请专利2016件、授权专利1532件,分别增长13.7%和82.4%。争取并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分别达到184家和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64%,比上年提高3.11个百分点。新获准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围绕资源节约、新能源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研发推广“五节一循环”新技术15项,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21项,落实市级以上扶持资金800多万元。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向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申报了“生态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和“山东省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组织力量创作大量优秀文艺作品,编排、上演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剧目。对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进行了修改和提升,组织专场演出16场。精心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在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闭幕式上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在中国(枣庄)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艺术论坛演出,荣获13项大奖。编排的群舞《康定情》、双人舞《望穿秋水》分获山东省第二届舞蹈大赛群舞、独舞金奖。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主题晚会,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专题文艺演出,新春音乐会、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第二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苍山民歌会、费县奇石旅游节、平邑长寿旅游节等大型演出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组织参加了山东省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参与全省“四进社区”文艺展演,组织举办第七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第七届“健康杯”民间秧歌会等10余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公布了我市第一批2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了临沂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暨民间艺术品展。实现了全部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成为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的革命老区。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35.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44.7万户;新发展数字电视用户5.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10.8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24%和97.84 %。全年公共广播播出3.78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6.12万小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2.1万人,初中生11.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入初中升学率均为100%,小学和初中在校巩固率为99.06%和98.64%。招收高一新生7.02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23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43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0.43万人,57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4万人,77所高中段在校生31万人,284所初中学校在校生33.7万人,1785所小学在校生73.9万人。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2万人,医院床位2.18万张。孕产妇死亡率15.84/10万,婴儿死亡率9.36‰,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5.7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9.8%,筹集资金3.77亿元,1314.2万人次享受到医疗补助,全年医疗费支出2.11亿元。185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上划县级管理,4994个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进行标准化改造2200个。惠民医疗减免费用5514.7万元。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金牌11枚,省级各类比赛获金牌16枚,先后向省和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30余名,我市运动员李岩岩、魏向军先后入选国家奥运集训队。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市职工运动会及沂河龙舟、蒙山登山、滨河长跑、民俗健身等活动,先后承办了WCBA联赛山东队主场赛事、全国女子乒超联赛北大方正队主场赛事、中哈排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争霸赛等。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农民健身秧歌比赛、全省职工运动会、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全省农民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体比赛、活动300余项。
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土地管理、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为43.8%,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11.5万吨/日、供热面积364万平方米、供气能力2.5万立方米/日;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350万平方米;新列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及南水北调水污染治理的工程项目全部竣工;全市1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日;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垃圾焚烧综合利用项目投入运行,沂水、平邑、临沭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投入使用,新增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870吨/日;新增绿地面积415.3公顷。罗庄双月湖公园被列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平邑、临沭、沂水3个县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顺利通过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总评考核,临沂市、莒南县获得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COD、二氧化硫年度削减指标基本完成。列入我市2007年度COD、二氧化硫减排计划重点项目,列入《淮河流域“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计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2005-2007年淮河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计划》的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全市7个省辖淮河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省辖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及淮河流域的32个断面水质排序中,我市的9个断面位居前列,邳苍分洪道出境断面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成为我省河流水质改善最快、出境河流水质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8.1%,9县的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所有指标基本完成,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资源土地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年报批存量集体建设用地2.36万亩。积极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第一批试点的10个项目区已拆旧2107.4亩。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全市压减矿山465个,顺利通过省政府组织的检查验收。18个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新增矿产资源储量1.6亿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对平邑卞桥石膏矿采空塌陷区等17个项目进行治理。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保护,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顺利开园,成功申报郯城马陵山省级地质公园。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全年共验收县级以上项目246个,项目总规模29.43万亩,新增耕地6.53万亩。
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各类认可认证509项,完成各类产品检验1.84万批次,完成检定(修)计量器具21.6万台件。对兰山、费县人造板、郯城糖果、莒南磨料磨具等重点产业集中进行综合整治,兰山区、费县分别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争创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先进区(县)”称号。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全市农产品、食品、药品、畜牧产品、工业产品等8个方面的整治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了农资、13类食品、节能、食品“两打”等大规模专项执法活动。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20个,分别达到7个、74个和46个。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273起、死亡528人、受伤988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6.3%、5.5%和36.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131起、死亡512人、受伤982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4.8%、4.7%和36.4%。
十、居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和残疾事业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9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73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增长15.6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941元,增长19.2%。年末城乡居民住房使用面积分别为24和28.6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6万人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万人、5.3万人、2.72万人,分别达到45万人、60.2万人和61.7万人。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员7.1万人,农村低保人员23.8万人,共支付保障资金1.44亿元。针对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城市低保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每月为城市低保对象增发15元的副食补贴。全市新建敬老院61处,改扩建119处,实现了一乡一院的目标,全年对2.62万个五保供养对象支付五保供养经费4636万元。全市各级投入救灾资金4012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3.2万人次。全年有1.2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其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400例,为贫困患者免费手术1040例;对120名脑瘫儿童和180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训练。
注:发布稿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