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态势逐步趋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72.57亿元,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25.5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655.28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占比为10.8:52.2:37,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6.2万亩,比上年增加21.5万亩。综合亩产420公斤,比上年增加2.97公斤。粮食总产468.76万吨,比上年增加12.6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11.3万吨,秋粮总产257.4万吨。经济作物中花生总产80.8万吨;烤烟3.25万吨;棉花1.3万吨;水果总产178.8万吨;蔬菜总产573.9万吨。
牧、渔、林业稳定发展。全市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362.3万头、30.2万头、230.4万头和6318.7万只。生猪出栏409.2万头,增长3.2%。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1.5万吨、20.6万吨和6.3万吨,分别增长4.8%、4.8%和1%。水产品产量8.34万吨,增长2.1%。四大造林工程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林权改革、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支农投入不断加大,共争取国家和省粮食高产创建、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沼气建设等项目资金7.15亿元,发放种粮补贴5.18亿元、良种补贴1.29亿元和农机具补贴0.81亿元。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4.5亿元,增长17%。从运行趋势看,我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在今年一季度达到年内最高点(增长23.4%)后逐月回落,但回落幅度逐步缩小。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24.4亿元,增长15.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80.1亿元,增长17.9%。八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624.2亿元,增长19.3%。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用电量回落。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139亿千瓦时,增长13.3%,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6.96个百分点;重工业累计用电111.8亿千瓦时,增长14.9%,比上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2.9亿元、利税合计294.9亿元、利润总额202.4亿元,分别增长28%、29.9%和34.9%。有549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收入2236.5亿元,增长31.9%。有485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增加109家。
三、新开工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1亿元,增长22.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4亿元,下降24.4%;第二产业594亿元,增长35.6%,其中工业投资525.2亿元,增长37.9%;第三产业410.7亿元,增长13.5%。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加较多,对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截至9月末,全市新开工项目3173个,同比增加1008个,完成投资635.5亿元,增长68.4%,完成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62.4%,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403.3亿元,增长19.7%。
房地产开发投资低位运行,完成投资111.1亿元,增长9.7%。商品房销售面积270.1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额75.3亿元,增长54.8%。
四、消费需求稳步扩大,出口增幅继续提高,物价总体平稳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7亿元,增长19%。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消费型汽车17.7万辆,实现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30.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个百分点。家电下乡有效刺激农村消费,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5.8万件,销售额10.4亿元,审核通过补贴金额1.06亿元,销售额居全省第2位。临博会参展企业3257家,参会人数10万人次,累计交易额47亿元。推进临沂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投资12亿元对山东教育用品采购基地等16处专业批发市场改造提升。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3.9亿美元,其中出口20.2亿美元,进口13.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4%、27%和44.2%。出口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5个和0.8个百分点。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6个,合同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外经公司新签承包劳务合同16份,合同额1.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0.99亿美元,外派各类劳务1415人次。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7个,对外投资2.02亿美元。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2%,原材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10.6%,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3.8%。
五、积极推进转型升级,“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
一是基地品牌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63万亩,其中经过国内“三品”认证的220万亩,国外机构认证的30万亩。产业经营取得新进展。争取命名了27个省级龙头企业,位居全省第2位;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1777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923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13万家。循环农业保持领先。截至9月末,全市新建户用沼气3.02万户,累计达到38.7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9处,累计达213处,总户数和产气量居全省首位。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供应上海世博会农产品49类、5000多吨,未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是工业技改、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强。工业技改完成投资289.8亿元,增长38.3%;装备制造业103.1亿元,增长6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9亿元,增长104.6%,其增幅和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89.4个和4.6个百分点。投资快速增长带动了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增长25.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比重为15.9%,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102.3亿元,增长24.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9%,比年初提高2.02个百分点。
三是节能工作取得成效。今年以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能措施,高耗能行业生产放缓,呈现逐月平稳回落态势。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11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8%。十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236.9亿元,增长20.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5.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比上半年回落6.96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用电增幅比上半年回落8.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幅比二季度下降5.7个百分点。十大高耗能行业中,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耗能同比下降。高耗能产品中,烧碱、水泥熟料、机制纸及纸板、合成氨等产品产量下降。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企业等实施意见和方案,设立了2亿元创投引导资金。金正大缓控施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获批授牌,阜丰发酵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目前,我市共获批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4家。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山东省科学院临沂分院正式挂牌成立,先后与120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24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97项。
六、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非国有、集体经济完成工商税收108.8亿元,占国、地税收入的81%。民营经济在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87.6亿元,增长17.2%;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14.9亿元,增长19.4%,高出全部零售额增幅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跃,完成投资845.5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3%,增长30.8%;9月末,全市私营企业2.7万家,个体工商户21.9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720.7亿元。
招商引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引进市外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82个,到位资金181.6亿元,增长23.1%。项目规模进一步提高。9月末全市在建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376个,实际到位资金1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和36.5%。招商区域进一步扩大,境外主攻港澳台,国内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省内突出胶东半岛。
七、交通邮电、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601.2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72.6亿人公里。航空货邮量1334.5吨,航空客运量40万人次,分别增长40.2%和72.7%。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5%和16.4%。
全市共接待国内旅客2170.31万人次,增长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7.4亿元,增长31.38%;入境旅客9.4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5526.09万美元,分别增长52%和48.21%。实现旅游总收入151.1亿元,增长32%。
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3%。文化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2.7%。
八、金融保险业稳定发展,财税收入增幅回升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90.3亿元,比年初增加32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365.7亿元,比年初增加187.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88.3亿元,比年初增加200.9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8.4亿元,增长3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4亿元,增长34.7%;人身险保费收入41亿元,增长36.9%。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1.1亿元,下降1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7.3亿元,增长23.2%;人身险业务赔付3.9亿元,下降41.5%。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8.9亿元,增长27%,同比提高16.9个百分点。收入结构优化,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5.9亿元,增长38.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8%,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实现收入34.6亿元,增长24.3%。财政支出126.1亿元,增长20.5%。
国、地税收入134.2亿元,增长27.5%;其中国税收入82.5亿元,增长26.5%;地税收入51.7亿元,增长29.1%。
九、居民收入增加,民生状况继续改善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3.8元,增长15.6%。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9月末,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6.6万人。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2.7万人,征缴养老保险金31.5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人数22.5万人,收取养老保险金9.87亿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25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医疗保险参保179.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90.6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81亿元。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民生领域倾斜,前三季度,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59.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7.1%。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837.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9.78%。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完成村级文化大院1853个,农家书屋795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48.5%。制定实施《临沂市2010年有线电视“村村通”暨“户户通”工程任务实施方案》,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达到73%。以兵学城建设为契机,拍摄3D影片《孙子兵法》,现已完成影片的申报摄制立项进入实质性筹拍阶段。对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进行了改造提升,举办了第十届民间秧歌会,组织700多场文艺演出和文艺汇演,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演出优秀柳琴戏曲剧目,极大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0.4%、0.8%、10.2%和1.8%,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十、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创模复核验收工作稳步推进
前三季度城市建设投资40亿元,其中市区投资29亿元。新增道路面积354万平方米,新铺设污水管网长度37公里;新增供气管线329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气户数12万户;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户表改造2.12万户;新增绿地面积420公顷。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运行,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一级A标准,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城市燃气供气工程,西、北外环、莒南县、临港产业开发区次高压管线工程已敷设100公里,安装计量撬9座、完成罗西次高压管线与西线的对接工作,西北外环、莒南段与东外环次高压管线的对接,今年完成投资1.98亿元;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铺装面积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000万元;兰山区西外环与双岭路立交桥计划投资1亿元,已完成投资4885万元;临沂久隆国际城市广场占地42万平方米,今年完成投资1.5亿元;万兴都国际商业公园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今年完成投资5718万元,工程主体、景观已全部完工。
按照现行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6项指标要求,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已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等20项指标已优于考核要求。创模亮点工程更加突出。武河万亩湿地继续提升改造,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国家电网机动车充电站运行、机动车安检和环保检测联网监控等创模基础工程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总的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工业运行呈现平稳下行趋势,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服务业占比提高难度大,财税增收难度较大等。当前我市经济环境已由危机时期的以市场制约为主,逐步转向市场、成本、要素、能耗等多重制约相叠加的复杂局面。全市经济与全国和全省形势一致,在经历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快速回升后,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了逐月回落的现象,经济正由较快增长向稳步增长过渡。因此,全市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认真研究判断经济运行趋势,扎实做好经济运行趋势监测预警工作。其次,时刻绷紧节能降耗这根弦,在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同时保障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再次,积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最后,将优化投资结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总抓手,把引进高质量大项目摆在突出位置,引导资金投向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等领域,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的提升,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