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按照省局统一部署,临沂市局在全市抽取了3个县的9个村,就农民最关心、最企盼的事项开展了调查。调查采取发放问卷、现场填报和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9个村共有6134户、1.9万人,耕地面积2.44万亩、人均1.3亩。本次调查共入户访问450名农村居民。被访的居民,无论是性别构成、年龄结构,还是文化层次,基本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活动人口的现状,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盼也有比较充分的代表性。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居民310人,女性居民140人,男性居民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从年龄结构看,20-35岁之间的占14.7%,35-50岁的占34%,50-60岁的占26.2%,60岁以上的占25.1%。
从文化层次看,未上过学的占8.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的51.1%,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2.2%。
二、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感知、感受和期盼
(一)乡村振兴战略广为人知。从被访者身份看,村民408人,占90.7%;村干部36人,占8%;乡镇干部4人,占0.9%。450人中有381人知道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占全部被访者的84.7%。
(二)家乡最大的变化是道路。82.4%的被访者认为家乡最大的变化是道路变好变宽了,认为医疗方便和上学容易的分别占57.6%和35.8%(此题为多选)。
(三)农民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富裕。农民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这两项分别占30.2%和24.4%;其次是乡风文明和生态宜居,分别占18%和14%。
(四)农民最关心的是提高收入。37.6%的被访者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认为关键是培育新型产业的占20.9%,认为关键是发展集体经济和提高居民文化教育素质的分别占16.9%和12.7%。
(五)农民最期盼的是资金扶持。75%的被访者期盼资金扶持,紧跟其后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分别占62%和61%(此题为多选)。
(六)农民最重的负担是农业生产投入。31.8%的被访者认为农业生产投入是最重的家庭负担,27.6%的被访者认为生活费用负担最重。
(七)农民最需要的培训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农民最想参加的培训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选择这项的被访者占62.4%,接近三分之二;其次是选择销售、营销技术和外出打工技能的,分别占11.3%和9.1%;选择国家有关政策的占7.3%。
(八)影响乡村振兴的最重要因素是资金。83.1%的被访者认为资金是影响乡村振兴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技术和人才,分别有58.4%和55.3%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两项(此题为多选)。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有成效
(一)产业发展形势喜人。9个村有专业大户65个,龙头企业1个,家庭农场11个,农民合作社37个;“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178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面积140公顷;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数186个,住宿餐饮的农户数和单位数10个,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3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7个。
(二)生态宜居初见成效。9个村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6.5%,禽畜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9.4%,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占全部户数的54.4%,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建成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户数占全部户数的96.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户数占全部户数的43.1%。
(三)乡风文明扎实推进。9个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13个,村均1.4个;体育健身场所17个,村均1.9个;图书室、农家书屋12个,村均1.3个。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小学校6个,村均0.7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乡风民俗日益文明,仅有2个村反映请客送礼之风盛行。
(四)乡村治理规范有序。9个村中,有中共党员579名;全年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97场次,村均10.8场次。村支部书记年龄小于50周岁的4人,占比达44.4%;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3人,占三分之一。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次数119次,村均13.2次;村务公开次数132次,村均14.7次。有8个村都建立了村级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实现乡村振兴的“痛点”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底子薄、基础差。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是地域大市、农业大市,农村地域广、农村人口多,特别是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欠账,农村集体经济弱,人均收入水平低,乡村振兴的起点低,加速振兴的形势紧。同时,临沂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的接续期,财政支出压力大,乡村振兴的资金保障能力弱。
(二)农民持续增收难。由于农产品价格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还是依靠务工收入,增收的稳定性差。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知识和技术,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同时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部分村成了“空心村”,农业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一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数量少,缺乏特色主打产品,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
(四)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传统种养方式和分散经营为主,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土地和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农业产业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现代化步伐仍显滞后。
(五)农村人居环境相对落后。长期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公共财政未能覆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基本上靠农民投工投劳和农村集体自力更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自身经济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农村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五、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培养一大批有专业技术知识的职业农民。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及时组织科技培训、专家讲座,培训农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对接职业技术院校,加强双向交流,组织农民参加课堂教学和邀请专家田间地头授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强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搞好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一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大宗农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作物的标准化生产。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加强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协作,规划利用集中的大片土地,建设种植基地,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户种植,产品由公司按协议保护价回收。三是用活土地的使用权,扩大流转规模,加快流转速度,推动土地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到规模农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力度。
(四)着力发展农业“新六产”。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搭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与农户之间的经营链条,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前伸后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采摘园、观光园;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推进农家乐集聚村建设,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合作社,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五)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必须加大投入,执行严格的监管措施,发展绿色健康农业。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扶持沼气治理工程和有机肥加工工程。
(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科学谋划,坚持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积极探索、打造可复制和推广的成功经验。一是推行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二是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推动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强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