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3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市经济运行向着宏观调控的方向较快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3.4亿元,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43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54.3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337.62亿元,增长17.3%。
一、农业生产形势平稳
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全年粮食作物面积1065.7万亩,增加10.4万亩;预计粮食总产408.3万吨,增加20.3万吨,增长5.2%。其中:夏粮总产171.4万吨,增长5.7%;秋粮总产236.9万吨,增长4.9%。预计花生总产69万吨、蔬菜总产612.6万吨、水果总产169万吨、烤烟产量3.7万吨,分别增长4.1%、5.8%、12.3%和14.3%;瓜类产量113.8万吨。
牧渔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增长1.5%、6%、6%和8%。肉类总产量46.3万吨,增长3.2%;奶类产量5.57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17.7万吨,下降1%;水产品产量7.7万吨,增长 10.1%。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96.9亿元、增加值377.8亿元,分别增长36.6%和29.2%。产品销售率为97.3%,同比提高0.4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较大。全市39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制造业强市战略稳步推进。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270.2亿元,增长37.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1%。支柱产业、亿元企业群体继续壮大。食品、机械、建材、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木业、冶金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3.3亿元,增长35.9%;172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家,其中17家过10亿元,增加4家。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重工业产值分别完成621.7亿元、775.2亿元,增长30.2%和42%。工业用电增速回落。规模以上工业用电96.4亿千瓦时,增长24.9%,增幅同比回落12.6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5.3亿元,增长38.9%;利税合计112.8亿元、利润总额72.3亿元,分别增长46.3%和50.9%。有145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增加62家。企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均下降。9月份末,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为5.28%,同比降低1.6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07亿元,同比下降18.8%。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8亿元,增长17.8%。从投资区域看,城镇投资333亿元,增长18.2%;农村投资248.8亿元,增长17.3%。从投资规模看,4090个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71.1亿元,增长19.1%; 2343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35.8亿元,增长22.7%;208个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65.9亿元,增长16.2%。50万元以上项目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9亿元、320.5亿元和143.7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33.6亿元,增长62.4%。全市14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2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到位建设资金455.2亿元,其中自筹资金334.4亿元,国内贷款52.8亿元。
四、市场销售较旺,物价平稳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3亿元,增长16.1%,其中,市三区实现零售额178.6亿元,增长17.1%;县城零售额115.1亿元,增长15.7%;农村市场零售额102.6亿元,增长14.8%。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汽车、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等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前三季度,消费型汽车销售2.4万辆,零售额30.7亿元。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5%,增幅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04%,增幅同比提高0.34个百分点;原材料、动力价格指数为102.2%,增幅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4.2%,增幅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
五、“三个亮点”发展态势较好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8亿元,增长18.2%,占生产总值的71.6%。非国有、集体经济完成工商税收48.7亿元,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为74.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生产、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41.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353.8亿元,增长31.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1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15.1亿元,增长17.2%,增幅高出全部零售额增幅1.1个百分点。9月末,全市私营企业2.1万家,个体工商户16.3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340.5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280.8亿元,增长4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0.1%,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增速逐步提高。进出口总额15.79亿美元,增长18%,其中出口11.68亿美元,增长24.5%,出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18.1个和11.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实际完成市外资金192.1亿元,增长22.7%。
六、交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66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45.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25.3%和37.4%。航空货邮量661.4吨,增长58.4%;航空客运量11.4万人次,增长36.3%。
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03.8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1亿元,分别增长26.7%和34.3%。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增长43.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24 %。涉及文化产业的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亿元,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文化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增长25.9%,占规模以上投资的2.4%。
七、金融保险业稳定发展,财税收入增长较快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01.4亿元,比年初增加91.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660.3亿元,比年初增加74.2亿元。贷款余额803.7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其中:工业短期贷款、农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分别增加22.4亿元、52.2亿元和37.9亿元。前三季度,银行业实现结益9.09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1.28亿元,增长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09亿元,增长18%;人身险保费收入15.19亿元,增长12.5%。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84亿元,增长36.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3.07亿元,增长25%;人身险业务赔付1.77亿元,增长63.3%。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3亿元,增长28.5%。财政支出52.1亿元,增长21.3%。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3.3亿元,增长26.5%;医疗卫生支出2.3亿元,增长39.5%;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2亿元,增长18.7%;行政管理费支出7.76亿元,增长22.2%。
国、地两税完成收入65.3亿元,增长33.9%。其中:国税收入40.9亿元,增长38%;地税收入24.4亿元,增长27.7%。
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5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工薪收入人均6209.4元,增长18%;经营净收入517.1元,增长71.4%;财产性收入196.5元,增长91%;转移性收入751.7元,增长18.4%。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79.5元,增长17.1%。其中:工资性收入1141.4元,增长25.5%;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198.4元,增长12.7%,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683元,增长9.5%;从二、三产业获得的现金收入515.6元,增长24.3%;人均财产性收入61.1元,增长48.3%;人均转移性收入78.6元,增长12.3%。
前三季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690元,增长21%。
总的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态势较好,体现了政策要求,基本实现了该增长的持续增长,该回落的真正回落,该降低的切实降低,该提高的得到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持续增长,民营经济增长势头更好,符合产业政策的投资持续增加,教育、文化娱乐、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投资分别增长45.7%、88.9%和13倍,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分别增长60.1%和28.3%。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物价增幅等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9.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房屋销售价格增幅同比分别回落了1.2个和1.7个百分点。能源消耗、亏损企业亏损额降低,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有所降低。经济运行质量、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提高。在生产总值与2004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国地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04年多13.9亿元和9.7亿元,全市宏观税负同比提高0.8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31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增幅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44元,增长19.9%,增速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13.2元,增长15.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之所以保持了如此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科学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业、服务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资还不足;节能降耗的任务比较重;经济运行质量还有待提高,提高宏观税负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资金供应还比较紧张等。为解决好上述问题,首先,要深刻领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认真搞好现有项目的清理,加大对国家鼓励、支持产业的投资,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污染重的项目,努力扩大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对水泥、陶瓷、板材等行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其次,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研究建立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突出财政、税收等指标,引导各级、企业把精力集中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上来。努力发展提供税收能力强的产业,特别是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要向既能增加经济总量,又能增加税收;既能增加就业,又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即能在短期内增加税收,又有利于税收持续增加的项目倾斜。进一步搞好节能降耗工作。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重点耗能县区节能降耗的监测,向全国耗能先进企业看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第三,认真研究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新农村建设突破口。当前要高度关注禽流感疫情动态,搞好防疫,突出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增加居民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搞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增进社会和谐。
第四,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搞好资金供应。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改善服务业创业环境。加快转变临沂批发城市场管理模式,统筹市场发展,加快市场改造、整合和提升的进度。积极推进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临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搞好资金供应,突出重点项目,保收尾、保投产。在建设资金和经营流动资金方面, 优先保证流动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