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3-0000149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政府常务会议议题解读 发布日期 2023/10/12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第3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工作进展信息:临沂市召开今年我市防汛工作相关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第3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工作进展信息:临沂市召开今年我市防汛工作相关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2023年10月12日10时30分,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我市防汛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齐可品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指挥服务中心主任

朱建红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可欣 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聿超 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齐可品(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指挥服务中心主任):

今年以来,全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全面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汛期期间,全市汛情总体平稳。

01今年汛情总体特点

(一)降雨量与往年持平,时空分布不均。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777.8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2.7%,较去年同期偏多0.7%。汛期,全市累计降水量604.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2%,较去年同期偏少12.3%。汛期全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降雨量为294.7毫米,占汛期总降雨量的48.7%;空间上各县区降雨量差距较大,其中费县最大为718.4毫米,临沭县最小为474.6毫米。

(二)强降雨过程多,暴雨强度大。入汛以来,我市先后遭遇9轮强降雨影响,其中7月10日至13日,出现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全市过程平均降水量150.8毫米。强降雨导致116座小型水库溢洪,祊河及沂沭河干支流共有34条河流、53个水文站出现明显涨水过程。

(三)工程安全度汛,未现险情灾情。汛期,各类水库、河道、闸坝等工程运行正常,未发生较大险情、灾情。沂沭河骨干河道未出现较大及以上洪水,沂河临沂站实测洪峰流量3070立方米每秒,祊河角沂站实测洪峰流量1670立方米每秒,沭河石拉渊站实测洪峰流量520立方米每秒。目前,全市37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49亿立方米,较汛前增加蓄水3.57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抗旱和保城乡供水安全奠定了基础。

02防汛备汛工作情况

一是提早部署,压实各级防汛责任。自今年3月份开始,市防指办公室对防汛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预案修编、演练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有序推动各项防汛措施落地见效。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调整更新大中型水库、河道、临沂城防包防汛市县党政领导及技术责任人178人,于5月30日在《临沂日报》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保到户”的分级包保责任制,落实三级包防责任人1.55万名,构建防汛工作网格化责任体系。

二是突出实用,全面检验修订预案。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市防指办公室于3月份提早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城市内涝防御等预案修编,强化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简便易行、实用管用、面向实战的原则,创新制定《乡镇、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组织基层修订完善乡镇、村级防汛应急预案6137个,为基层防汛抢险救援提供行动指南。4月8日,市防指组织开展市级防汛应急预案桌面推演,模拟实战场景,推演山洪危险区群众转移、隧道积水应急处置等6个科目应急处置措施,检验评估预案内容,理顺应急处置流程。

三是深入排查,抓实风险隐患治理。组织开展2轮防汛隐患排查,对水库、河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从严从快落实整改,确保隐患动态清零。联合市政府督查室、水利、城管等部门开展2次防汛专项督查,对14个县区、67个点位进行现场督查,做到问题“发现一件、整治一件、销号一件”。全面摸排山洪威胁村、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村、立交下穿、漫水桥、A级旅游景区、非煤矿山、忌水危化品企业等防汛风险点3773处,逐一落实防汛责任人和防范措施,汛期重点盯防,确保风险始终可控。

四是强化保障,扎实做好应急准备。汛前,组织开展防汛物资汛前储备和更新补充,摸清储备底数,更新物资储备台账,提前落实防汛用石、用砂等抢险物料和大型防汛抢险设备,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用的上。各级共储备编织袋、救生衣、冲锋舟等56类物资装备,价值9536万元。建强基层抢险救援队伍,按照县区不少于60人,乡镇不少于30人、村级不少于10人标准,全市组建5514支、8.8万人的抢险队伍,随时做好抢险救援准备。结合应急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推进162座基层应急消防救援站建设,提升基层灾害防御自救能力。

03汛期防范应对情况

一是广泛发布预警,及时叫应基层。市防指办公室强化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机制,畅通叫应渠道,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视频会商等多种方式,将“叫应”范围拓展至1.55万名包防责任人及高威胁村居,打通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通过应急直通车系统,覆盖全市8612家用户(单位),发布预警信息4.4万余条。通过电话访查,实现20分钟内对全市所有乡镇点对点覆盖式叫应。汛期对各级防汛责任人开展5次暴雨预警、1次台风预报应急叫应,累计叫应提醒1.2万人次,确保基层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会商研判,科学应对汛情。各级防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汛期组织应急、水利、城管、气象、水文、消防等部门实行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市防指组织相关部门每周联合会商,研判形势、研究对策,发出强降雨防范、台风防御等通知20余个,部署各级各部门做好汛情应对。发布市级防汛预警1次、启动市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2次,密切监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涝区、病险库等重点部位,督促指导基层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有效应对了9轮强降雨和台风“杜苏芮”过程。

三是全面复盘检视,改进薄弱环节。市防指组织各县区、住建、城管、水利等部门,全面复盘分析薄弱问题环节,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改进提升相关工作。于8月31日组织开展了全市防汛应急综合演练,调动各类队伍500余人、装备40余台套,通过实战演练,锻炼队伍、提升保障,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部门协调联动,筑牢安全防线。我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部门配合、协同作战、运转高效的防汛工作机制,形成防汛救灾合力。水利部门加强汛期水库、堤防、闸坝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方案,对病险工程和险工险段实行重点看护、重点防守,强化巡堤查险和值班值守,切实抓好山洪灾害防御,确保工程安全和人员安全。城市管理部门累计出动人员4万余人次,各类排水抢险车辆3417台次,排除城区各类积水问题51次,有效保障了汛期城市运行安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组建368人的群测群防员队伍,对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包保到人,强降雨、台风期间,先后8次派出督导组55个,针对性开展督导检查。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先后组织巡堤查险6300余人次,完成防洪调度33次,调控水闸37次,分泄洪水超14.16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年内沂沭河骨干河道洪水安全下泄。

答记者问

01沂蒙晚报记者提问:近年来,极端性天气多发,防汛任务艰巨。请问,市应急局在防汛救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朱建红(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市应急管理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断加强人防、技防、物防能力建设,夯实防汛救灾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建立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抢险队伍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与解放军、武警部队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统筹建立部队、消防、专业、企业等分梯次防汛抢险力量,形成军地协同、专群结合的作战力量格局。目前,我市共有市、县防汛抢险队伍234支,抢险救援人员5.1万余人。社会救援队伍共有23支,专兼职队员2000余人,救援功能涵盖水域救援、城市搜救、山地救援等方面。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严格落实防汛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水利、城管、气象、水文、消防做好汛期联合值班,精准研判汛情发展态势。建立由96名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市防汛抢险专家库,为现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指导,为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防汛抢险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依托智慧应急“一网四平台”,横向连接29个市直单位、3家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纵向连接14个县区、156个乡镇、37座大中型水库,实时调度、监控各点位情况。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机制,叫应提醒1.2万余名基层防汛责任人,指导基层落实灾害防范应对措施,推动防御关口前移。

三是做实灾害救助准备。健全自然灾害灾情信息报送体系,市县乡村四级组建9373名灾害信息员队伍,分级分类培训灾害信息员等3万余人次,确保灾情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建设应急避难场所4033处,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避险需求。汛期,全市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人口866人,有力保障转移避险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四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市县两级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库38座,逐年增加各级防汛物资实物储备,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分配下达2023年度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洪涝灾害)270万元到9个县,用于购置补充基层防汛抢险物资。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级实物储备60余类、价值9536万元防汛物资,为抢险救灾提供坚实物资保障。

02鲁网记者提问:请问气象部门为做好今年汛期防汛救灾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可欣(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今年汛期市气象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监测精密。在主汛期前建成两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数据信息第一时间接入市应急指挥中心,为汛期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全国率先建立气象类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全市2295个气象类监测站点“一张图”,提高部门间协同配合防灾减灾工作效能。

二是坚持预报精准。加强与省气象局及周边地市局的会商联防和对各县局业务指导,着力提升预报预警发布准确率和提前量。强化区域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实施加密观测,逐小时发布雨情信息,及时滚动订正服务信息。汛期以来,临沂市气象台共发布预警22期,平均时间提前量954分钟;全市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号473期,平均时间提前量116分钟。

三是坚持服务精细。全程参加应急部门联合值班,积极参加抗旱、防汛调度会议,提出工作建议。汛期开展直通式分级“叫应”102轮次,第一时间为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提供贴近式、递进式气象服务。强化部门联防联控,与市水文中心、水利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及服务产品192期,推动气象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应急避险能力。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预警、靠前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

03经济导报记者提问:汛期以来,水文中心在加强支撑保障防汛工作方面,有什么举措?

张聿超(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水文是抗洪战场上的“尖兵”“耳目”,水文信息是防洪调度和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打好洪水防御硬仗的重要支撑。汛期以来,市水文中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预”字当先,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各项工作。按照汛前准备工作要求,完成31处水文站水毁修复工作,完成295套遥测雨量设备、166处遥测水位设备、44架ADCP、90处视频监控、37辆水文监测车、13处水文缆道维修维护工作。根据“一站一策”要求,修订完成原有16处省级以上断面预报方案,新编制24处河道站和30座中型水库站洪水预报方案。开展沂沭河典型历史洪水复盘分析,改进预报方案,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

二是以练备战,积极开展推演分析及应急演练。参加全市防汛应急预案桌面推演,联合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开展2023年超标准洪水水文应急监测及调度演练,通过模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开展水文测报,检验设施设备运转情况、各部门协同联动能力和方案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一步强化“四预”措施,提高水文应急测报水平。对照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情况,开展暴雨洪水移植分析,还原暴雨发生在沂沭河流域时的洪水情况,进一步细化超标准洪水应急监测预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测报实战演练30次,拉动参练人员325人次、装备108套。

三是精准测报,为防汛减灾提供数据支撑。市水文中心汛期(6月1日至10月1日8时)共施测流量1681次,单沙245次,输沙率20次,对外提供雨水情简报136期、快报57期,在公众号上发布雨水情信息96期,开展大中型水库承洪能力和骨干河道洪水预测预估12期,洪水预报67站次,发送雨水情短信5.3万余条,向山东省水情中心、市防办拍发雨水情信息88万余条,为各级防汛部门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水文服务。

下一步,市水文中心将着力提升水文测报能力和质量,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进一步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提高精准度,为防汛抗旱决策调度提供坚实的水文支撑。

 

张宝亮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 研究贯彻落实全省防汛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意见,听取全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有关政策解读、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优化营商环境28条措施落实进展、“12345·临沂首发”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审议《2023年市级政府消防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临沂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临沂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草案)》《临沂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等事项,安排部署下步任务。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