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减税降费 >> 行动举措 >> 正文
2023年上半年临沂市财政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7月26日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临沂市财政运行情况,临沂市财政局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厉建梅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苗晓峰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庄会兴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目标要求,着力抓收入、保支出、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税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牢牢守住“一排底线”,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0.6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6亿元,增长6.7%。财政收支完成预算进度均快于时间进度,圆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收入稳中有进。从进度看,随着全市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各项积极政策发力显效,全市财政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同比增长7.3%,完成全年预算的57.7%,快于时间进度7.7个百分点。从结构看,税收收入对财政收入的主力支撑作用持续稳固,上半年全市地方级税收完成188.7亿元,增长6.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2.4%。其中增值税完成77.2亿元,增长50.3%,主要是去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和缓税政策形成低基数,以及今年以来市场主体活力逐步恢复带动。完成非税收入71.9亿元,增长10.2%。从县区看,全市15个县区收入进度全部“过半”,14个县区实现正增长,其中8个县区收入增幅超过10%,10个县区税收占比超过75%。

二是支出保障到位。面对突出的收支矛盾和增支压力,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不断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腾出更多财力保障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406.8亿元,增长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3.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亿元,增长8.5%;教育支出117.8亿元,增长6.9%;农林水支出55.6亿元,增长22.6%;城乡社区支出19.9亿,增长14.4%;住房保障支出17.7亿元,增长31.5%。

三是财政运行平稳。始终将“三保”摆在首要位置,强化“三保”预算审核、运行监测,精准调度库款,加大财力下沉和资金调拨力度,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切实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上半年,全市“三保”支出299.8亿元,基本民生政策兑现到位,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各级机构运转正常。第一时间将直达资金165.3亿元分配下达县区、市场主体,实现政策直达快享,确保资金提早见效。强化政府债务预警监控,严格落实专项债券“借、用、管、还”闭环管理,提高债券资金拨付效率,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四是支持发展有力。积极助企纾困。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省政府“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累计减税降费130.5亿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占比96.4%,金额达13亿元。拨付融资担保降费补贴2000万元,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服务,市融资担保集团新增担保80.8亿元,同比增长43.7%。引入汇率避险支持,为质优诚信的外贸出口企业免除汇率避险业务保证金,支持准入企业116户,融资6.6亿元,促进了外贸行业发展。支持工业强市。聚焦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目标,市级统筹资金1.3亿元,用于先进制造、医药产业、技术改造、工业设计、民营经济等,全力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市级科技资金整合,健全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机制,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实施,新设立首期规模20亿元的致同双碳产业基金、8亿元的临沂培优股权投资基金、2亿元的山东财金沂蒙东兴产业投资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助力扩大消费。累计发放3600万元消费券,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积极促进居民消费,提振了消费信心。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9.4亿元,用于现代水网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领域,保障“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34.4亿元,支持交通、市政、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114个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状况良好,为全年财政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发扬务实作风,积极担当作为,抓好收支管理,强化资源统筹,保障改善民生,守牢安全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答记者问环节

一、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发展目标,请问围绕这一目标,财政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市财政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财力统筹,强化资金保障。围绕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目标任务,综合设立1.5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组建3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实施;深化科技资金整合,推行科技攻关“揭榜组阁制”,上半年市级投入科技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22.1%,助力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人才为要,安排市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1.2亿元,助力推动人才、科技、数据等聚力赋能工业高质量。

二是深化财金联动,放大乘数效应。立足实体经济所需、市场主体所盼,持续加强财金融合力度。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建设,调整优化收费标准和降费补贴方式,不断降低担保门槛。切实增强市应急转贷基金实力,上半年提供应急转贷金额10.9亿元。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行项目投资和基金招商,截至目前,累计设立合作基金41支、总规模211.5亿元,投资项目63个、投资额91.2亿元,带动银行新增授信及发债约350亿元。

三是突出精准服务,确保政策落地。不断加大对上级政策、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梳理各级出台的财政惠企政策,汇编整理奖励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政策118项,形成《惠企政策汇编》,在全市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加大宣传解读和跟踪服务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变化,争取上级更多资源支持,助推企业加快发展。

二、前段时间,央视《对话》栏目走进沂蒙山,五级书记共话乡村振兴,引起了热烈反响。能否介绍一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好例”,财政有哪些支持举措?

为有效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好例”,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2023年筹集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89.4亿元,其中市级投入17.2亿元,比上年增长4.2%,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上半年用于农业农村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17.4亿元。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对符合政府债券发行范围的乡村振兴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累计发行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债券16.7亿元,支持21个重点项目建设。

(二)撬动金融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构建多元化支农投入模式。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支持省农担公司临沂市管理中心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上半年新增农业信贷担保18.5亿元,期末在保余额46亿元,累计担保122亿元,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安排资金5000万元,对“四雁振兴贷”项目进一步分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四雁振兴项目投放力度,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1亿元,推动全市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三)支持重点项目。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任务落实,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夯实基础。支持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筹集资金16亿元,优先用于村干部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确保村级“有人干事、有钱干事”。统筹资金2.5亿元,支持打造50个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实施“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能力。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支持实施“百千工程”,统筹涉农资金6亿元,全力打造100个示范村、提升1000个整治村,加快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着力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乡村。支持“产自临沂”建设,安排财政资金1.4亿元,支持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00家,加大“产自临沂”三年百城系列推介活动及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广,持续打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三、在当前形势下,请问如何进一步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在民生政策扩面提标,财政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财政部门一方面,做好增收节支,提高“三保”保障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抓收入、保支出、惠民生,切实提高“三保”保障能力。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0.6亿元,增长7.3%。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188.7亿元,税收占比72.4%,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为“三保”支出提供了财力支撑。同时,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将节约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基本民生政策落实,坚持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确保“三保”保障到位。强化预算约束,指导县区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建立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机制,督导县区编足打实“三保”预算,确保“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同时,严格落实市级帮扶责任,持续加大对县区转移支付力度,上半年共下达县区各类转移支付资金311.3亿元,有力支持县区保基本、兜底线。

下一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始终坚持理财为民,积极培植壮大财源,加大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继续把“三保”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兜牢兜实,筑牢财政运行底盘。