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统计信息公开专栏 >> 统计分析 >> 正文
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时间:2015-10-22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内强外拓、发力赶超,实施“八大战略”、攻坚“六场硬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8.6亿元,增长6.6%,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370.9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232.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按可比口径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75.05亿元,增长4.2%。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4.2%、7.5%、3.3%和3.3%。
    全市夏粮单产406.4公斤、总产1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和0.8%;秋粮有望再获丰收。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435.1万头、21.5万头、222.4万只和1.2亿只。猪牛羊禽肉产量55.2万吨,同比下降0.3%,其中猪肉产量31.5万吨,下降0.7%。
    二、工业运行趋稳回升,建筑业保持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0亿元、增长6%,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0.3%。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产销率提高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支撑,食品、木业、化工、机械等优势产业成为稳定发展的“压仓石”,累计实现产值3875.5亿元,增长6.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行业实现产值1486.5亿元、增长6.5%,机械行业实现产值860.7亿元、增长8.9%,木业行业实现产值808亿元、增长8.9%,化工产业实现产值720.3亿元、增长2.9%。骨干企业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1925家、同比增加64家,有68家企业产值过10亿元、3家企业过百亿元;339家年初以来新纳入企业实现产值297.4亿元,拉动全市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增势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400亿元、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6.9%)比年初提高0.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10.8亿元、增长5.9%,其中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3.1%、14.7%和9.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73亿元,增长0.5%;利润361.2亿元,下降3.7%;利税555.8亿元,下降2.8%。有190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1550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分别增加66家和52家。
    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9.2亿元,同比下降5.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5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定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4.8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1.6亿元、1087.6亿元和945.7亿元,增长16.4%、19.7%和8.9%。内涵效益型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83.6亿元,增长22.6%。工业技改投资660.5亿元、增长26.2%,占工业投资的6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陶瓷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保技改投资61.9亿元、占本行业的6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6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42.5%,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880.1亿元,增长16.1%,占全部投资的91.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5个百分点。全市在建项目2293个,计划总投资658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24个、过10亿元项目116个,分别完成投资1553.3亿元和351.8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3.9亿元,增长4.8%;新开工面积765.2万平方米,下降27.7%。商品房销售面积550.9万平方米,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230.9亿元,增长3.3%。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0.5亿元,增长10.7%。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231.3亿元、增长10.8%,乡村实现零售额399.2亿元、增长10.6%。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75.2亿元、增长10.3%,零售业零售额1344.1亿元、增长10.9%;住宿业零售额11.2亿元、增长9.8%,餐饮业零售额100亿元、增长9.6%,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3和0.7个百分点。从商品看, 27大类商品类值中有21类商品保持增长,其中8大类增幅超过10%,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30.5%、14.5%、13.2%、13.0%、11.6%和10.7%。
    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2413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物流总额3789.5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374.8亿元,分别增长31.8%和63.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9%、购进价格下降3.4%。
    五、外贸进出口下降,出口增长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下降23.5%。其中,出口42.3亿美元,增长1.8%;进口20.3亿美元,下降49.6%。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下降12.4%。外贸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789家,同比增加49家。传统市场出口相对稳定,其中对美国、欧盟和韩国分别增长19.3%、5.3%和4.6%,对日本下降5.4%;新兴市场中,对东盟和南亚国家分别增长30.8%和41.3%,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17.2亿美元,增长1.6%。
    六、“三引一促”成效明显
    全市共引建招商引资项目913个,新开工项目474 个,续建项目439 个,到位市外资金906.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3.6%,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0.4%。其中,在建产业项目553个,到位资金754亿元,向上争取无偿资金和政策性资金111.9 亿元,各类融资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5 亿元。全市新签合同项目466 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2670.1 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42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183名,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1434名。
    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保险运行稳健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1亿元,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174.2亿元,增长5.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1%、居全省第2位;非税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51.3%。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项主体税种收入104.6亿元,增长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48.6%。15个发展主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8亿元、增长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1亿元、增长14%。
    全市国地税收入294.3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收窄1个和0.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35.5亿元,下降6.6%;地税收入158.8亿元,增长4.7%。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673.3亿元,比年初增加448.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906.4亿元,比年初增加284.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06.3亿元,比年初增加313.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777.5亿元,比年初增加97.2亿元。
    全市保费收入116.51亿元,增长 20.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18亿元,增长11.22%;人身险保费收入75.33亿元,增长26.15%。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4.56亿元,增长30.17%,赔给付率29.66%。
    八、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旅游业健康发展
    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同比分别改善23.6%、19%、39.3%和18.5%,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1位、第1位和第3位;环境空气生态补偿金为1285万元,居全省第1位,环保部已解除对我市大气污染问题的督办。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40个市控断面综合水质达标率为78.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999.7万人次,增长8.2%,实现旅游总收入340.3亿元,增长12.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9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5.8亿元,分别增长8.2%和12.6%;接待入境游客13.2万人次,下降0.8%,入境旅游外汇收入7274.2万美元,下降1%。临沂民航共实现旅客79.4万人次,实现货邮3264.7吨,安全保障各类飞行8064架次。
    九、居民收入增长,民生保障巩固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7元,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1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元,增长10.1%。
    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304.6亿元、增长16.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3%,其中,教育、文化、 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1.1%、16.9%、11.5%、13.1%和56.2%。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0.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1.9万人、23万人、108万人、916.8万人、58.4万人、98万人、55万人和538.5万人,征缴各项保险费13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