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坚决扛牢经济大市责任,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狠抓“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577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11.0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94.4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73.2亿元,同比增长3.4%。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畜产品供应充足
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971.4亿元,增长5.4%。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产值分别为528.4亿元、47.7亿元、303亿元、36.9亿元和55.3亿元,分别增长5.5%、15.5%、2.3%、7.3%和10.9%。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面积969.1万亩,增长0.2%;总产量418.3万吨,增长0.1%。“菜篮子”“肉筐子”供应充足,蔬菜产量854.7万吨、增长3.5%,瓜果总产量93.7万吨、增长0.9%,园林水果产量325.9万吨、增长3.6%;生猪存出栏量分别达到390.9万头、539.3万头,家禽存出栏量分别达到1.2亿只、3.9亿只。
二、工业生产稳中提质,主导产业支撑较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383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完成产值5497亿元、增长10%,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7.7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木业、化工、冶金、建材分别增长17.4%、14.8%、13.7%、12.4%、10.4%。分企业看,累计产值过亿元企业1207家,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4.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16%;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下降6.1%;民营企业产值增长12.2%。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新动能加速集聚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5:38.5:60。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7.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1%。新动能领域投资势头较好,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7%,“四新”产业投资增长12.7%。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增长55%,其中,教育投资增长46.6%,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2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5.5%。
四、消费市场不断恢复,外贸进出口增长稳定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8.8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12月份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6.8%,增幅较11月份提高6.8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2.1%和25.1%。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金银珠宝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16.2%和11.5%,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7.7%。外贸增势趋稳,完成进出口总额1875.1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1711.3亿元,增长8.3%;进口163.8亿元,下降7.1%。实际使用外资13.9亿美元,对外投资1.5亿美元。
五、财政收支保持增长,金融存贷运行稳健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0.2亿元,同口径增长9.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4.8亿元、增长8.4%,其中各级民生支出711亿元、增长8.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1.3%,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1.8%、10.4%和9.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797.1亿元、比年初增加836.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6792.1亿元、比年初增加897.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013.6亿元、比年初增加843.6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112亿元、比年初增加652.4亿元。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万元和1.9万元,增长4.3%和6.8%,城乡收入比为2.34、比去年同期下降0.06,为推动共同富裕夯实了财富基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3万人次、其中创业培训1.5万人。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199.2万人、86万人、121.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57.5万人。
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取得积极成效,工业强市、商贸兴市全面起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强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临沂实践”迈出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