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县域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介绍河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相关情况

2024年10月3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河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戚万军 河东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赵国庆 河东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闫庭源 河东区自然资源局副科级干部

戚万军(河东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近期,市政府批复了《临沂市河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下面,我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色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重大部署,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河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专题听取规划汇报,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规划编制期间开展了“人口城镇化及职住特征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研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及三区三线协调研究”等11个专题研究,充分听取了市、区直相关部门、各镇街、周边区县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提请区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进行了审议。《规划》按照有关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研究通过,并于今年9月6日获市政府批复。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11章45节,包括全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科学描绘了河东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为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支撑保障。《规划》是全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编制详细规划、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依据。

《规划》立足河东区自然资源禀赋及城市特色,着眼河东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优势,落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对河东区的发展定位和要求,提出打造“中心城区东部商务商业中心,港城商务商贸、现代智造与都市农文旅为主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定位。

《规划》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构建全域“两廊、三带、一环、六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具体来说,农业空间方面,依托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长三角地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等直供基地,突出产业集群引领,培植壮大脱水蔬菜加工、畜禽屠宰加工、粮油加工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构建“三廊六区多园”的农业空间布局。生态空间方面,落实生态敏感重要区和生态控制区,立足区域生态安全,在识别生态本底、开展生态评价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以小流域生态治理为抓手,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网络,构建“两园为心、三带引领、多点串联”的生态保护格局。城镇空间方面,以中心城区为引领,推进各级城镇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构建“一主、一副、四轴、多节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方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河东区中心城区形成“四带、三轴、四心、六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三、《规划》主要特色

第一,贯彻“多规合一”的改革要求。《规划》深度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综合统筹各部门用地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交通、能源、水利、产业、民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空间布局。

第二,体现安全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规划》着重统筹安全与发展,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洪涝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工业用地控制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夯实全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空间基础。优化盘活城镇存量土地,推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布局增量空间,探索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第三,努力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规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区域层面,依据临沂市“以河为轴、北上东进、两河展卷、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增强河东区产业辐射力和人口吸引力,开展设施提质、蓝绿增补行动,促进城区有机更新,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临沂国际化开放窗口、区域开放新高地;在河东全域层面,坚持底线思维,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立足两河之间的优越空间,推动城市更靓、乡村更美、产业更优,建设“品质河东”,构建城乡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沂沭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中心城区层面,积极回应市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全面落实各级城市公共中心,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城市公园、城市安全等各类设施。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加强城市设计,彰显北方水城特色风貌,营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第四,实现“数、线、图”一致。形成多规合一、图数一致、坐标吻合、上下一体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依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融合相关大数据,构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支持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答记者问

1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提问:河东区如何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未来会采取哪些管控措施?

赵国庆(河东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关键基础性工作,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管控空间。

一、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足量保质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5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74万亩。严格耕地保护与管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用途。

二、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底线。将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等重点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在汤河、沭河等重要生态地区。到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99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依照法律法规执行。规范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用地审批,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三、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引导城镇有序开发。至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7.93平方千米。严格落实已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确需调整的,应遵从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加强与“城市四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洪涝风险控制线等控制线协同管控。不得在城镇开发边界外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功能布局,提高建设品质;鼓励存量更新改造,实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和城镇建设用地用途管制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监督。

2齐鲁晚报记者提问:在本轮规划中,对河东区城市建设的总体定位特别是如何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有哪些方面的举措?

赵国庆(河东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基于临沂市“以河为轴、北上东进、两河展卷、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中心城区东部商务商业中心,港城商务商贸、现代智造与都市农文旅为主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区”的城市总体定位,规划河东区中心城区形成“四带、三轴、四心、六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包含主城区的九曲街道、太平街道驻地,以及汤头街道驻地和周边几个外围城区组团,总面积 72.58 平方千米。

一、优化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构建“三廊六带多点”的网络化绿化开敞空间布局。依托沂河及城区周边生态资源,将城区外围的生态要素引入城区内部,联通城区内外的生态游憩网络,构建以郊野公园、沿河生态绿地为结构性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为主体,广场、口袋公园为补充的绿地开敞空间体系。建成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越并具有独特城市魅力的公园城市。

二、构建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中心城区打造“市级、片区级、社区级”3 个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重点提升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基础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设施,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设区域要严格按照相关设施配套标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老城区、建成度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部分设施的建设标准。

三、提升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道路划分为城市快速路(含一级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和重要支路四个等级。建成以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为补充的干路网,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布局理念,构建“组团成网,外围放射”的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中心城区主干路形成“十六横、六纵”的网络结构。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辅助公交等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区分基本停车需求和出行停车需求,统筹布局城市停车设施,实现公交系统的有机衔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社会停车场为辅助、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等级合理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

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科学合理安排城市更新中各项建设内容,逐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老城区配套设施,改善景观风貌,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交通便捷顺畅、居住环境宜人的中心城区。分类促进城市低效土地再利用。针对中心城区范围内老旧市场和物流、老旧厂房、老旧小区、城中村及其他类型的更新资源,分类引导推进城市更新,盘活已建城市用地,合理规划更新后的使用功能,提升城市活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3鲁网记者提问:《规划》为河东区的未来描绘了美好的空间蓝图,接下来在保障规划的实施落地方面有什么考虑?

闫庭源(河东区自然资源局副科级干部):

《规划》是河东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纲领和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规划》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起实施监督与保障机制。

一、强化规划传导。严格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战略目标、空间管控、约束性指标等主要内容逐级在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传导落实,确保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形成全区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二、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强化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转用机制,制定不同功能空间、不同用途的转换规则,明确转换方向、条件和管理要求等,加强城镇乡村、地上地下空间的统一用途管制。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等,科学编制土地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统筹增量和存量,完善规划的时序管控。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完善用途管制监管体系,提升用途管制效能和服务水平。

三、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善运行管理和数据治理规则。将分区、镇(街道)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汇交入库,整合叠加详细规划(含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成果统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强审批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全过程在线管理,提升面向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的国土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全面形成“多规合一”、图数一致、坐标吻合,上下一体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落实区、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主体责任。区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围绕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制定本部门的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健全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强规划编制实施的咨询论证。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资源和相关部门监管重点,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监督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形成各方监督合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